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利率理论与凯恩斯、萨缪尔森利率理论之比较_凯恩斯论文

马克思利率理论与凯恩斯和萨缪尔森利率理论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凯恩斯论文,利率论文,马克思论文,理论论文,萨缪尔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5)01-0012-05

马克思经济学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本文将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的利率理论一并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两种理论一脉相承,并在我国广泛流行)的利率理论,是目前我国了解最多的利率理论。比较两种理论的一般区别和相通之处,使两种理论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推出若干利率调节经济运行的措施,有利于搞好两种理论的教学和指导经济建设。

一、两种利息和利率理论的一般区别或本质不同

(一)利息和利率的产生或形成机制不同

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把利息看作是货币现象,从货币范畴来解释利息。认为,“货币是任何可以普遍接受的作为交换媒介的东西”,(注:[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80.)“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是交换媒介”。(注:[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83.)因此,利息是“货币的价格”,“是对货币的使用所支付的报酬。利率是在单位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占所借本金的百分比。”(注:[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80.)“利息率代表……使用所借资金而支付给借者的价格”。(注:[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05.)萨缪尔森在这里继承了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把利息看作是牺牲货币流动性或取得货币流动性的报酬和代价。因为,货币的流动性,就是指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在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看来,货币的这种“所借”或“使用”,就是借出贷入或使用货币的这种流动性或交换媒介的职能。

马克思经济学把利息看作是与资本相联系的范畴。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定量的货币如果被作为资本来使用,就能够为它的所有者带来剩余价值或平均利润。这样,作为资本的货币,就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即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取得平均利润的使用价值。货币资本家把它的货币,按一定的期限贷给职能资本家,实际上,就是把货币这种作为资本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让渡给职能资本家。这样,职能资本家向货币资本家借入货币资本,就必须把借入的货币资本执行职能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利息交给货币资本家。因此,利息是伴随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分离,借贷资本的形成而出现的经济范畴,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支付的代价,是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

(二)利息和利率的决定或调节机制不同

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由于把利息看作是货币现象,因此认为,“利率由货币市场决定”,(注:[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09.)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决定利率。关于货币需求,凯恩斯将其区分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三类。萨缪尔森则将其主要概括为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萨缪尔森的交易需求是指家庭和厂商的购买和支付需求,相当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两项内容。萨缪尔森的资产需求基本上是指对金融资产的投机需求,相当于凯恩斯的投机需求。其中,交易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关系,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而资产需求或投机需求则与利率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利率的减函数。可将货币需求函数写成:如果用图形表示就是,在(i,M)平面内,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与利率无关的垂线;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利率就是由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在货币需求曲线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和减少将导致货币供给曲线移动,从而引起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移位,引起利率发生变动。(注:[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09-510.)

马克思经济学由于把利息看作是与资本相联系的范畴,认为利息是使用资本商品,即使用资本生产利润的能力的报酬。职能资本家把借入的资本投入生产经营,取得平均利润,必须把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借贷资本家,另一部分作为企业利润留归自己。这样,平均利润就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利息只是资本所生产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从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利息量的确定,既与被分割的整体平均利润的量有关,又与这个整体所分成的两个部分,利息和企业利润各自所占的比重有关。由此,马克思就从平均利润和借贷资本供求两个方面来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从长期来说,利率是由平均利润率调节和决定的。这种由平均利润率所调节和决定的“利息率总是表现为一般利息率,表现为这样多的货币取得这样多的利息,表现为一个确定的量”(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14.)。平均利润对利率的调节和决定作用表现在:(1)平均利润的量规定了利率的最高界限;(2)如果利息占平均利润的比率是固定的,利息量将随着平均利润率,从而随着平均利润量的变动而变动;(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利息率也有下降的趋势。这些概括起来就是:规定了利率波动的范围区间和变动趋势。由于平均利润率在较长时期内是个相对稳定的量,因此,受其制约而形成的平均利息率或一般利息率在一定时期内,也是个相对稳定的量。而在短期内,在平均利润量为既定的情况下,利息和企业利润各自所占的比重,从而利息量和利息率的确定,是由资金提供者借贷资本家和资金使用者职能资本家的竞争决定的,对这个竞争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因此,市场利率直接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决定的。这样,马克思就把利息率区分为一般利息率和市场利息率。根据马克思的分析,透析出两者的关系:(1)一般利息率是指从长期来看的,由平均利润率制约的利率的平均数和变动趋势,而市场利率则是指在短期内,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决定,通过借贷双方竞争直接形成的现实利率。(2)一般利息率的水平和走势只能在平均利润率以下,而市场利息率由于受借贷资本供求和产业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或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下,则有可能高于平均利润率。(3)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的制约,市场利息率要趋向于一般利息率。

(三)研究利息和利率问题的目的和动机不同

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从经济运行的视角,把利率作为经济变量,在利率与货币供求、国民收入决定、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等相互关系中研究利率的决定,及其作为经济变量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指出,利率由货币市场供求决定,利率作为经济变量,对于国民收入的决定,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等方面有重大作用。

马克思经济学是从揭示经济关系的本质的视角,把利息作为分配范畴,在利息与剩余价值、利润、企业主收入等相互关系中,研究利息的来源、实质及利率的决定等问题。指出,利息的来源和实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从长期来看,利率是由平均利润率调节和决定的,而在短期,市场利率是由借贷资本或借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

二、两种利率理论的相通之处和相互借鉴

(一)两种利率理论在利率的决定和调节机制方面的相通与借鉴

市场利率或短期利率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由于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借贷资金的供求及其变化是以银行为中介实现的,直接表现为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这决定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表面上,借贷资金的供求直接表现为货币的供求,由借贷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或短期利率直接表现为由货币供求决定和调节利率。虽然借贷资金及其供求和货币及其供求是有区别的。这就使两种利率理论在利率决定和调节方面具有了相通之处。表现在:

首先,马克思经济学虽然认为市场利率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决定的,但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借贷资本(金)的供求,却直接表现为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借贷资本(金)的供求及其变化却要通过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及其变化来实现。如上所述,在今天,借贷资本(金)主要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借贷资本(金)的供给直接表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货币供给,借贷资本(金)的供给量直接表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货币供给量,借贷资本(金)的需求则基本上表现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的需求,借贷资本(金)的需求量则基本上表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量,因此借贷资本(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利率,也就直接表现为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

其次,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虽然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但经过认真分析发现,真正对利率决定和变化发生作用的机制还是借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他们讲的决定利率的货币及其供求,或者说,作为机制对利率的决定和变化发生作用的货币及其供求,实际上主要就是借贷资金的供求。萨缪尔森的货币供求决定利率的理论,是假定货币需求曲线不发生位移,通过由商业银行提供并由中央银行调控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和减少来引起货币供给曲线移动,从而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移位,引起利率发生变动。在这里,由商业银行提供并由中央银行调控的货币供给处于决定地位和主动作用,而这个货币供给实际上就是借贷资金的供给。试分析如下:

——从萨缪尔森经济学对商业银行提供货币供给、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实际论述来看,他实际上讲的都是借贷资金。事实上,从范围上来说,货币及其供求,要包括作为借贷资金的货币及其供求和借贷资金以外的货币及其供求两部分。萨缪尔森对货币需求的组成部分的论述也体现了这一点。借贷资金以外的货币及其供求部分,并不直接对市场利率的决定和变化构成影响,因此也就不能作为决定或影响市场利率的机制。例如,厂商和居民不是用银行贷款等借贷资金实现交易,而是用自有资金实现交易而形成的货币供求。可以把这里的厂商和居民看作既是资金提供者,又是资金需求者。经过这种抵消,这种货币及其供求将不会对利率构成影响。但萨缪尔森在讲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影响市场利率时的货币供求,主要是指借贷资金的供求,而把借贷资金以外的不影响利率的这部分货币及其供求排除或忽视在问题以外,这就使他所讲的调节利率的货币供给实际上就是借贷资金的供给。萨缪尔森讲得很清楚,在“今天,银行货币和许多其他金融服务都是由金融中介提供的。金融中介就是类似商业银行的一些金融机构,它们从一些人那取得存款或资金贷给另一些人。比如,金融中介从居民户、厂商那里接受储蓄存款,然后再将这些资金贷给其他居民户和厂商使用。”(注:[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85.)这里的“银行货币”和贷给居民户和厂商使用的“资金”就是借贷资金,在现代社会里,其贷出和借入主要以银行为中介。因此,这里的货币供给实际上就是借贷资金的供给,而真正决定市场利率的正是这个借贷资金的供求。控制了这里的货币供给就等于控制了借贷资金的供给,从而控制了市场利率。

——从萨缪尔森经济学关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三大措施来看,也是通过调控借贷资金来影响市场利率。首先,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和贷款能力,亦即调节借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其次,贴现率政策,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提高或降低贴现率,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资金的成本,从而增加或减少对中央银行资金的需求,并进而增加或减少可贷资金的数量。再次,改变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就会使商业银行提高或降低资金贷放的能力。因此,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货币市场虽然是指货币总量的供给和需求,但就其对利率发生作用或调节机制的论证来看,实际上还只是指借贷资金供求市场。萨缪尔森自己也有利率是由借贷资金市场决定的提法:“利率由货币市场决定,而货币市场是指短期资金借贷市场。”(注:[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09.)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借贷资金和货币是不相同的,借贷资金的供求和货币的供求也是不相同的。后者的范围要大于前者。

——从萨缪尔森利率决定理论本身的逻辑来看,也是讲借贷资金的供求决定或调节利率。在他的货币供求决定利率的几何图形中,在(i,M)平面内,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与利率无关的垂线;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利率就是由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在货币需求曲线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和减少将导致货币供给曲线移动,从而引起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移位,引起利率发生变动。为了节省篇幅,我们仅以萨缪尔森的货币供给增加引起利率下降这一理论逻辑来说明这一问题。根据萨缪尔森的论述,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过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银行货币的增加或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等方式而形成的。但形成这个货币供给的现实途径是什么呢?那就是,通过银行以有息贷款的形式将货币投放到民间。因此,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同时就是调控借贷资金的供给,银行创造货币的同时就是增加借贷资金的供给。再从这个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货币供给曲线的右移与货币需求曲线形成新的交点,引起利率下降来看,在短期内,由于国民收入不易改变,这使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国民收入既定,交易需求的货币量也为既定。这就会促使人们用手头增大的、超过交易需求的货币量进行投机,去购买债券,扩大凯恩斯讲的投机需求或萨缪尔森讲的资产需求。这种用于投机需求或资产需求的货币实际上属于借贷资金的供给。而同样,在短期内,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债券的数量也是既定的。人们争相购买债券,从而借贷资金的供给增大,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利率下降。另一种情况是,人们把手头增大的、超过交易需求的货币量作为储蓄存入银行,再次增大借贷资金的供给,这也会起到促使利率下降的作用。基于这些分析,可以说,萨缪尔森的增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的理论,从逻辑和理解上来看,还是讲通过借贷资金的供求变动来调节利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1)在利息和市场利率的决定或调节机制问题上,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具有相通之处,即市场利率或短期利率是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和调节的,是借贷双方竞争和力量变化的结果。(2)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通过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从而调节利率的做法是切实可行和值得借鉴的。因为调控了货币供给,同时就是调控了借贷资金的供给。这里也揭开一个谜,虽然市场利率是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但通过调节货币供求却可以达到调节利率的效果。(3)借鉴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货币供求理论调节借贷资金的供求,使马克思经济学的借贷资本或借贷资金成为了可以自觉调控的变量,这会更有效地通过调节借贷资金,改变利率水平,调节经济运行。

(二)两种利率理论在利率作为经济变量方面的相通与借鉴

1.两种利率理论在利率作为经济变量方面的相通之处

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明确地阐明了利率作为经济变量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和过程,其基本论点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宏观经济均衡,投资是影响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投资在其他条件既定时由利率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由货币市场(供求)的均衡决定。这样,中央银行通过其货币政策行为,调节货币供给量,改变货币供求的均衡点,改变利率,就会影响投资,影响总需求和改变宏观经济的均衡点。

马克思经济学利率理论中,关于平均利润、利息和企业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也隐含着利率的经济变量功能,经过认真分析可以透拆出:

(1)利率本身具有的稳定经济的内在功能。与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相比,马克思经济学更揭示了利率决定的内在机制。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利率理论,把利息看作是牺牲货币流动性或取得货币流动性的报酬和代价。而“流动偏好”的大小是无法计量的,因此,作为这种由流动性偏好所形成的利息或利率,也就自然缺乏内在的界定依据。在货币需求曲线既定的情况下,利率只能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决定,是个外生变量。而利率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功能,就只表现为“逆风向操作”。即当经济低迷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利率政策,当经济膨胀时,采取紧缩性的货币利率政策。当经济运行正常时,则只能根据经验确定利率水平,就利率本身则难以制定出一个稳定经济的货币利率政策措施。而马克思的利率决定和调节机制的理论,把利息看作是使用资本生产利润的能力的报酬。资本生产的(平均)利润,必须在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之间瓜分,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这就界定了利率的上限,从而规定了利率波动的轨迹和趋势。即从长期来看,利率在乎均利润率水平以下,沿着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轨迹而波动,其走势和平均利润率大体一致。由于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在相当长的时期是相对稳定的,由此决定的利率也会是相对稳定的。在这个稳定的利率水平下,如果其它影响因素不变,借贷资金或借贷资本的供求也会是相对稳定的,从而投资和消费也会是相对稳定的。这样经济运行就会保持原有状态,这就使利率具有了稳定经济的功能。

(2)利率对投资的反方向调节功能。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情况下,利息率与企业主收入成反比,两者存在着此多彼少的关系,投资是利息率的减函数。因此,利息率的高低及其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预期和利润收益,从而影响企业投资和经济总量。与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相比,马克思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利率的经济变量功能的内在依据。马克思经济学揭示的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利润水平,及利息和企业利润此多彼少的关系的理论,直接道出了利息或利率作为调节借贷资金或借贷资本使用者利益杠杆的内在机制。

(3)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程度即弹性。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情况下,利息占平均利润的份额及其与企业利润的数量对比,会构成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程度,从而投资对利率的弹性的大小。当利息占平均利润的份额较小,企业利润占平均利润的份额较大,企业使用借贷资本经营后,所得到的企业利润额明显高于其支付所使用借贷资本的利息时,即使利率小幅度提高,企业增加投资仍会有利可图,这时投资对利率的弹性较小;而当利息占平均利润的份额较大,企业利润占平均利润的份额较小,企业使用借贷资本经营后,所得到的企业利润额明显少于其支付所使用借贷资本的利息时,投资的利率弹性将会提高,这时,即使是小的利率变动,企业也会做出及时反应,调整其投资规模。

(4)利率促使资本在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这两种不同部门之间转移的一般界线的功能。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利息和企业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还指出了资本在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不同部门之间转移的一般界线。从长期来看,如果利率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率,可能促使职能资本向借贷资本转移;如果利串过分低于平均利润率,则可能导致借贷资本向职能部门转移。

2.两种理论相互借鉴,推出的利率调节经济运行措施

根据前面透析出的马克思的利率经济变量功能理论,借鉴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运用利率“逆风操作”的理论,我们可以推出以下几种利率调节措施:

(1)根据马克思利息或利率的稳定经济功能,当经济运行正常时期,中央银行应该保持货币供给的既有平衡,亦即保持借贷资金的供求平衡,从而保持利率基本稳定。这样利率会基本上在平均利润率水平以下,沿着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轨迹而波动,其走势和平均利润率大体一致,从而保证经济按既有的状态,正常运行。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率还没有市场化,利率是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运行态势自觉确定的,因此,在经济运行正常时期,应该使利率水平在平均利润率水平之下保持等距运行,既不能太低于,也不能等于、高于平均利润率。

(2)根据马克思利率理论中蕴涵的利率对投资的反方向调节功能和投资对利率的弹性效应,借鉴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逆风操作”理论,当经济处于低迷和膨胀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货币利率措施。具体说来,当经济处于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应该通过紧缩货币供给,使利率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率水平,以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当经济处于低迷或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应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使利率大大低于平均利润率水平,必要时甚至实行“零利率政策”,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3)根据马克思的利率促使资本在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这两种不同部门之间转移的一般界线的功能的分析,结合我国目前银行存贷款差额较大,国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扩大就业,增强我国经济的民间驱动力的情况和政策主张,虽然我国经济近来有所升温,但仍须继续实行较低的利率政策,以鼓励民间自主创业。当然,为了稳定经济,并不排除对那些重复建设,出现过热的项目和部门实行信贷管制或差别利率政策。

收稿日期:2004-11-2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马克思利率理论与凯恩斯、萨缪尔森利率理论之比较_凯恩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