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孟[1]2018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中医治疗本病常用的治法治则及药物。方法: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毒劳”、“中医”、“中西医结合”、“Myelodysplastic syndrom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grative Medicine”等为检索词,通过计算机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Pubmed等相关数据库全面检索1995年至2018年期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MDS的文献。由两名评定员严格根据事先定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的筛选文献并提取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RCT)的资料,选取的文献中对于MDS患者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依据均一致,并应用Jadad量表的评分标准对文献进行辅助评定,要求入选文献分数大于等于2分,最后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按上述方法检索,检索出相关文献一共489篇,排除其中重复文献198篇,根据既定的纳入及排除文献的标准,阅读文章摘要及实验设计的内容后,删除非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资料以及Jadad分数低于2分或者数据不全的文献研究,最终有13篇文献1006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患者546例,单纯的西医组(对照组)患者460例。其中Jadad评分为3分的文献有2篇,2分的有11篇,一共列为13个研究项目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如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比单纯西医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占有优势,有统计学差异{合并OR=3.62,95%CI(2.69-4.88),OR合并假设检验Z=8.45,P<0.00001};并且在改善外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上比较单纯西医治疗组而言效果更好:(1)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程中白细胞(WBC)变化的合并WMD=0.34,95%CI(0.20-0.48),WMD合并假设检验Z=4.77,P<0.00001;(2)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程中血红蛋白(HGB)变化的合并WMD=9.36,95%CI(6.20-12.52),WMD合并假设检验Z=5.80,P<0.00001;(3)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程中血小板(PLT)变化的合并WMD=9.41,95%CI(5.62-13.20),WMD合并假设检验Z=4.86,P<0.00001;(4)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征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上,合并WMD=-2.95,95%CI(-3.48—-2.41),WMD合并假设检验Z=10.78,P<0.00001。由于所选的大多数文献都没有谈及是否有病例脱落的情况及其原因,部分研究中随机或隐藏的具体方法不详,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入选的13篇研究中报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文献仅有3篇,且均显示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入选的13篇文献所用的方药中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有以下12味:熟地9次,白术、淫羊藿、甘草各8次,白花蛇舌草、当归7次,党参、黄芪、女贞子、茯苓、菟丝子、枸杞子各6次。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多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扶正多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填精益髓等治法为主;祛邪多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等治法为主。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在缓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但是本次纳入研究范围的文章中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病例脱落报道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提示在今后研究的方法上有待进步完善。
胡莉文, 张惠臣, 古学奎, 丘和明[2]2003年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21例患者均给予本院制剂消瘀灵活血化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征候积分、周围血象、骨髓象的变化。结果:21例可评价疗效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71.43%。症候积分1月、2月、3月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
郭小青[3]2009年在《益髓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髓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实验组25例,给予益髓青黄散治疗;对照组25例,主要以环孢霉素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部分患者联合(或)使用维甲酸、沙利度胺及骨化三醇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一疗程,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客观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外周血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临床症状、外周血细胞变化不显。结论:①MDS一疾为正气虚损,毒邪伏髓所致,治疗上应与益气解毒祛瘀为法。②益髓青黄散治疗MDS,可使部分病人获得完全缓解,大部分患者获得血液学改善;外周血细胞明显提高,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③益髓青黄散对骨髓粒系有双向调节作用,原始粒细胞不同程度下降,中晚幼粒细胞不同程度提高;益髓青黄散可刺激红系造血;对巨核系无抑制作用。④益髓青黄散治疗MDS,大部分患者的气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⑤鉴于病例数不够多,目前观察益髓青黄散治疗MDS疗效与MDS证型、FAB分型、染色体正常与否尚未显示相关性,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加以验证。由此可见,益髓青黄散治疗MDS具有肯定客观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
吕妍[4]2013年在《基于数据挖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建立四诊信息采集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回顾性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证候信息数据,总结出MDS中医证侯、辨证分型规律及中药使用情况,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软件对398例MDS患者证候、中药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及统计学处理,并结合文献资料从繁杂的原始数据中发现并总结蕴含其中的数据信息。结果:患者年龄主要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将398例MDS患者病例资料按照IPSS积分标准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291例,以RCMD为主;高危组107例,以RAEB-、RAEB-为主;总结症状频率,神疲乏力症状出现的频率占首位,面色白占第二位,心悸胸闷为第三位;运用聚类分析将398例MDS患者总结为6种证候: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肾阴虚>正虚热毒炽盛>脾气虚;低危组总结为3种证候:气血两虚>脾阳虚>气阴两虚;高危组总结为5种证候:正虚热毒炽盛>气血两虚>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应用384味中药,低危组中药281味,以补虚药为主;高危组应用中药103味,主要应用补虚药,并配以白花蛇舌草、龙葵等清热解毒药。结论:本课题共搜集整理398例MDS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得结果更进一步显示MDS患者总体辨证分型以气血两虚、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为主,低危组则以气血两虚为主要证型,高危组的主要辨证分型为正虚热毒炽盛和气血两虚等。由此可见,气血两虚是MDS最常见的证型。邪毒是MDS发病的重要因素,正气与邪毒的关系,可表现在MDS的不同发展阶段,MDS患病早期正气虽虚,尚能与邪毒抗争;进展到中期时,邪盛正虚不甚;后期,邪毒日进,正气大衰。随着疾病不断进展,正气与邪毒之间亦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虚实夹杂贯穿于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在临床中当根据MDS正虚邪实、邪毒内踞的发病机理,以辨虚实、标本缓急为辨证要点,予以针对性治疗。中药则用以补虚药配以清热解毒之药,研究总结出的证型与施治具有一致性。
井大新[5]2011年在《健脾补肾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以健脾补肾方药为主联合康力龙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RA)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采用健脾补肾方药为主加减联合康力龙治疗;对照组14例,单纯采用康力龙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及骨髓幼稚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观察: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健脾补肾法可有效改善外周血象,降低外周血及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健脾补肾法联合康力龙,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指标,对MDS-RA有较好的疗效。
李松林[6]2001年在《活血化瘀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属中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临床上以虚实夹杂为基本病机,虚以气血虚,阴虚为主,究其根本为肾阴精不足,瘀血为主,或兼热毒、痰湿之类,治疗总以补虚攻邪为基本法则,以滋阴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 导师组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识到MDS病机不同于“再障”之类,属于气、血、阴虚,夹瘀血、热毒居多。抓住其根本病机(气血阴虚夹血瘀、热毒内蕴),以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立论。在病人病情稳定的时候补虚,而不管病情如何都使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阴养血功效的瘀毒清方药,临床上以此为主,结合辨证、辨病用药治疗MDS。 本研究总结近年来,导师组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的MDS 22例,发现不仅有较好的主观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证候,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后患者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1),也有一定的客观疗效,临床缓解3例,显效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3%(16/22),临床缓解的3例中,RAS、RAEB、RAEBT各1例。22例患者死亡8例,生存期分别为3~48个月,中数生存期36个月,其余14例患者至今仍在治疗中,最长的至今已存活78个月,最短的已观察6个月,目前病情稳定,其中大于48个月的9例,大于60个月的5例。3年生生存率为63.33%。22例患者中,有4例已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均死亡,其余18例,有4例皆因并发症死亡,14例至今仍在治疗随访中,本组3年白血病转化率为18.18%。 治疗后血象Hb明显改善(P<0.01),骨髓中、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减少,细胞形态趋于正常,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五心烦热、感染、出血及瘀血等多项主症积分显著改善,输血量减少,输血间隔大幅度延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白血病转化率低,提示中药治疗MDS有较好的前景。 实验证明:中药血清对K562细胞凋亡的有效剂量范围内,随药物浓度增加,时间延长,药物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越明显。中药和阿糖胞苷均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在实验的有效剂量内,浓度越高,越能促进凋亡。使G1期细胞增多,sM细胞减少;中药的高剂量与阿糖胞昔的低、中剂量有交叉现象。荧赈栅u中药高剂勘凋亡率最大为45.5O。 荧光镜下可见:叮咳橙染色活细胞,核染色质着黄绿色或亮绿色荧光,并呈止常结构;早期凋亡细胞,核染色质着暗龈,井呈固缩状或圆毗结构;溪化乙锭仅通能通过胞膜受损的细胞,耶核DNA,发橘红色荧光。晚期凋亡的细胞核染色质着色亮橘红色并呈固缩状结构或圆珠状结构,死亡的细胞呈暗红色,且结构被破坏。 光镜下见培养后出现染色质凝聚不完全,核无固缩或虽有固缩但未断裂(早期凋亡的表现),中剂量则出现细胞皱缩,有伪足样突起(状如芽苗),核固缩成 个个大小不等的圆形颗粒,删以空泡,也有的山完整的细胞膜包裹(多为凋亡中期和晚期的表现人 而阿糖胞昔组则出现凋亡晚期和染色质凝聚,核固缩后不规则断裂,胞膜不完整,细胞?胀、破坏,辨认不清,为同时具有坏死和凋亡的特殊表现。 电于显微镜是观察细胞形态最好的方法,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清晰易辨。凋亡细胞染色质固缩并凝结成块,聚集在核膜周边呈新月状或环状小体,细胞浆浓缩,内质网变疏松并与阻融合,形成一忡空泡,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坏死细胞的染色懒鹏细颗粒状,恻无懈,边界不清,细+胀,细渊结构破坏,细胞膜不完整。 流式细胞仪的最大凋亡率为淑氏剂剔32.37o,瘀中剂量组34.38%,瘀高剂量组36.93%。
宋文杰[7]2012年在《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6例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期间3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住院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之上加用“补髓生血解毒汤”,并随证加减。疗程为3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后患者在改善症状、外周血象、骨髓象、输血周期等情况。结果:1.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3.3%。其中RA、RARS的有效率高于RAEB、RAEB-T的,分别为100%、89%、67%、67%。2.治疗后的患者在减少输血量、延长输血间隔方面明显优于治疗前。输血情况总的有效率为68%。3.各型西医疗效分别为100%、89%、67%、44%。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81%。结论:中药“补髓生血解毒汤”方为主加减的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有改善MDS患者症状的治疗作用,还能明显延长MDS患者的输血周期、减少输血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故此法是目前可提倡的治疗方法、手段、途径。
张福侠[8]2007年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疗效及对血清IL-12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之难治性贫血(MDS-RA)的临床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2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MDS-RA的疗效及对IL-12的影响。方法:将40例MDS-RA患者开放分为两组,用补髓生血颗粒(试验组)治疗25例,与用全反式维甲酸(对照组)治疗的15例进行比较。并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2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1.补髓生血颗粒可有效地改善MDS-RA患者贫血、出血症状及外周血象,降低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比,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2.IL-12在MDS-RA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治疗后两组水平均有所降低。结论:1.MDS患者血清IL-12的表达存在异常;2.补髓生血颗粒能够降低血清IL-12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补髓生血颗粒是防治MDS的有效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郭炳涛[9]2017年在《回生胶囊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回生胶囊联合西药(环孢素软胶囊和司坦唑醇片)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该药广泛应用提供更为科学、充分的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41例低危MDS患者均来自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MDS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且按IPSS-R分级为低危(极低危或低危),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口服环孢素软胶囊(3mg/kg·d,2次/日)和司坦唑醇片(2mg,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回生胶囊(3粒,2次/日)。3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力状况、外周血象、骨髓象及输血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治疗后总疗效,对照组基本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为55.00%;治疗组基本缓解3例,部分缓解9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WBC、Hb、PLT、ANC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WBC、H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45.00%;治疗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5.7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力状况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体力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骨髓增生度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输血量减少的有效率分别为47.06%、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期间,对照组有2例、治疗组有1例发生轻度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异常升高,考虑与CsA的副作用有关,未暂缓试验,经保肝处理及饮食调摄后症状消失;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粪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记录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回生胶囊联合西药(环孢素软胶囊和司坦唑醇片)对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外周血象、体力状况、输血情况等,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张顺贤[10]2017年在《加味兰州方联合环孢素A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加味兰州方联合环孢素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低危/中危-1)患者的外周血象、骨髓象、中医症状积分、输血情况的影响,客观评价加味兰州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MDS(低危/中危-1)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或门诊患者40例行临床研究,IPSS分组属于MDS(低危/中危-1)。按就诊先后次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IPSS积分和危险度、住院及门诊分布、诊断分型方面无差异(P>0.05),无脱落病例发生。对照组病人给予环孢素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兰州方加减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象、骨髓象、中医症状积分、输血情况的变化。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外周血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两组骨髓增生程度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治疗组红系异常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粒系和巨核系病态造血组间和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经输血治疗后,治疗组的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尿常规,肝肾功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说明加味兰州方安全性好。结论:加味兰州方联合环孢素A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患者的外周血象和骨髓象,减少输血量,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Meta分析[D]. 徐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
[2].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C]. 胡莉文, 张惠臣, 古学奎, 丘和明. 第二届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3
[3]. 益髓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D]. 郭小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
[4]. 基于数据挖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D]. 吕妍.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
[5]. 健脾补肾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的临床观察[D]. 井大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6]. 活血化瘀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D]. 李松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1
[7]. 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 宋文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
[8]. 补髓生血颗粒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疗效及对血清IL-12水平的影响[D]. 张福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
[9]. 回生胶囊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郭炳涛.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
[10]. 加味兰州方联合环孢素A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临床观察[D]. 张顺贤.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
标签:中医学论文; 中医论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论文; 骨髓细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