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论文_徐凡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论文_徐凡

徐凡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445300

【摘要】在新的课程背景,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较强职业道德标准,如要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的“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中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7-162-02

高中新课改的浪潮已呈汹涌之势,全新的培养目标,全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教材设计,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做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呢?我做如下思考:

一、要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工作的指南针和路标,指引着教师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认真领悟解读新课标,树立全新而先进的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最为本质的要求。“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它以丰富的知识,完整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充分开发个体潜能。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开掘学生丰富多彩的生命潜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与人格得以健康发展。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上我们一如既往地按流程进行:先扫除文字障碍,再理清思路,概括段落大意,总结文章的主题,最后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语文教学程序化,陈旧且呆板。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彻底摒弃“填鸭式”“一言堂”式传统的教育模式,把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激励机制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把“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终极培养目标。让语文课堂走向大自然,走进我们的生活,投身社会这个大舞台。

二、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语文教师既是专家,又是杂家。他要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学识修养,才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游刃有余,高屋建瓴。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的知识构建为如下体系:

1、语文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平日的工作学习中,我们要通晓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美学等。教授《琵琶行》时,涉及到音乐描写,如果我们能熟悉这一层知识,教学就能灵活自如,如鱼得水。国画中山水渲染,工笔白描,花鸟写意等方面的常识和典故,是古典文学赏析的必备知识。这些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从事这个职业最重要的知识储备。

2、普通的文化知识修养。语文教师只有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才能厚积薄发,左右逢源。我们要通晓思维学、社会学、自然学。如《石钟山记》中涉及地理知识,学习霍金要知晓物理学等。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

3、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如中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性差异,努力用科学的规律指导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语文教育学,懂得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方法及原则。储备了丰富的教育学科知识,就知道教什么,又知道怎样教。

三、要提升全面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

教师的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我们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1、吃透课标、教材的能力。新课标由过去的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传统的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探究、灵活的课堂管理模式。语文教材无论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要求我们具备研究、解剖、领悟新课标的能力,同时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2、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上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管理。我们要具备课程的整体设计能力,依据新课程和新教材,课堂上教什么,怎样教,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心中要有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学会倾听,学会调控。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了解学生的个性及特长,爱好与要求,设计不同的目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有趣,学得快乐。

3、善于创新的能力。新课标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新课标将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人为本,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丰富的活动,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把创新意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才可能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与同组合作的能力等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新课改的旗帜已高高飘扬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阵地上,高中语文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扛起这面大旗,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站在新课改的“风口浪尖”上,做时代的“弄潮儿”。

四、要有创新意识与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标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师能培养出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适应课程的需要,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根据时代要求,除旧布新,用新的思索新的方法来从事教改活动。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均源于“疑问”可以说,质疑是开启创新的一把钥匙。面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学生指导探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他们的责任更大,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标准更高了。应当看到教师的生命价值,教师既是常人,又不是常人。教师不能用常人心态情感对待教学中的问题,应从教师角度去审视处理,教师要找准自我,要学会自我纠正自己的行为,要批判自我,超越自我。要学会反思,思考、反省、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作本质的思考和探索,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才不会随波逐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有了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在智力活动中,能使学生表现出信心十足,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让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形成正确看待问题,这样才能遇到挫折不苦恼。如果语文教师的能用健康积极的心态看待语文教学,乐观、豁达、以健康的心理教学环境影响教育学生,将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徐凡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论文_徐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