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_大学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_大学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4—0005—06

引言

开放大学是上世纪中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类新型大学。它强调以技术为手段,强调学习时间、地点、方式、资源、对象等开放,强调突破原有大学模式,向一切有能力、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1979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向英国开放大学学习,相继成立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一批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在体制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是相互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归属不同层级政府主管。在机制上,按照“一统三分”,即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合作模式运行。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极富中国特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又有矛盾、分歧、甚至冲突的办学系统。也正是这个系统,为社会培养出了近千万的本专科毕业生,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机会公平、国民素质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办好开放大学”。无论在文字还是实质上,“办好开放大学”的内涵都是十分明确的:一是肯定我国存在开放大学这类教育机构,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国务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而提出的“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项目意指,可以确认,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就是纲要所提的开放大学;二是认为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过去办得还不够好;三是希望或要求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办得更好。为了“办好开放大学”,教育部决定“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内涵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建立”不是更名,也不完全是“新建”;建立的“基础”,既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包括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社会机构。

国家开放大学并非横空出世,也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更名。从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战略发展的大背景看,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根本原因,并不只是要解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或者说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战略上,通过国家开放大学这个新型的教育载体或抓手来适应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趋势,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促进国民素质提升,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不是新建大学,但是新型大学。它强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强调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和国际化,强调把大学办在社会中。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性质、特点、任务和使命,注定了它的建设和发展将是一个既要直面历史与现实问题,又要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中建设这样一所似乎全新的国家开放大学,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超越过去的认识、经验和模式,就不可能直面历史、现实、未来的问题与挑战,就不可能放眼世界,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开放大学的经验和做法,把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好。解放思想的价值目标在于:一是摆脱,就是要大胆扬弃我们的过去,把我们自己从不合时宜的办学理念、思想、模式和经验中解放出来;二是敢想,就是要在摆脱的基础上,从时代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中做超越性的思考、借鉴和设计,明确战略目标、方向和路径,敢想就意味着希望,想都不敢,既没有梦更成不了事;三是迈步,就是在摆脱、敢想的基础上,朝着确定的目标、方向,大胆地往前闯,允许进两步退一步,但绝不能原地踏步。

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而改革创新是全面推进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而非完全“新建”,形象一点说,是“旧城改造”而非“新城建设”。这就涉及对过去的理念、模式、体制、机制等的改革问题。国家开放大学改革的目标首先是为了适应,即通过改革旧的、不合时宜的理念、模式、体制、机制,适应新的时代环境,适应新的发展趋势,适应新的办学宗旨、使命、任务。其次是为了发展,即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发展,这是去旧与立新,形成国家开放大学新的办学理念、模式、体制、机制,实现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过程。而要真正做到改革创新并实现预期目标,还必须凝聚各方共识,明确改什么,怎么改,创什么,怎么创。没有共识,举步维艰。但凝聚共识是一个过程,要通过改革创新取得成果,反过来进一步凝聚共识,推进发展。什么事都要取得了共识才能推进,那就不是探索发展。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否则,就会错过最佳时机,延缓发展过程,增加发展成本。

要在全面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改革创新的“倒逼”机制。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试点的实际情况看,很多改革工作确实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不少问题、矛盾都是深层次的,且相互关联、错综复杂,包括体制机制、思路模式、利益诉求等。改革已不能是局部、单一的改革,而应是综合性的改革、协调性的改革。在当前的认识水平上,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综合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似乎是一种奢望。因此,在战略目标、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要大胆而全面地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各项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问题、矛盾和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矛盾和应对挑战的具体思路、办法和举措,形成改革创新的“倒逼”机制,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各项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上新台阶,创新局面。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建设工作任务,必须全面推进。但根据建设工作任务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和影响等具体情况,要有轻重缓急之分。建设之初,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要突出改革建设重点,努力实现以点带面的目的。近三年内,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制度框架建设、办学组织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分银行”建设。

制度框架建设

现代社会机构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自身制度的规范、保障和约束。国家开放大学也不例外。国家开放大学首先是大学,是大学就必须遵循现代大学发展规律,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大学基本制度。国家开放大学应该按照现代大学的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好既能保证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又能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制度框架,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国家开放大学制度框架建设,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从宏观角度归纳,这个框架主要由办学制度、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组成。

在办学制度层面,核心的问题是要通过相关制度建设,确定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方向、模式和道路,厘定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彰显办学理念和特色。通过明晰领导体制、治理结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规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权利与义务等,保障大学的科学、协调和独立发展。大学章程是大学的宪法,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所有活动的依据。作为一所新组建的大学,要认真总结、吸纳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成果,借鉴国内外大学章程,立足自身办学历史、条件、特点、发展等实际,根据《高等教育法》制定《国家开放大学章程》。以《章程》为依据,制定、修改、完善学校的其他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政策。

在管理制度层面,要明确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各种组织机构以及各项制度规定。研究、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领导、合作单位负责人、总部代表、分部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组成最高决策机构,即国家开放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确定建立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明确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具体管理办法及相应职责权限,相关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和权限,相关委员会的建立、职责和权限,保证学术自治、办学自主,保证质量核心地位。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健全工会组织,维护工会会员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和资产管理制度。

在教学制度层面,要根据大学的基本性质、定位和特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质量标准、专业规范、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等。要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探索形成国家开放大学注册入学、宽进严出的基本教育制度,学生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质量保证制度与评估指标体系,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之间教学业务规范和职责权限制度,沟通、衔接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转换制度,以及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包括课程证书、结业证书、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在内的多种证书制度等。

在制度框架搭建过程中,要考虑到国家开放大学办学历史和发展趋势,既要继承过去,又要探索创新,还要为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未来留出制度空间。国家开放大学制度框架建设工作可以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到2013年底,完成包括《国家开放大学章程》在内的相关重点制度文件的起草工作。第二阶段,2014-2015年,基本完成各种办学、管理和教学制度的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第三阶段,2016-2020年,以制度框架为基础,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国家开放大学制度体系。

办学组织体系建设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办学实体,有自己的办学组织体系。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这个办学组织体系主要由总部、分部、学院(地区学院和行业学院)、学习中心组成,跨地区、跨行业,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组织体系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共建与自建。主体是共建模式,即国家开放大学与相关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等,根据“自愿、平等、合作、共赢”原则及相应标准,设立相关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这也是办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力求通过共建模式,实现“把大学办在社会中”的办学理想。

从宏观角度看,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组织体系由块、条、点三大部分组成。“块”的部分主要是指区域性的办学组织,包括在各省、市、自治区范围内与相关教育机构合作设立的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这是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的主体部分。“条”的部分主要是指行业性的办学组织,包括与相关行业合作在行业内设立的学院或学习中心。“点”的部分主要是指企业性的办学组织,包括与相关企业合作在企业内设立的学院或学习中心。

国家开放大学“块”的办学组织体系,主要依托各省、地(市)县广播电视大学共建。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历史的决定。因为我们无法超越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三十多年来的办学历史、理念、经验和感情,尤其是它的“系统办学”理念。正基于此,郝克明在给中央领导的建议中说:“在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组建覆盖城乡的开放大学,是中国推进终身学习的重大战略措施。”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建设,如果不能做到充分依靠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将是一个战略性的重大错误。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也应在新的历史背景中,正视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压力、挑战,积极参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共建工作。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省广播电视大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办学条件、能力和水平情况看,都难以做到完全彻底的独立办学。再携手,一起走,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应对现实与未来的理性选择。

国家开放大学不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更名。国家开放大学是所有参与建设者的共同活动平台,由所有参与建设者“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各广播电视大学的独立办学机构地位,不会因为参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建设而受到影响,就如欧洲各国加入欧盟并不丧失其独立国家地位一样。组建完成后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在区域层面,也是各参与共建的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组织体系。出于种种原因,如选择不参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共建,也属正常现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也可以根据发展需要,通过其他方式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在没有广播电视大学参与合作共建的区域,国家开放大学将寻求与其区域内的其他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共建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

应深入探索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的内部管理体制。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可重点探索实行总部和分部两级管理,分部统筹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以及“统一战略、共同平台、资源共享、相对独立、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运行机制。各分部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建设标准,在本区域内自主设立学院和学习中心并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平等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在重点推进“块”的办学组织体系建设的同时,为体现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还必须着手试点推进“条”与“点”的办学组织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我国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行业、企业的需要,从传统的办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加强相关理论、模式、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研究工作,在全国性的行业和大型企业中,选择在办学理念、思路、条件等与国家开放大学相匹配的行业和企业,开展试点探索,建立特色化的国家开放大学行业、企业学院。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妥善处理好“块”、“条”、“点”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问题。建成后的国家开放大学“块”、“条”、“点”办学组织体系,将是一个立体化覆盖全国城乡的物理性办学网络。没有这个办学网络,国家开放大学就是一所“空对空”的“空中大学”,接不了“地气”,也办不好学。

教育信息化建设

国家开放大学之所以被视为新型大学,之所以能够把自己与其他普通大学区别开来,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它的技术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国家开放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生更是散落于社会不同角落。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突破时空限制,基于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理想,也不可能集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推送到广大的基层、农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社会成员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在这个意义上说,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国家开放大学追求的第一目标。

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教育数字化。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强调“需求引领、教学切入、协同创新、深度融合”,亦即从远程开放教育的功能需求出发,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切入点,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IT企业或公司加强合作,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开放教育之间的双向融合、无缝融合和深度融合。通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技术与教育的“两张皮”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融合发展模式。

在技术层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问世及其广泛应用,一个以“云”为特征的时代或世界应运而生。教育领域则成了“云”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现实土壤之一。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模式,在宏观上,可以把它描述为“云、路、端模式”。也就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以学习、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借助信息网络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无障碍传输和师生交互,通过PC、PAD、手机等各种终端实现泛在学习的模式。这个模式强调技术在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总部与分部、学院、学习中心之间网络的高速连接,各种终端自由接入,形成四通八达、自成体系的网络大学。

现代信息技术似乎无所不能,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与应用。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明确教育教学现实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无缝融合和深度融合的过程。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或结晶,就是“六网融通模式”,即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支持服务、网络考试测评、网络教学管理之间互为前提、交融支持、协调运行的教学或学习模式。这个模式强调教学需求对技术应用的引领地位和作用。这也是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所在,广播电视大学实现战略转型关键所在。

“六网融通模式”建设重中之重,是网络核心课程建设。它的关键和价值在于:把各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成为可以基于网络学习的网络课程,并在国家开放大学网络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核心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将所开专业的必修课程建成网络核心课程。基本思路是:创新建设机制,自建、合作与委托建设相结合。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研制标准、确定流程、筹措经费、寻求合作对象。与此同时,要从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和定位出发,适应网络时代碎片化、多样化学习趋势与要求,研制、启动“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建设计划”,开始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的建设历程。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还要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满足专业性的泛在学习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国家开放大学要与相关IT企业合作,借助相关硬件,开发相关软件,推出自己的移动互联学习终端,并试点应用,实现“一端走天下”的学习理想。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要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进行云教室建设,并有计划、有选择地部署于西部农村、基层学习中心,促进西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适应国家开放大学学生、教师、科研与管理者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推进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提供随时随地、一站式的信息资源检索与访问服务。此外,要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创新机制,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IT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开放式的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相关研究室、虚拟实验室。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开放大学不完全是一所新建大学,它的未来不仅有建设任务,也有改革任务,最大的改革任务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国家开放大学前身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三十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但客观地看,在远程开放教育规模、质量和成本的“铁三角”中,我们做到了大规模、低成本,但还没有做到高质量或全面的高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改革。这是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与归宿。国家开放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载体,也是适应全民终身学习、为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载体,它的培养对象、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年龄从18岁到80岁都有,学习目的和动机差别也很大,因此,要根据我们的生源实际,重新定位我们的培养目标,从原来的过分强调学术性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向职业性、技能型和实用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要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及其发展方向。要结合开放大学的性质特点,强调建设一流特色专业,培养一流特色人才。聘请的教师既要有来自大学的专家教授,也要有来自企业的行家里手。要通过教学研究、学科知识梳理,更新、改革教学内容,要把最有价值的知识教给我们的学生,或者说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最有价值的知识。毕业论文可以是学术性论文,也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和其他报告。要学习、借鉴普通大学、国外开放大学的经验,制定与建立自己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从新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出发,探索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或教学模式,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学习者主动学习、远程支持服务和面授相结合的模式。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单位组建网络教学团队,开展网上导学、助学和促学,以及在线开展教学、教研、管理等活动。以学生在线学习为主线,搭建适应自主学习需要,涵盖学习全过程,具有课程超市、公告、作业、测试练习、虚拟实验、成绩查询、预约考试等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愿意学习、善于学习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为目的,改革考试模式,发展基于网络的形成性学习评测,形成性学习评测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国家开放大学将成立直属实验学院,深入探索网络时代背景中基于网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学分银行”建设

教育部在关于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文中明确指出,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大学,承担着发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双重任务。在过去三十多年历程中,重点一直在学历继续教育,尽管也开展了一些非学历继续教育,但很不够。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必须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在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同时,要把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而重要抓手,就是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

所谓“学分银行”,是参照商业银行货币储蓄、兑换原理而产生的一个形象性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制度,即学习者的学习成果通过相关认证取得学分并存入“银行”,当存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满足特定条件,可以将学分兑换成相关证书的一种制度。在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中,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终身学习“立交桥”。学分银行就如一条纽带,把大学与大学、大学与政府、大学与行业、企业,紧紧地连在一起。它对于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实现“把大学办在社会中”的理想,都具有重大意义。

环视国内外,学分银行建设都有一定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看,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任务有两个:第一个任务是基础研究,包括学分、认证、转换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以及框架制度建设研究、国内外学分银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等。第二个任务是实践探索,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着手开展相关实践探索活动,包括对学分计算、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积累转换等,通过学分银行建设,促进国家开放大学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要以国家开放大学为平台,以学科专业为基础,通过“前店后厂”模式,探索国家开放大学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行业、企业学院,推进行业、企业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不是国家学分银行,但它是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基础或组成部分。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作为一个机构内部的学分银行,建设定位要准确。它的相关理论研究不局限于国家开放大学,但它的实践探索主要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以及与它存在相关关系的各种社会组织机构。2013年,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要完成教育部交办的关于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的“制度框架”研究任务,并大力推进实践探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今后的全面建设,以及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实践基础和依据。

结语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是国家“办好开放大学”的试点项目,既没有现成经验,也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模式,它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要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要允许失误、允许犯错、允许失败。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有英国开放大学模式、印度开放大学模式、阿拉伯开放大学模式等,值得我们研究、比较和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简单移植。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应建立在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力求在办学能力、水平和质量上不断提升,进入世界一流开放大学行列,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开放大学模式。

收稿日期:2013-04-02

标签:;  ;  ;  ;  ;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