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突围的广东通俗文化论文

主动突围的广东通俗文化论文

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东通俗文化具有平民化、生活化、世俗化等特征。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大潮淘沙,广东通俗文化主动突围,锤炼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广东人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广东文化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主动突围的广东通俗文化

◎吴爱萍

通俗文化,又称大众文化、平民文化、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后现代文化等等。对于这种文化,从中国到外国都有不少学者持否定态度。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法兰克福学派就斥之为“商品拜物教”。中国古代把文化作为“圣人治天下”的手段,因此又称为“风化”、“教化”、“感化”等等。至于民间的大众文化,一向不登“大雅之堂”。

通俗文化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它与世俗紧密相连,尊重市井民众的审美要求并采用浅显易懂的内容形式以寻求观众的认同。其次,通俗文化与商品化和消费密不可分。此外,通俗文化还包含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青春效应。通俗文化可以唤起青年间共同的意识、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是一种青春的宣言。随着通俗文化在社会中地位的不断加强,它的青春效应侵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引发了社会向度的改变。通俗文化从本质上是一种青春文化而通俗文化盛行的社会往往是青年倡导的社会,具有一种朝阳风貌。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港通俗文化早就闻名遐迩。改革开放使它登陆广东,吹向全国。首先登陆的是武侠小说及电影电视剧。接着,其他小说电影电视剧也纷纷登陆,尤其是关于商界的作品。改革开放以后,广东一大批反映市场经济和市民生活的作品相继问世,宣告内地的通俗文化悄悄兴起。

由广东兴起的通俗文化,一开始就招致不少正统人士的非议。有的说它“浅薄”,“媚俗”,“不登大雅之堂”;有人甚至斥广东为“精神污染”之源。面对着种种质疑、责难,广东人泰然处之。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眼晴本能地向外看而不是向内看,向下看而不是向上看,不以“正统观念”而以大众需求作为衡量标准。正如黄伟宗所说:“大众化实质上对封建等级观念和习惯势力,尤其是官本位意识的挑战和否定,代之以一切以大众需求为准绳,无论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莫不如此。”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以“敢为天下先”精神和“杀出一条血路来”勇气,取得了一系列在全国领先的经济成果,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新局面,更催生了全新的观念,培育了奋发向上、只争朝夕的社会心理与竞争环境;其言谈论调、生活方式对全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已直接影响到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广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不同经济模式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特色的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在这里,文化建设逐渐有了应有的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宽容多元的胸怀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个开阔无垠的发展空间,为人们精神的栖息提供了一个宽广平静的港湾。这在客观上也使广东的文化建设能够做到更加人文化、生活化、平民化,进一步增强广东文化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平民意识与民主性特征显示朝阳心态

兰州石化始终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HSE体系建设,常年坚持开展公司、分厂和车间三级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建立了四级风险“管控网”,形成了专业监督、专职检查、干部走动式巡检、值班检查“四位一体”的监督检查体系,做到了现场作业风险识别管控全过程、全覆盖。兰州石化严格执行环保新标准,推进清洁生产、绿色发展。5年来,公司重点环保项目建设投入达到20多亿元,减排成效显著。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区、盟业务部门大力指导下,全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重道远,一定要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要不断创新工作,积极探索有效路径,通过树立市场意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融合效应等方式全面谋划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突出重点工作任务,坚持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和标准化生产,构建现代农牧业体系[3]。

真正的文化民主化是改革开放后伴随着通俗文化的兴起才得以实现的。民主性是通俗(大众)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显著特征之一,它第一次承认了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权和文化主体地位,满足了社会平民百姓文化需求的心理,促进了大众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生活方式及态度多元化发展,有效地实现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中国通俗文化的民主性特征依托于中国普罗大众,他们是中国大众文化的主体,本能地具有民主的品格,它有力地冲击和消解了改革开放前单一的意识形态,创建了属于大众的新的文化时尚和公共文化话题,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文化资本独享方式,创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空间,使得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快捷地获得自己喜爱的文化资源。通俗文化的民主性还体现在它是不同社会群体共享的文化,大众的参与是其内在要求。通俗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宽容姿态出现,它默许、鼓励多元的需求和价值观念,各种流行文化,只要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在不触犯法律与道德伦理的底线下,都可以依据大众的口味和需求去发展。据统计,从1980年到2018年,广东文化消费的结构置换率,即新的文化消费项目和内容在文化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5个百分点。

当前经济发展的同时,广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政策,为文化事业、精神文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文化事业的全面恢复、精神家园的构建护航。观念的革命和创新使得广东人在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充实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广东人为中华文化建设贡献的是“敢为天下先”为特质的岭南文化“盛世传统”,那么毫无疑问,改革开放40年,广东人更是为中华文化贡献了关注个性、发展共享的朝阳心态,向世人展现了广东思想上、精神上的崭新旗帜。

如今,广东已经基本上告别了数千年的乡村时代,进入城市化时代。在新时代开始时,广东应该大力建设的就是城市的世俗文化,缔造世俗生活的幸福,即追求休闲娱乐、重视享受生活。不要害怕丢掉一些没有生命力的所谓精致文化,要让文化去丰富我们的生命、生活,而不是牺牲生命、生活去保存文化。广东的大众娱乐文化就是回到生活的文化,享受着大众日常生活的快乐:“一方面,大众日常生活意志的坚定性,维护了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权利及其感性选择。由此,在社会审美风尚的现实流变中,价值的天平无疑倾向了大众需求这一边,充分体现大众的生活利益和满足标准,充分再现大众的文化价值态度,是决定90年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流变的最终因素。另一方面,大众日常生活满足的实现,又不断再生出范围更为广大的新的占有欲望;感性快悦既是生活的形式,又成了生活的直接动力。”

平民意识以及其蕴含的民主性是岭南文化的一贯品格和魅力所在,是岭南文化的一个本质特征。岭南文化相对于内陆文化的一个优势就是开放、多元和兼容。因为开放,交往的范围更加广大,眼界更为开阔,深知背山向海、海外有洋,洋外有天,世界并不以“我”为中心,谁也不是天朝上国,世界中央,这就易于形成多元并存、贴近平民的心态。

二、平民化氛围展现亲和吸引力

广东历史传统形成了平民社会。广东地处南海之滨,远离中原,岭海自古没什么世袭贵族,自古以来就是移民大省,没有中原长期形成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等级秩序的烙印不明显,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并且,广东人出海远航,频繁的海外贸易活动中发展出浓郁重商主义精神,商场是大众化的,商人是各色人等都能从事的职业。在重商的社会氛围中,士绅商贾多出自寒门。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以后崛起的是另一批富绅名人。官无世袭,学问传家更难。广东的对外贸易商人和华侨众多,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念,植入他们的脑海中,并带回故土,影响甚远。因为广东人勇于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意识,广东成了“近代史上思想家的摇篮”。这些多元、开放、包容、平等的理念和重商主义的历史传统共同造就了广东浓厚的世俗精神。平民意识、平等观念和市民社会最早在广东形成。随着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中西文化碰撞,平民意识、市民精神在岭海,尤其在珠三角,表现得比内地更加突出。

所谓平民社会,其实就是以平民为主体的社会,平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代表着整个社会的价值风标和风俗习惯。

有关“幸福”的当代倾向,激化了人们在一个大众文化普遍扩张的时代里,对于维持和满足日常生活欲望的种种世俗幸福形象的渴望。这种渴望鼓励人们一身轻松地享受当下,满心喜悦地享受着日常性生存状态下的种种欢乐。这种实现在世俗幸福之中的个人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追求作为理想价值目标的人的尊严、人的独立的精神性质。正如奋发有为的社会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使广东人反省面对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方式的合理性,反思人性,充分认识人性的阴暗面,摒弃错误之举,回归自我,追求理想的人性与人生。人们反躬自省的结果便是,社会上渐渐形成了一些良好风气,比如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善待他人、注重健康、讲究卫生等等,这就是其价值和人文光辉所在。及至后来广东文化“北伐”以及抗非、抗难精神引发培育的新广东人精神的构建,广东人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存在于社会中的个体来讲,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精神是必不可缺少的。人一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地追求人的精神升华。

“平民意识”作为通俗文化最本质的意识形态特征,肯定并宣扬当下的世俗生活以及从中滋生出来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凸显了通俗文化的人民性特质。通俗文化适应普通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需求,致力于创造适合大众品味的作品,大众的生活实践是文化的主体内容,他们的意志、追求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通俗文化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使人们一反那种过分沉重的政治中心和伦理本位的生存状态,并由自在自发的或异化受动的生存方式向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方式提升。也就是说,通俗文化找到了一条适合的途径,使得普罗大众深层的心理需求得到表达和释放。通俗文化认同大众的现实生活,即普遍的、日常的生活价值,追求文化世俗化、生活化和平民化,它摈弃抽象的理想、玄妙的神学,专注于普罗大众的“平民叙事”,关注世俗人生,表现大众平凡、普通的情感和现实的快乐。平民大众成为大众文化的拥有者和主体,真正实现了“文化下移”。它化解了中国传统精英文化背景下人与人天生的不平等,证实个人的重要性和机会的可贵,赋予每个人以成功的前景。在通俗文化的背景下,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允许个性的充分张扬,允许人的充分自由。而岭南文化的平民意识的形成,一方面得之于岭南宗教,如葛洪创立的道教与慧能创立的禅宗,它们都具有面向平民的色彩。另一方面则得之于岭南的商业文化。广州自汉代以来就已成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又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岭南地区早已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岭南的文学艺术如粤剧、粤曲等都是面向市井的平民艺术。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之风首先从广东刮起,个体户、高第街曾经成为广东商业经济活跃的象征。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意识形态上的宽容。集体与个体经济的兴旺,进一步强化了广东人的平民意识,而这种平民意识具有现代商业文化的印记,是现代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这种“世俗化”的平民狂欢,同一般意义上的“庸俗”、“低级”是有所差别的。广东人生活的“世俗化”的特征正体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层面上,对于那些体现最广大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欲望、体现普普通通的生活满足的对象和事件的爱好与感动。比如喝早茶,享受美味与休闲时光,广东人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感性地构筑了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毫不掩饰道出富足与安逸是人在现实中的基本追求,对它的表达与满足则给了人们一种快乐的安慰,实现人际间在日常生活中那份脉脉温情的渴望、满足生活基本享受的热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广东在迎接港台电影音乐到来的同时本土的娱乐方式也得到发展,随着内地娱乐文化的长足发展,随着新客家的到来,广东照样实践“拿来主义”。港台文化如潮涌入广东,流行音乐似水盛行,就这样,在广东,港台、广东和内地娱乐文化就像广东人煮的一锅艇仔粥,包容万千,沸沸扬扬。文化市场是多样文化相竞逐的平台,更是流行文化的大本营。这时的广东,率先开始进行文化产业改革,以海的宽容胸怀为流行通俗文化开辟了一个比较自由的发展空间。

由于土地使用时需要界定其范围,因此需要对土地的具体位置进行界定,在实际的土地勘测界定时,要针对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测绘,需要获取土地特点、土地面积等情况,以此才能够为后续的土地工程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而在此过程中应用测绘技术,可以使土地勘探定界更为精确与科学,其首先是对外业测绘数据进行收集,后续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与绘图,进而获得精确的数据信息。在完成土地勘测定界后,还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基站将测绘数据发送到流动站,后续运用定位技术来集中计算坐标,以此来为国土资源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土地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

三、世俗化幸福凝聚广东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享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在此过程中,广东人的务实求实、重商主义精神,功不可灭。由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结构开始充分体现出“经济──商业”的利益主导性,所以,对于处在改革开放中的广东普通大众来说,把现实活动的基本目标落实到物质生活积累和占有的过程中,落实到直接具体的日常享受之上,便是一个应和了现实社会与文化的基本结构且又非常实际的价值前景。即世俗化、务实求实、拼命赚钱、为人处世淡定从容、不张扬、追求休闲娱乐、重视享受生活。这一点,也在90年代的中国审美风尚中体现出来了。整个中国,当时审美风尚大改变,呈现出由统一向分化、由自发向自觉、由教化模式向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向个人娱乐的转换。当然,除了特殊时期,注重实务、实利和世俗生活,讲求感官享受、享受娱乐多为广东人的生活常态。

(3)定额子目名称的设置。考虑到定额使用者有全厂生产车间设备点检员、工艺操作人员、施工员、预结算人员、审计人员等,因含有非专业人士,所以编制时,子目名称要通俗易懂,例如:现浇钢筋砼楼梯的砼工程量是按照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的,该定额子目名称即定为 “现浇楼梯(水平投影面积)”等,特殊的计算规则在名称当中直接显示,这样车间点检员在验收工作量时容易理解、接受,不用再到定额说明里查询。

另一方面,广东作为先富起来的省份,物质的丰富、宽松的文化环境、开放兼容的文化基因,衍生了广东高度的“文化自觉”。例如,早以“深圳速度”闻名遐迩的广东人,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的第一时刻,再次刷新“广东速度”。

2017年大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4∶41.5∶52.1,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产业结构,服务业成为稳增长的 “压舱石”。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核电装备、集成电路、储能装备等领域推出一批新产品、新技术,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0.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5%。 “互联网+”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2017年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9.7%。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4.1%,民间投资增长22.4%,服务业投资占比达62.4%。

“广东也是你的家,欢迎你留下来”。广东曾以朴素的语言,打动了曾无数次怀疑过广东淡漠的国人。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不仅是“创富”排头兵,也是责任大省、爱心之城,而不是所谓的“文化沙漠”、“物欲横流”的动物人社会。让所有人都沐浴世俗化幸福喜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凝聚和见证了不断生长的“广东力量”

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淘沙,锤炼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广东人精神”,推动了广东取得了较大大成就。改革开放的深入过程,就是岭南文化不断更新和价值重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广东通俗文化主动突围,要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高度和谐、人与社会合理互动、人与人友好相处,不断完善自身以及自由、全面、协调发展的内涵,以开放、自主的姿态融入全球化浪潮,重塑民族精神,发展和高扬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现代新文化。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

标签:;  ;  ;  ;  ;  ;  ;  ;  ;  

主动突围的广东通俗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