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省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 甄小洋
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原电池中电流形成过程的分析,逐步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ppt]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工作原理
[复习引课]复习基本的原电池组成、电极反应式等概念。
[提出问题] 请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标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学生练习、展示]
[提出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电流表指针开始时发生较大偏转,但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越来越小,最终可能没有电流通过。即无法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且两个电极上都有红色物质析出。想一想,为什么?
[分析]由于锌片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在反应一段时间后,难以避免溶液中有Cu2+在锌片表面被直接还原,一旦有少量铜片在锌片表面析出,即在负极(锌)表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负极表面析出,导致向外输出的电流减弱。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反应终止了,也就没有电流再产生。
[思考]作为原电池,其功能就是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上述实验中负极上的变化势必影响原电池的供电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能否设法阻止溶液中的Cu2+在负极(锌)表面被还原?
[实验探究]按下图所示, 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有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电流计指针不偏转,且铜片和锌片上均无明显现象(即:无电子定向移动)
[追问]上述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溶液不保持电中性,没有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探究]组装教科书中的【实验4-1】,发现: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即有电流通过电路,取出盐桥,电流计指针即回到零点,说明没有电流通过。
[讲述]盐桥制法:(1)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中即可。(2)将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装入U形管,用棉花都住管口即可。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72页,分析:改进后的装置能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的原因。
[学生汇报]盐桥的作用:(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2)平衡电荷。
[实验探究]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利用Cu+ 2AgNO3= Cu(NO3)2+ Ag 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能持续产生电流的原电池装置。(设计中需注意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和盐桥内电解质溶液的合理选用)
[学生活动]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并归纳设计原电池的思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应具备的条件.
[课后实践]1.拆开一个废旧干电池,了解其构成和原理,找出电池中的盐桥。
2. 以反应:5Fe2+ + MnO4- + 8H+ = 5Fe3+ + Mn2++4H2O为基础设计原电池。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原电池产生电流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去发现原电池在实现能量转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并设法进行改良,即在原电池中设置盐桥。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突破。之前认为氧化剂、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电子转移,而现在,是使二者近乎完全隔离,在不同的区域通过特定的装置实现了电子的定向转移,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感悟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首先取决于组成原电池的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装置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影响电极反应的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论文作者:,甄小洋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原电池论文; 溶液论文; 电流论文; 电流计论文; 负极论文; 电极论文; 装置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