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散文(书面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台湾平行散文研究述评_文学论文

平行散文(书面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台湾平行散文研究述评_文学论文

骈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笔谈)——台湾之骈文研究一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骈文论文,笔谈论文,台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六十年代,骈文研究在台湾学界不太受重视,论文和著作不多。从70年代以后,逐渐引起注意。已先后出版关于骈文的专著十三种,骈文选本四种,重新校订排印出版清朝以前骈文选本和资料多种。今人所作骈文作品集多种。

在台湾学术界,目前首屈一指的骈文研究家是张仁青教授。张教授1929年出生于台湾花莲,先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中央大学、中央警官学校、台湾大学和政治大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在骈文及魏晋南北朝文学,已出版关于骈文的专书七种。《中国骈文发展史》是其硕士论文的扩充,分上下册,台湾中华书局1970年初版,658页,共九章:一、绪论,二、邃古骈散文之未分时期,三、战国末年至秦代骈文之胚胎时期,四、两汉骈文之孳乳时期,五、魏晋骈文之蕃衍时期,六、南北朝骈文之全盛时期,七、唐代骈散文盛衰消长之激荡时期,八、两宋骈文之蜕变时期,九、清代骈文之复兴时期。《六十年来之骈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初版,60页,用文言文写作,介绍民初至70年代之骈文家十人:刘师培、李详、樊增祥、易顺鼎、饶汉祥、孙德谦、黄侃、黄孝行、陈含光、成惕轩。前八位生活于清末民初,后二位40年代末移居台湾。书中还提到,六十年来之骈文作者,已逝的还有:冯煦、朱铭盘、王式通、孙雄、张其煌、王西神、汪国垣、张孟劬、瞿兑之、乔曾劬、溥儒。至70年代尚健在的有:潘重规、林尹、高明、李渔叔、孙克宽、刘象山、戴培之、张龄、谢鸿轩、许君武、曾霁虹、刘孝推、晏良乐。《中国骈文析论》,台北东升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年初版,263页,文言文写作,也分九章:一、中国语文之特质,二、骈文之义界,三、骈文的起源及变迁之大势,四、五、六、七章,分别论述骈文之对仗、用典、藻敷、句型与声调,八、骈文在中国文学中之地位,九、习骈述要。《骈文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初版,分上下册,论述骈文的界说、起源、演变、评价、骈文家地域分布。对历代骈文名家设专章介绍,包括萧统、刘勰、徐陵、庾信、陆贽、苏轼、汪中、洪亮吉、成惕轩。后七位被作者称为骈林七子。《丽辞探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初版,230页,共七章:一、绪论,二、对偶精工,三、典故繁多,四、辞藻华丽,五、声律谐美,六、句法灵动,七、丽辞表解。此书举例高于评说,实为《骈文学》之撮要。作者还有《历代骈文选详注》,上下册,台湾中华书局1965年初版。《骈文观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初版,此书共选作品20篇,按写作先后从近现代至古代逆向排列,依次为:(民国)成惕轩、(清)乐钧、吴锡麒、洪亮吉、汪中、袁枚、蒲松龄、(明)王祎、(宋)汪藻、苏轼、(五代)欧阳炯、(唐)李白、骆宾王、王勃、(六朝)徐陵、庾信、江淹。有注有译,有详细的题解和作者介绍。张仁青教授还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上下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初版,是其博士论文,将六朝文学思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作品冶于一炉,作综合讨论。又有《六朝唯美文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初版,按性质分为30类,各举代表作家作品加以分析。二书亦与骈文有关。

成惕轩教授,既是骈文作家,也是骈文选家,湖北阳新人,抗日战争前投笔从戎,后来辗转于武昌、南京、重庆、上海、杭州、台北,曾先后担任台湾几所大学教授,平生喜作骈体文,有《楚望楼骈体文初集》及续集,其中《山房对月记》回忆平生经历而以月色贯穿首尾,《美槎探月记》以骈偶句法描写美国宇宙飞船首次探月这一世界创举。另有《骈文选注》,选东汉班固至清末曾燠骈体文40篇,又《四十年间骈文选》,收辛亥革命以后至50年代骈文300篇。

以下依出版先后介绍其他骈文专著。

汪菊松《宋四六文研究》,台北华正书局1977年初版,108页,用文言文写作,共六章:一、绪论,二、宋四六二体裁与风格,三、宋四六作法探讨,四、北宋四六文作者及作品,介绍徐铉、杨亿、刘筠、钱惟演、宋庠、宋祁、晏殊、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司马光、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每人选例文一篇。五、南宋之四六文作者及作品,介绍汪藻、孙觌、綦崇礼、李纲、岳飞、胡诠、洪适、洪遵、洪迈、杨万里、陆游、周必大、楼钥、吕祖谦、真德秀、刘克庄、方岳、李刘、文天祥,每人选例文一篇,六、未来骈文之展望。此书之价值主要在第四、五章。

佚名《骈体文浅说》,台北广文书局1980年初版,156页,楷书大字影印,文言文写作,共五章,分论骈文之名称,与散文之异同,骈文分期、作法,初学骈文之要诀。以上五章实际上是一篇数千字的序言。附录六朝至清末骈文72篇,有注释,此书实为骈文选本。

陈松雄《齐梁丽辞衡论》,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初版,530页,文言文写作,所谓“丽辞”即骈文。共八章:一、导因,二、特色,三、永明丽辞衡论,四、梁武父子之丽辞衡论,五、梁代文士之丽辞衡论,六、评论专家(刘勰、钟嵘),七、丽辞泰斗——徐陵、庾信,八、齐梁丽辞对后世的影响。此书评论精要,但方法颇近古代评点,而且引用例文甚多。

廖志强《六朝骈文声律探微》,台北天工书局1991年初版,152页,硕士论文,用文言文写作。导论之后分为三章:一、范晔之骈文声律说,二、沈约之骈文声律说,三、刘勰之骈文声律说,结论。此书广引各家歧说,辩析颇为细致,作者是香港人,在台湾就读。

钱济鄂《骈文考》,新加坡木屋学社1994年出版。作者是台湾人,文言文写作。全书收文章11篇:一、阳春白雪数骈文,二、《尚书》《诗经》《大学》《史记》已有骈文考,三、史书无韩柳之说,四、视同儿戏八大家,五、评韩欧名作管见,六、欧阳修自毁名场,七、欧阳修文启八代之俗,八、精粗语文举例,九、论雅俗,十、析死胡同胡语(批评胡适白话乃鞑靼文),十一、文明古国剩白话,后记自叙生平。作者重骈轻散,否定白话文。

此外还有陈耀南《清代骈文通义》,学生书局出版。谢鸿轩《骈文衡论》,台北广文书局1973年初版,三册,共962页。上编“泛论”,一至五章分述骈文兴衰与正名,文字与文学、文笔之辩与骈散之争、五经及诸骈偶举隅。中编“专论”,六至十一章,专门介绍陆机、谢灵运、刘勰、徐庾、初唐四杰、唐宋八家。下编“通论”,十二至十八章,分述西汉、魏晋南北朝、三唐、两宋、元、明、清代的骈文。此书规模宏大,既有文学史概述,又有大量作品选例和历代评论资料。

连珠与骈文关系密切,台湾王令樾有《历代连珠评释》,台北学海出版社1979年初版,380页。其内容为:一题解(论体裁、章法、意旨),二连珠源流考(论始源、篇数、作者及佚失情况),三历代连珠评释,选汉扬雄至明朱宗烷等26家作品221首,每首分正文、注释、翻译、要旨、结构。此书可能是目前唯一研究连珠之专著。

标签:;  ;  ;  ;  ;  

平行散文(书面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台湾平行散文研究述评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