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历史根源与实质_韩国朝鲜历史论文

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历史根源与实质_韩国朝鲜历史论文

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历史由来及其实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半岛论文,由来论文,实质论文,核危机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由来已久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1953年10月签订的《朝美共同防御条约》获得了在韩国无 限期驻军权,并于1958年开始在韩部署核武器。[1]据报道,美国一度在韩国部署过1, 000多件不同类型的战术核武器,建有4个长矛地对地导弹发射场和144个奈基式Ⅱ型地 对空导弹发射场。[2]美国还曾多次对朝鲜进行核威胁。在1950、1953、1969、1975、1 981年双方关系紧张时,美都曾扬言要对朝进行核打击。为此,朝鲜方面曾多次呼吁美 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美韩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从20世纪 6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资源短缺和电力能源供应紧张问题,朝鲜也开始了和平利用核能 的研究,并逐步在宁边等地建立了核设施。[3]1985年,由苏联援建的宁边核反应堆开 始运转,[4]同年12月,朝鲜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1986年,朝方发表声明,建议把 朝鲜半岛变成无核区,并宣布北方不试验、不生产、不储存和不引进核武器,不允许建 立包括外国核武器在内的所有军事基地,不允许外国核武器通过自己的领土、领海和领 空。朝方同时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南部的全部核武器,取消有关在朝鲜半岛使用核武器 的所有作战计划。[5]然而美韩仍未对朝鲜的呼吁做出积极回应。1990年4月,美国国防 部官员正式提出朝鲜核问题,质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美日不断向北方施压,要求朝 方签署核保障协定,接受国际社会的核检查。朝方则声明,朝方没有开发核武器的意愿 和能力,但如果要进行核查,南北双方都要接受核查。美韩两国反复磋商后,美国决定 从韩国撤走所有战术核武器。

1991年11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为韩半岛无核化及实现和平的宣言》,第一次明 确宣布:韩国将不制造、不拥有、不储存、不配备和不使用核武器;核能源只用于和平 目的;遵守“防止核扩散条约”以及根据这一条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缔结的“核安全措 施协定”;韩国国内的核设施与核材料接受彻底的国际检查,不保存核废料处理及浓缩 设施。[6]朝鲜方面迅速做出反应,就签署核保障协定问题提出四条建议:(1)只要美国 开始从南朝鲜撤走核武器,朝鲜就在核安全协定上签字;(2)对南方是否存在美国核武 器和北方的核设施同时进行调查;(3)朝美双方就同时核调查和消除对朝鲜的核威胁问 题进行协商;(4)朝鲜北南双方就不开发核武器和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问题进行协商。[ 7]12月18日,卢泰愚总统宣布:此时此刻,在韩国任何地方连一件核武器也不复存在了 。布什总统表示对卢泰愚的宣言不持异议,表明美国已从韩国撤走了全部核武器。12月 31日,北南双方草签《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宣布双方都将不试验、不生产 、不拥有、不储存、不部署、不使用核武器,双方保证不谋求拥有核处理和铀浓缩设施 ,相互进行有选择的核调查以及建立一个关于核问题的联合控制委员会。

1992年1月,北方宣布签署核安全协定,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调查。2月,双方 互换《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的正式批准文本,并宣布从即日起生效。4月, 朝鲜政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一项实行核保障的协议,随后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 6次检查。在此基础上,朝韩双方达到了对对方核设施同时进行检查的协议,并组成了 两国核控制委员会。朝鲜半岛核武器问题朝着积极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但是, 由于双方在选定具体核查对象方面出现分歧,协议未能落实。南方主张采取“相互对等 同数原则”,并要随时进行“特别调查”;而北方则主张“同时消除怀疑原则”,对美 国在南方的核武器、核基地进行“全面调查”。[8]北南双方的分歧为日后核危机问题 的屡屡出现埋下了伏笔。

虽然朝鲜方面已多次申明自己没有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和愿望,并已接受国际原子能机 构的多次调查,但美方仍坚持认定北方已具备核开发能力,并断言朝方隐藏了核设施和 核物资,要求朝鲜接受强制性检查。同样,虽然美韩方面宣布已经撤走部署在韩国的全 部核武器,但朝方则坚持认为南方仍留有核武器。为向朝施压,韩美宣布恢复1993年的 联合军事演习。朝鲜政府则宣布冻结同韩国进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双边对话。 1993年1月,朝鲜又宣布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视察。由于美韩举行了以朝鲜为假想敌 的联合军事演习,3月12日,朝鲜政府致函联合国安理会与核不扩散条约国,通报朝鲜 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5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通过82 5号决议,要求朝鲜重新考虑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决定。次日,朝政府发表声 明,认为联合国825号决议是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和主权的侵犯,朝鲜表示坚决反对,并 警告美国必须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9]一时间,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 在各方努力下,6月,朝美首轮会谈在纽约举行,朝鲜宣布暂不退出条约。7月,双方在 日内瓦进行第二阶段会谈,发表美朝关于核问题声明,美国保证不以武力相威胁、不使 用武力、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朝鲜则同意尽快同国际原子能机构恢复接触,双方将 就核保证和对朝鲜核设施检查问题进行磋商。

1994年2月,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同意对其7座核设施进行检查 。几经反复之后,朝美双方终于在该年10月正式签订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 。这一框架协议的基本要点是:(1)华盛顿和平壤同意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国际组织,为 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以取代朝鲜的石墨核反应堆,为朝鲜提供能源;美国牵头在 2003年前为朝鲜建造两座装机总容量为2000兆瓦的轻水堆核电厂。(2)在轻水反应堆建 设期间,为了缓解朝方因冻结核设施造成的能源危机,美国同意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 重油,直至轻水反应堆核电厂完工。(3)朝鲜同意冻结并最终拆除其石墨反应堆以及其 他相关的核设施,即不再向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座石墨减速 反应堆的建设,封闭核燃料处理厂,并表示将拆除这些设施。(4)美国向朝鲜做出正式 保证,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朝鲜承诺将采取措施,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并表示它 将不退出《核不扩散条约》。(5)美国和朝鲜同意在各自的首都为对方设立联络处,并 最终把双边关系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但是,框架协议的执行并不顺利。就在朝美达成核框架协议之后不久举行的美国中期 选举中,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共和党对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颇为不满,便利用众议 院中的多数对政府施压,导致克林顿政府在执行框架协议时踌躇不前,几乎无所作为。 首先,总部设在美国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提供的资金难以到位,无法兑现于2003年 前向朝方提供轻水反应堆的承诺。其次,从1997年开始,美国承诺每年提供的50万吨重 油也一再推迟。其三,克林顿政府在改善美朝关系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举措,一直没有 在平壤设立联络处的迹象。朝鲜政府的企盼落空,其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为了表示对美 方不履行框架协议的抗议,朝方表示将不再实施对原子反应堆和燃料棒的封存。1998年 8月,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大埔洞—1号”卫星(美国、日本等国认为是导弹)。随后,美 国以侦察卫星发现在朝鲜金仓里隐藏有地下核设施为由,要求对朝进行检查。朝鲜对美 方的指责予以坚决否认,同时提出,如果美方坚持检查,必须以提供粮食援助作为交换 条件,朝鲜半岛核危机又一次爆发。最后,朝方接受了核查,但美国却一无所获。1999 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朝。随后,美国政府重新检讨了对朝政策,确立了对朝“ 接触和扩大政策”,并承认因内部原因延误了轻水反应堆的建设和如期提供重油,表示 愿意为此提供补偿。作为回应,朝鲜同意在美国缓和制裁期间暂停发射远程导弹。1999 年9月,朝美签订导弹问题协议。2000年10月,金正日的特使、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 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录次帅访美。紧接着,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 问平壤。朝美关系再度出现缓和迹象,双方关系几近正常化。不过,克林顿出访朝鲜的 计划还是因强硬派的阻挠而搁浅。像此前出现的核危机一样,这次危机虽然再次得到化 解,但核问题的症结并没消除,从而为新一轮核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小布什上台后,全面中止了克林顿政府对朝鲜的有限接触政策,并对韩国总统金大中 奉行的“阳光政策”提出非议。小布什政府不仅把朝美框架协议变成了一张废纸,要求 全面核查朝鲜1992年以前对钚的处理情况,而且要求朝鲜单方面削减军事力量,并多次 公开攻击、指责朝鲜现政权与朝鲜领导人,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与先发制人的核打 击对象。布什政府的强硬立场再度引起朝鲜方面的激烈反弹,终于酿成了自2002年10月 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新一轮朝核危机。

二、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实质

如果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算起,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争执已逾四 十年。即便从1993年那次剑拔弩张的朝核危机算起,至今也已十个年头,这十年间,大 规模的核危机已经多次爆发,而且似乎一次比一次严重。那么朝核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其根源何在?为什么它总是经过短暂的平息之后会又重新爆发呢?

追根溯源,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埋下了南 北双方冲突的种子。美国为了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而在南方布置核武器,其矛 头所向,路人皆知。北方强烈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半岛南部的核武器,其意图也是明显 的。北方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需要而建立了自己的核设施。这种核设施的目的有二: 其一,在国家安全遭遇威胁时成为一种防御的筹码与工具;其二,在和平建设时期被用 作一种重要的能源来开发。最初,朝鲜被指责开发核武器,朝方只承认其核计划是为和 平建设目的,而美方则担心,这种开发随时都有可能用于另一种目的并构成对美国国家 安全的直接威胁。这是美国极力要求朝鲜放弃核计划的关键所在。后来,朝美关系紧张 时,朝鲜称自己有权拥有核武器,无疑是希望得到美国方面的更大让步。目前朝核问题 的僵局在于,朝鲜将美国给予安全保障作为放弃核计划的前提,而华盛顿则将平壤首先 放弃核计划作为展开谈判的关键。而在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框架下,朝鲜同时也希望获 得能源、粮食和其他经济援助。美国认为这是勒索,而朝鲜则认为这是自己做出重大让 步之后美国就应给予的回报,是美国应尽的义务,而不是施舍。今年6月9日,朝鲜中央 通讯社发表评论说,“我们不是想用核威慑力量勒索任何其他国家,而是为了减少常规 武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节省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如果美国不放弃对平壤的敌对政策,并继续向朝鲜进行核威胁,那么朝鲜别无 选择,只能发展核威慑能力”。显然,朝核危机的根源是冷战。朝核危机的最终解决, 有赖于相关各方最终能够走出冷战思维的怪圈,争取双赢。

朝核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美关系的不断恶化,美国难辞其咎。由朝鲜核问题引 发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全球战略背景下对朝政策直接或间接的产物。自上个世纪 90年代起,朝鲜半岛核问题开始呈逐步激化之势。90年代初,美国挟所谓“不战而胜” 之余威,睥睨天下,希望把全球事务置于美国主导之下。而这时的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 却使美国感到有逸出轨道之忧。当时朝鲜半岛局势趋缓,朝日关系大幅度改善,南北对 话取得了积极进展。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了大规模的朝核危机。朝鲜半岛南北关 系被不知不觉地置换成了美朝关系。2002年10月以来的新一波核危机,表面上是由美国 总统特使凯利访朝引起的,但其根子仍然是布什政府根深蒂固的对朝敌视政策造成的。 可以说,朝鲜的对美强硬态度是美国对朝敌视态度的激烈反弹的结果。此时,朝鲜国内 正在推行一系列的经济调整,亟需得到和平的外部环境与外部资金的注入。朝鲜半岛南 北关系的发展虽然一波三折,但是总体上是有惊无险,其总趋势是积极的。2002年9月 ,日本首相小泉访问平壤,不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朝鲜的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牵动 了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不是在美国主导下进行的。美国对朝鲜的有限 遏制政策开始受到不少国家的质疑和批评。布什政府在对朝关系方面陷入被动。这决不 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朝核危机再次爆发。美国不仅借机把责任全 部推给朝鲜,丑化了朝鲜的国际形象,而且还打断了日朝关系的进程,恶化了朝韩关系 ,阻止了朝鲜与欧盟、澳大利亚关系的改善。同时,美国还以此为契机彻底丢弃了1994 年的朝美框架协议,并把毁约的罪名加到朝鲜的头上。朝鲜半岛事务又一次被置换成了 朝美关系,而且这一置换还是在美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完成的。因为在这一转换过 程中,人们所得到的印象似乎是:朝鲜拼命要把核危机问题视为朝美关系,而美国则大 力呼吁国际社会的广泛介入。美国“不自觉”中又成了朝鲜半岛事务的主宰者。但是, 正如一些国际观察家所言,亚太地区乃美国的重点战略地区之一。倘若朝鲜半岛事务脱 离了美国的掌控,不仅美国在韩驻军成为大问题,而且整个东北亚的政治地图都有重画 的可能。因此,“不统、不战、不和”的局面,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只要美国掌握着 朝核问题的主动权,只要事态不至于失控,美国并不见得希望看到朝鲜半岛局势的彻底 缓和。正是美国出于自己全球战略的考量所采取的某些措施,使得朝核危机总是在出现 一缕曙光之时又马上重新笼罩上大片的乌云。美国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威逼朝鲜放弃 核武器开发计划,这完全是出于对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它所担心的是:朝鲜拥有核武 器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构成对美国利益的直接威胁,而且一旦美国对朝鲜让步,很可能 会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促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朝鲜是上了美国黑名单的国家之一 ,又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相敌对,因此,美国始终亡朝之心不死。只是鉴于朝鲜半岛的 复杂局势,美国很难像对待阿富汗、伊拉克那样用外科手术方式解决问题。于是,挤压 其生存空间,以压促变便成了美国对朝总战略。而朝鲜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长期被孤立 于国际社会之外,又遇到国内问题的压力,美国的敌视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它一系列 的激烈反应,采取诸多边缘政策与美进行博弈。可以说,朝核危机的反复出现,其间美 国的对朝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着主动权的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在朝核问题上大做文章是希望牢牢掌握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主动权,维 护其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而朝鲜则希望借助核危机迫使美国改变对朝政策,并希望 美国能在朝鲜安全与能源供应方面做出承诺。其目的,一是彻底解除朝鲜的安全困境; 二是为已经开始的朝鲜国内改革获取物质的和道义的支持。对于目前朝核危机中朝方的 举措,相当一部分国际观察家认为,对于处在饥荒边沿的朝鲜,这样做是为了生存。只 有很少的人相信,朝鲜的目标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个核大国。[10]这次核危机爆发之时 ,正值朝鲜对国际打开大门并开始采取较大幅度改革措施的当口。朝鲜要推动改革开放 ,必须有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政权和国家的生存与安全很自然地被放在第 一位。从一个时期以来朝鲜的外交动作可以看出,它一直在致力于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 改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种种迹象显示,朝鲜正在谨慎地走向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但 是,朝鲜开放政策和外交努力明显遇到了来自美国的巨大障碍。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不 再支持韩国旨在促进南北和解的“阳光政策”,停止了美朝关系正常化的努力,把朝鲜 确定为三大“邪恶轴心”国家之一。这都为朝鲜的国际安全环境设下了变数。美国不顾 国际舆论的反对,兵伐伊拉克,武力颠覆了萨达姆政权,这不免使朝鲜政府担心自己的 安全。因为在朝鲜看来,美伊战争的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绝对不能让联合国或者其他 任何国家进入自己国土进行检查之类的行动,否则将后患无穷。这是朝鲜坚决要求与美 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最主要考虑之一。同时,朝鲜的国内改革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与国际社会的援助,打出“核牌”,显然也有促使美国认同与支持朝鲜国内改革这一层 考虑在里面。美国把朝鲜问题仅仅定义为核危机问题,对朝鲜的安全需要与国内开放与 改革的各种趋向视而不见,显然是别有用意。保证朝鲜半岛无核化,这符合包括朝鲜在 内的有关各方的利益,更是维持东北亚地区局势稳定的需要。美国必须意识到,一味的 强硬只会适得其反。作为对主权和自尊十分敏感的国家,朝鲜很难屈服于武力。国际社 会尤其是美国有责任考虑朝鲜的安全需要,有义务帮助朝鲜营造一个有利于开放和改革 的国际环境,也有义务帮助朝鲜把改革和开放向前推进。如果朝鲜核危机得以和平解决 ,既能保证核不扩散的目标,又能给朝鲜改革开放的政策创造更多的机会,那么这种结 局符合朝鲜的利益,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利益。而对朝鲜而言, 打“核牌”只是一种手段,应该利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 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尽早和平化解目前的核危机,为国内的改革与开放政策创造一个 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在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中国政府对于解决 朝核问题的基本态度是: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实现无核化,不赞 成朝鲜半岛出现核武器,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国的态度是真诚的,并采取积 极行动,尽力协助相关各方化解危机。1993年初的朝核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就曾为化 解朝核危机进行过积极的斡旋。2002年底爆发新的朝核危机以来,中国一直密切关注着 事态的发展,并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协调相关各方通过对话解决危机而积极努力 。但是,中国的立场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尤其需要相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与回应。 如果当事国不能给予积极回应,中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调解空间将非常有限,危机仍 将持续下去,这是中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

标签:;  ;  ;  ;  ;  

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历史根源与实质_韩国朝鲜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