李家敏 刘初容 陈小芳 张瑞先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510
摘要:目的:分析在对患有痉挛型脑瘫疾病的儿童平衡功能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应用运动治疗的方法所能取到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患痉挛型脑瘫儿童应用运动治疗的方法对其平衡功能进行改善。结果:在对患儿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治疗之后,其静态平衡功能以及姿势转换能力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结论:对患有痉挛型脑瘫儿童应用运动治疗方法可以使其平衡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运动治疗;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平衡功能;个案研究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个案研究的患者为2周岁,被确诊为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患儿的时候仅1周岁,进入本院治疗的目的在于寻求使其能够站立并独立行走的可能。入院检查时发现该患儿的屈曲肌张力呈现出增高的情况,并且肢体活动受限较为明显。上肢也有屈曲肌张力增高的表现,肩关节表现出内收的状态,肘关节与腕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形变,手指紧握拳状的时候有屈曲表现,拇指表现为内收状,并且紧握在掌心之中。该患儿的下肢大腿呈现出内收肌张力增高情况,髋关节表现为内旋,大腿向外展比较困难,踝关节表现出一定的变形情况。患儿的卧姿表现为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取俯卧位的时候抬头比较困难,仰卧位时头后仰。由于患儿的平衡性相对较差,所以站立时需有人搀扶,由此便造成该患儿无法独立行走。
2.研究方法
对患儿家属进行问询,对患儿的病征表现加以观察,了解患儿的疾病发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决定应用运动治疗的方法协助其平衡功能的恢复。
二、运动治疗方法
1.康复目标
结合患儿家属的需求本次治疗将康复目标定为:争取在患儿接受六个月的治疗之后使其平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能够实现独坐,最大程度上争取其可以独自站立。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为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持续四十分钟。
2.康复训练
2.1跪位及单膝跪位训练
该康复训练以单膝负重训练为主,本文简述患者的右膝训练内容:由于患儿出现左侧髋关节内收以及膝关节越过正中线向右侧倾斜,所以判定患儿的跪位能力不充分。并且患儿的右侧髋关节表现为屈曲和内旋,无法维持跪位状态,护理人员将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左侧大转子位置,向右侧进行推按,另一只手将患儿的左膝向外侧进行固定,由此来使患儿能够维持住单膝跪位的运动感觉。患儿想要实现站立或者行走的话就必须能够维持住跪位,并且对于患儿而言单膝跪位更为重要,基于这种情况要重点对患儿进行单膝跪位的训练,整个训练时间持续大约二十分钟,该患儿在接受跪位训练的过程中难以独立完成,由此需要负责训练的护理人员和患儿的家属从旁辅助。
2.2躯干旋转训练
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将患儿的左右两侧下肢上方进行交叉或者使其双侧的下肢屈曲维持在膝立位。由负责训练的人员用膝关节对其进行固定,避免出现骨盆向右侧旋转的情况,训练人员分别用右手把患儿的右侧上肢向内收位轻轻按压,由其左手将患儿的左侧上肢轻轻的握住,协助患儿将头向右侧进行转动,与此同时还要帮助患儿实现躯干的屈曲以及向右侧的旋转,整个时间持续十分钟左右。患儿的前期躯干旋转训练全部是在相关人员的辅助情况之下完成,而在其坚持了三个月之后开始逐渐可以实现迎合训练师的动作进行训练,由此便为患儿后期能够独立翻身和进行坐位训练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3站立和立位平衡的训练
将患儿置于站立架之中,将其双腿进行分开,由此能够使患儿的髋关节内收和内旋情况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儿的踝关节出现跖曲或者内翻的表现。为了对患儿的肘关节屈曲加以限制可以使其双手放置在站立架的台面位置上,通过控制患儿的头部、躯干和肩部以及骨盆来对患儿的姿势进行调整。在患儿能够维持标准的坐姿之后则使患儿的上肢离开台面位置,随后来对患儿下肢外展的角度进行不断的降低,并在此基础之上患儿的站立困难,该过程的训练时间约持续十分钟左右。在对患儿完成六个月时间的训练之后,在患儿的双腿分开角度达到30度以上的时候站立会比较稳定,而如果患儿的双腿分开比30度小时则无法做到独自站立。
2.4感觉统合训练
在对该患儿应用运动治疗方法的同时还对其开展感觉统合训练,该训练主要包括跳床和球池等几个内容,每天对患者的训练时间约为20分钟左右。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能够使患儿的大脑对于一些众多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统一和整合,由此能够使患儿的本体觉和前庭觉以及触觉都得到较好的发育,使患儿自身可以对重心发生的转移情况做到感知,通过对自身的姿势进行调整来保持本体体位的平衡,由此来使患儿的平衡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高。
三、结果
该患儿可以实现独坐和独自站立,由坐到站和由站到坐的两个转换过程都极为流畅,甚至患儿可以转身向后看,但是对于诸如捡东西或者转身三百六十度等难度更高的动作仍然无法独立完成。但是综合结果可以发现对患儿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治疗之后,其静态平衡功能以及姿势转换能力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下图1和图2为患儿接受训练前后Berg平衡的评分情况。
四、讨论
在孕妇受孕之后到婴儿时期如果发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者发育缺陷等情况便极有可能使儿童发生脑瘫,在当前世界范围的医学资料中统计脑瘫疾病的发病率达到百分之零点一五到百分之零点四左右,而我国之中该疾病的发病率相对高出一些。在儿童患上脑瘫之后便极有可能造成残疾,临床治疗脑瘫疾病的过程中具有痊愈难和康复周期较长的特点,这种情况常常会为患者的家庭之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当前临床治疗脑瘫儿童的过程中首选的治疗方法为运动疗法。
患有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患儿在肌张力方面的增高以及运动模式方面的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的问题造成患儿身体平衡能力的降低。本次研究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尝试性探究应用运动治疗对患有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功能所能起到的改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本次研究之中的患儿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运动仍然难以独立完成,但是总体仍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用运动治疗的方法可以使患有痉挛型脑性瘫痪疾病的患儿平衡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孟文彬,刘锋伟,董婵,杨斌,马丹丹,王明梅,陈镇,朱登纳.全身振动训练对1~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2(06):740-745.
[2]丁兴.运动治疗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功能的个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55+161.
[3]周平秋,张惠佳,胡继红,郭春光,刘洪文,颜华,王益梅,李惠枝.Breva踝关节运动仪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06):116-118.
[4]金炳旭,赵勇,李诺.“痉挛三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张力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03):217-220.
论文作者:李家敏,刘初容,陈小芳,张瑞先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患儿论文; 屈曲论文; 脑瘫论文; 功能论文; 情况论文; 下肢论文; 儿童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