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水环境的污染现状渐渐成为网络新闻的刷屏点,水环境治理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水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涉及方面广、政策力度大等特点,需要将水环境治理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科学系统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在生产过程和末端进行控制和治理,流域和所在区域进行关联整体治理的发展思路。本文将进行水环境的概念、水环境目前的现状、水环境治理的措施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水环境综合治理;策划;现状;实施方案;
水资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人类先祖傍水而居才发展成现在的高文明状态,可见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不仅仅是引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生态循环以及能量循环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水资源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污染,现在很多的河道由于人类的活动填满了生活垃圾。目前一些河道因为污染而被废弃、被填埋,目前还存在工厂违规废水排放的现象,工业的发展给水资源的治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很多城市的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改变,城市化的发展趋向于依山傍水的好地方,随之而来的就是水资源的污染,目前水环境污染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水环境的概念
人们对水环境的理解为水质的好坏,水环境污染就是水质遭到破坏。这是狭义的理解,目前国家要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标准为地表水需要达到COD平均值以及饮用水达到标准。江、河、湖、海、地下水是人们在学习和认知中知道这些都是水环境的范畴,同时也包括水库、运河、渠道等人工打造的水环境,这些都是水环境所包括的。水环境的好坏水质是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同时水环境内部的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也是水污染的因素。水环境治理包括两方面,即为上述两个方面,自然水环境的水质管控和内部生态系统的调整和人工水环境的调节、管控、开发、利用等。管控的方式一般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我国水旱灾害的形成,大部分因素是水环境污染直接导致的,人们对水资源的作用重视度不高,导致各种污染现象发生,所以要想避免和减少水旱灾害的形成就要加强对水环境的管控。在城市化推进的进程中要考虑水资源水体环境的保护、抗洪能力的加强、水资源的提供程度、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等多方面考虑。
二、水环境目前的现状
(一)城市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迅速,城市建设工作也加大力度展开,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其建设力度和形象化规划都走在城市化前端。市政工程建设包括对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等,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市政工程做好铺垫不然会出现相应的很多问题。目前城市化发展的发展过程对水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在城市化发展的规划、建设方案以及设计中没有涉及到水环境的保护,其原因就是相关建设人员缺乏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导致如今马路经济与水网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的不协调,马路侵占生态环境或者水网的情况普遍存在,进而导致城市发展使水域填占、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城市发展成为了水环境遭到破坏的“真凶”。河网被填占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相关部门对水环境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就是河水遭到污染无法进行挽救。第二方面是由于城市发展,一些发展工业的工厂进行污水排放或者市民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排放,造成水质恶化,进而无法进行挽救,水环境遭到永久性的破坏。
(二)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污染
水利工程是水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水环境污染的一方面因素、水利工程的污染表现为五个方面:1.上述提到水利工程需要与生态系统协调,目前城市的防洪工程、河道整治的建设是采用对河道堤岸的硬化措施进行河堤砌护,使用的材料是浆砌块石和混凝土。这些材料实现了水土隔离的效果,但是却不是有利的。人们知道水的自净能力是水-土-植物-生物之间的物质能量循环保障的,这样的防洪措施破坏了这样的生态能量循环系统,没有做到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2.过去的水利工程是以泄洪和利用水流下泄的能量为目的,防洪的同时得到了人类所需的能量,具体措施就是将弯曲的河道改直,泄洪速度增加也获取了水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致目前很多城市的河道是顺直的,破坏了河道自我净化的方式,河道弯曲在河水经过弯曲的河岸时,水中的“垃圾”就会附着在河岸上进行能量循环,而改直河道违背了这一循环自净能力。3.河流、山川是人们广泛认知的生态景观,在生态系统的概念里是山川、河流、湖泊、丛林、平原联合在一起的有机体,活水的概念大家也都知道有始有终。目前河水由于河道拦坝的影响,由活水变为死水。由于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城市对自身美化以赚取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所以采取河道拦坝的措施使城市内部的水位上升,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但是河流被拦截导致河流连续性遭到破坏,更是给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带来生存危机,活水变为死水,河流鱼儿等生物的氧气和养料的供给都受到制约和破坏,同时破坏其繁衍迁徙的生物规律。进而导致河流动物的死亡使河流富营养化的问题出现,进而水质下降,入侵生物泛滥,违背了美学的概念同时影响下游的河流水质。4.目前水利工程无法做到与周围环境进行很好地融合,导致与周边环境和环境功能协调性不足。5.河道疏浚工程是水利工程的主体,它的工程特性就是将河道断面进行均一化倾向处理达到自身的目的,进而失去原有河道的断面的生态自然的合理性,导致生物群落的生产栖息环境遭到破坏。
三、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一)进行合理规划,保护水环境
进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国家要求城市进行生态保护发展,城市建设发展要具备生态性、前瞻性、高起点的特性,城市河网水环境的改善遵循“满足、恢复、改善、拓展”的原则,进行城市建设的可持久发展,做到良好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协调发展,做好水环境融入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的发展规划。做到遵循自然、历史规律,不可以破坏自然规律去进行目的性建设。依据水资源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分规划,切实进行流域和水资源改善及遵循生态规律发展的规划。对河流走向、以及相关生态联系进行分析,做好发展布局,保证布局的合理性、可能性和可行性。重点关注河网水环境的通、流问题,积极进行水体进出流动和补水的控制和改善,实行符合生态要求的高效的措施。根据河流纳污标准进行治理污染,提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要求,避免污水不经过处理进行直接排放,减少水质影响使其达到国家要求的指标。最后还要进行总平景观布置规划和河道功能拓展,使城市建设发展同时对水环境进行了改善,营造岸清水绿的良好态势。
(二)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单一功能性改善
目前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发展造成水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同时水利工程功能的单一使水利工程占据了水坏境的大部分,大大破坏了水环境。随着国家针对水污染对各个区域的水污染治理的严格要求,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水坏境治理的重视。其中包括水利工程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面,其主要措施为对骨干河道进行断面尺寸的合理选择,通过水力计算、流域特性、城市总体规划等进行严格选择。对河流旁支进行合理设计,通过河网率与城市雨水之间的联系进行设计,做到通、蓄兼顾的目的。骨干河道不要进行人为改动只需做好防洪措施,断面结构做到具有安全性、亲水性、协调性等特性。根据城市发展要求进行断面的合理设计,同时也应对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对城市做好合理规划。
(三)设立生态系统保护区
生态系统保护区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它既有美化城市的作用又能保证生态系统被保护。所以对水环境的重要区域进行生态保护,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必要措施。
(四)河道进行定期排污工作
河道经常由于自然因素会产生很多污泥等等,阻碍河流流通。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排污工作,保证蓄水量的同时,减少河流的有机污染,避免因此造成河流富营养化的现象,使水质下降。
(五)倡导人人爱护水坏境,提高人们的素质
对水环境保护进行监管和呼吁,开展区域性的水环境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的素质,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倡导垃圾分类和垃圾有效处理,对乱扔垃圾进行严惩,对河道生活垃圾遍布现象进行严格审查并进行监督改善。
结束语: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爱护水环境进行水环境污染治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城市建设的合理性总体规划、水利工程的改善、提升人们素质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建设水环境生态保护区是进行水环境整治的有效措施,切实进行水环境整治保护,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乾伟.浅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2045.
[2]张震,王永杰,张世鹏.论述内河水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16):222.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716197.
论文作者:郭周斌,陆乐,丁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水环境论文; 河道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城市论文; 河流论文; 水资源论文; 水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