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

洪 强 泰州市气象局

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财政收支、内部控制活动等方面,实施的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特点的监督控制和评价建议。根据内部审计的具体含义可以知道,开展内部审计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工作。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整体形势,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独立;制度

2018 年5 月召开了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要注重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特别提到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可以结合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两股力量,切实加强审计监督的合力。近几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在防范单位各类重大风险、杜绝贪污腐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保证单位目标实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党的领导机构。党的领导机构担负着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应切实承担对本地区和部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责任。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推动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党委(党组)要真管真严,常管常严,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纪委要敢于直面问题,严格执纪问责,加强检查考核,开展政治巡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提醒,看到错误现象及时纠正。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能够有效防范单位风险,充分发挥监督功能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逐步重视单位的管理体系建设,如财政部要求2019 年1 月正式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也陆续出台;地方财政系统也逐步发文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这些管理制度的密集推行,充分说明了国家已经意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体系建设是个逐步完善、逐步优化的过程,不排除仍然会有少数人员会利用制度的管理漏洞徇私枉法、顶风作案。面对目前的特殊情况,单位可以借助内部审计从资产资金、制度管控、领导决策及廉洁廉政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风险防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按照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加强对单位重点岗位、重要人员、重点环节的监督,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保证监督跟得上。

2.能够及时发现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方面的缺陷

在行政事业单位里,内部审计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专业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设计、流程、制度以及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地检查和深刻地评价。首先,通过对前期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和设计的检查,并结合单位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情况,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在建立和设计方面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全面优化;其次,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流程是整个单位系统运作和统一管理的一个重要过程,内部审计通过对流程进行全程跟踪测试,把握每个流程环节的重要性程度,结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等具体原则,从而指出内部控制流程的薄弱环节;最后,内部审计可将单位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两者统筹结合,分析两者的矛盾点,强化两者的共同点,及时发现单位在内部控制系统执行方面的问题,最终向单位领导反馈意见。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未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意识,始终认为单位已经实行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结算管理也全面推行实施,有了这些管理制度和监管系统进行监督已经足够了,始终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是财政拨款,业务简单,无需浪费人力财力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在领导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的情况下,导致有些职工心理上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一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相关业务、财务和人事等部门就要给予一定的配合,因此,自然会对审计工作有偏见,或者马虎对待,甚至百般阻挠。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规,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否独立,对审计的实施效果影响很大,只有在保障独立性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要与纪检监察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分开设置,部门之间不能相互重叠、相互隶属,确保内审机构独立行使审计职权,这样才能更独立、更客观、更权威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此外,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不应该让财务人员兼任,单位须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要大力探索内部审计人员选派、选拔模式,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切实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只有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保持了独立,才能对被审事项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和鉴定。

3.内部审计法规制度不健全,定性依据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最后的落脚点强调有章可循,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要有健全的法规制度作为依据。目前,我国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审计法规制度方面发展得比较成熟,行政事业单位相比较而言,缺乏一套健全的内部审计法规制度体系。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政府职能和公益服务的特点,使得企业的部分实务定性依据,根本无法满足单位内部审计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完整权威的标准,法规制度缺乏前瞻性,各系统各部门出台的定性条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最终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不高。

由于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且不够重视,导致此项工作难以开展,审计人员逐渐边缘化,最终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因此,单位可以先借助加大政府媒介的宣传力度,通过典型腐败案例的剖析讲解,开展专题内部审计知识的培训等柔性自约方式;再通过行政发文发函,财政机构监督,政府审计介入等刚性强制措施,刚柔并济,让单位领导和职工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进而从思想深处意识到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

1.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传统观念

而对省域空间聚集度指标的设置,笔者首先采用了刘修岩等(2017)[43]的计算方法,将东盟各省规模最大的城市(绝大部分为省会城市)的灯光亮度与省域灯光亮度的总和相除,这一指标表示了省会城市在全省经济的比重,也可以表示全省的人口和经济资源向省会城市聚集的程度,即该省的单中心程度(也可理解为城市化程度),笔者将该指标设为Mono3,见公式(6)。

2.规范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保障独立性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其本质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咨询评价和鉴证服务。由此可见,保持独立性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形成有效控制和监督的前提;保持客观性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直接将审计机构隶属于纪监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财务部门,有些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迫于压力完成上级的考核任务,开展审计工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审计工作专业性很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也不合理,缺乏一套对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及聘用的管理办法。有些单位没有专职的审计人员,一般由单位财务人员兼任,由此开展审计工作,独立性会大打折扣,难以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

“微型探究”策略引导:设计“微型探究”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找准探究情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效结合点,设计出合理的、具有思考价值的若干个问题串,通过“微型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家对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领悟探索知识的思维方法,由“知其然”发展到“知其所以然”,并体会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学习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3.加强内部审计的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定性条款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须加强内部审计的法规制度建设,内部审计工作如何保证自身的权威性,必须以准确、科学的定性依据作为支撑。国家应该制定对应的内部审计实务法规准则,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建设。同时,单位也要将内部审计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渠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法规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必要条件,国家和单位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制定、更新内部审计的法规条款,保证审计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认清内部审计重要作用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研究对策,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建议的核心作用,最终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芬.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经营者,2017(5).

[2]郑小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J].总裁,2009(10).

[3]张侠.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经贸,2017(7).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31-0142-02

作者简介: 洪 强(1986-),男,汉族,江苏泰州人,学位:学士学位,职称: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审计、会计研究。

标签:;  ;  ;  ;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