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利用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境
小学阶段,老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学习的思维和逻辑,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在学习数学方面,可能有些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就很适应,能够很好的吸收数学知识,并运用。也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课堂的内容,需要老师反复解释才能够理解。这种天赋的差异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老师需要尽可能的寻找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达到一个平衡。有些同学不能很好的面对数学这门功课,总是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怕学不好,害怕被老师训斥。这个地方就需要老师注意一下,在面对每一位同学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尊重的状态。学生害怕上课回答问题,也很害怕老师会找到自己去回答问题,总害怕自己回答错了,对自己不自信。学生学习的时候,学习方式不恰当。当然,在这一阶段,学生不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很正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别的学生可能也不能理解,不知道别人为什么那么做,或许会有学生刻意去模仿一些同学,但终归是没意识到核心问题,所以又觉得可能不适合自己,因此时常对自己产生质疑,久而久之,就对数学产生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阅读材料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阅读一般语文用的比较多,没有听说过学习数学是用阅读进行的。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好的学习方式对任何一门课程都是有用的。每一位学生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老师如果要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就必须找一些能够让她们都能够接受的方式。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个问题,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记忆,不易遗忘。在相对枯燥的数学课堂上,阅读可以给课程增加一些乐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学习的状态里。学生会逐渐改变对数学课堂的态度,渐渐对数学的学习有兴趣,会主动学习,会主动去思考问题。阅读还能够有效的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发,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一个数学思维模式,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建立一个新的数学学习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学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一)阅读材料为辅,建立课堂全新氛围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阅读材料进行一个开堂演讲,以助于帮助学生迅速的进入课堂状态,迅速的从课后的状态走入课堂状态。教师可以抽取一些学生经常犯错误的地方,进行阅读材料的编写,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进行互动。也可以根据之前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小复习。还可以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引领学生逐渐进入正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各自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小学生阶段,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时非常明智的,这一阶段的学生是非常争强好胜的,她们也乐于跟从老师的步伐,还是比较容易带领的。这样一来,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会得到增加,整体的氛围会得到改善,学生会越来越热爱数学课堂。
(二)阅读材料为辅,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材料对语文课来说或许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数学来说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因此,当老师第一次说起这种情况的时候,学生一定是非常期待、非常激动的。这就在兴趣上有效的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成了运用阅读材料的目的。如何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知道学生们对什么东西是期待的,对什么东西是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和班级里的同学进行一定的沟通和交流,与其他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尤其是语文老师这些经常运用的,学生对课外项目的每一次反映,就是她们内心喜欢的象征,教师可以借鉴。
(三)阅读材料为辅,拓展数学学习思维
拓展思维对学习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一个完善的思维体系和思路,对学习数学是利大于弊的。教师在设计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寻找一些能够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阅读材料,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她们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阅读材料,以便于学生各取所需。有些内容简单的,老师可以不用设计阅读材料,也可以将阅读材料当作一种烘托氛围的武器。对那些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就要设计一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一步的去学习,从而逐渐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思维,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他们的学习思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迅速的找到切入点,从而提高整体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四、结束语
每一位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教学难度也是很大的,如何良好的缓解这一现状,需要教师们自己去进行实践。阅读材料的帮助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一点,那对学生也是一种帮助。
参考文献:
[1]林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和利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9):82+139.
[2]魏艳香.小学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和利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48+50.
论文作者:胡素芝,,郭明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材料论文; 老师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