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论文_周华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论文_周华

中外建华诚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只有充分认识坡地自然环境,根据具体的坡地形态进行设计和构造,在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坡地来实施建设,构建富有特色和舒适感的坡度建筑。整个构建思路中,从整个坡度环境出发,注重地形、山谷以及坡度的起伏变化,结合山势对坡地建筑进行具体设计,满足时代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为人类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建筑结晶,回归自然,不断创新建筑新形势,促进当代建筑不断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

1 坡地及其开发的意义

坡地是种倾斜面的概念,主要的范畴包含具有一定倾斜度的自然或者人工场地。本文将坡地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设计和构造带给人类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有效利用自然,体现生态利用的综合性。坡地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以及安全性等特征,满足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将坡地环境与自然环境,最终构造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设计和构建过程中,充分利用坡地资源以及自然环境,满足生态形态,创造独特的建筑空间,最终给人们带来一种现代建筑风格享受。

在本文提出了对坡地的开发了利用,其目的是缓解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空间需求和资源危机的双重压力,在充分利用和开拓坡地的场地空间,适应建筑设计的要求以及生态构建特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其建筑风格带给人们居住和精神需求,全面体现当代坡地建筑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特征。另外,当代坡地建筑的设计和构建,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促进坡地人居环境的生态文化建设。

2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素、原则和重要环节

2.1 坡地建筑六大设计要素

坡地建筑的六大设计要素包括历史要素、建筑形态要素、总体布局要素、交通要素、工程成本要素和情感要素。历史要素是指开发坡地住宅要探寻它的传统,以前的坡地住宅怎么做,人们为什么要做坡地住宅。建筑形态要素是指对于坡地建筑单体,最复杂的就是住宅和地形结合的地方接地模式。总体布局要素是指坡地建筑讲究自由的总图布局,主要是跟地形结合。交通要素是指坡地建筑的路网一般做成自由的路网,一是地形的限制,二是成本的原因。工程成本要素是最大的挑战,总图规划和项目运作都跟平地没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成本。情感要素具体来讲就是对待土地的心态和态度,要投入感情去设计一个建筑。

2.2 坡地建筑设计的“三要四不”原则

坡地建筑当中的设计原则可以总结为“三要四不”。三要原则是指要显山露水,尽量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要依山就势依山造势,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户型;要错落有致增加景观的开阔道,令到天际线更加多层次感。四不原则是指不随意伐木,不大量挖填土尽量不做大量的挖土和填土,不做太高的挡土墙,认真地做总图设计,架桥道路不要过高如果坡地建筑区内的道路要横过山谷。

2.3 坡地建筑设计的七大重要环节

首先,坡地建筑设计要发挥坡地山体应有的特性,将平地建筑的一些条件和设计的元素强加在坡地建筑里面,创造坡地建筑,提供一些另类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的环境给购房人士。第二,处理好容积率,容积率对开发商来说是一个最大的限制因素,容积率直接确定了产品的形态。第三,建筑风格与山体相融合,创造一些真正优美的居住环境。第四,雨水的收集,山体的排洪,在坡地建筑规划的最早期,就必须及时关注雨水的收集,山体的排洪,将技术上必须使用的排洪沟转为有利环境绿化的一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五,通风防潮问题解决,一般采用把山体和建筑的外墙托开,不是做在一起。第六,消防车的问题,最早期的时候就要考虑走消防车的道路坡度。如果以后再加上去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规划。第七,噪音问题可以用很多办法解决。

3 建筑工程坡地设计的重点

坡地工程需要依据坡地的自然形态进行创造,而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坡地上进行工程的建设,所要充分考虑因素与平地建筑相比就复杂的多。对于建筑工程坡地设计,主要需要考虑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3.1 总体布局

坡地建筑的布局必须服从坡地自然形态进行工程建设,并随着等高线的起伏层级而上。与平地的规划方式不同,坡地建筑群体因所处的标高存在差异,属于三维立体的空间概念,同时缓坡地、平坡地都比较的少,在急坡地进行开发又是难以实现的,由此一来,坡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就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由于坡地环境的影响,坡地建筑工程多是依据坡式和山地环境进行布局的,在与坡地环境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布局形式,即集中式布局和分散式布局。其中分散式布局更为灵活,能够充分依据山地形式,具有弹性的进行建设,能够与山地自然环境有效结合,形成建筑各要素井然有序的布局关系;而集中式布局则根据山地坡势较为平缓的区域进行集中分布,能够节约土地,缩短各建筑之间的联系距离,可较好的控制工程的成本。

3.2 建筑形体

坡地工程的立面设计、建筑风格以及外形选材只有充分融合到坡地自然环境当中,才能在坡地优势发挥的同时促使工程的有效建设和改造。由于坡地地形环境非常多样,对建筑的创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简单的套用平地工程的设计思路进行坡地工程的建设,所造成的影响则是非常巨大的。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使原有的植被、地形得到保护,防止大挖大填等施工问题的发生,还要能够对地形高差进行合理利用,从而使工程建筑的形体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共同发挥其良好特点和优势。

3.3 道路交通

建筑规范要求,步行道及基地机动车道的道路纵坡不能超过8%,而消防车停留位置的坡度不能超过3%。此外,地形起伏较大的坡地,由于中坡、平坡地面的有限,使得道路的设计变得更为困难。此时就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地貌特点、地形特点对边坡工程进行设计,避免过多挖土填土工程的实施,同时也要确保挡土墙不能过高,确保车行道路能够在不同高度的坡地上形成蜿蜒状态,并符合等高线的高差及走向要求。对于人行道的设计,能够以台阶与缓坡的形式,在建筑群体之间有所构成。通常来说,坡地建筑的路网主要为自由式路网,此种路网的设置一方面是受制于边坡的地形,另一方面考虑的则是工程的成本控制。其中,主干道加支路是路网组织的主要方式,即若干个尽端式道路在主干线中发出,并在道路互相连通的基础上形成环路。

4 结论

近年来,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刮起了一场坡地建筑风,坡地建筑以其特有的错落有致的变化,使楼盘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在城市生活惯了的人都对自然、野趣的田园生活充满向往,同时坡地建筑符合地势要求,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为购房者提供健康自然的生活环境。平缓错落的坡地地形比平地更容易营造立体绿化、立体园林,不会像平地营造水景必须掘地挖渠通道等,破坏原生地。追求构图、色彩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窗等绿色景观。尤其重要的是,对成树的保留和部分的迁移,尽可能保留原本特质。可见,目前的建筑技术已经能够建设质量安全、外观独特的坡地建筑,同时这也是对用地日益紧张的一种缓解措施,坡地建筑具有自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林让照. 某大楼坡地的建筑结构设计之探讨[J]. 福建建材,2013

[2]靳晓东.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J]. 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

[3]黎安梅.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J]. 江西建材,2017

论文作者:周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论文_周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