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产科 天津大港 300270
摘要:目的:研究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产妇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17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常规胎心率监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观察组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和临床护理,以此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时进行胎心监护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几率,同时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对胎儿的监护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产时胎心监护;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措施
产妇分娩时或分娩前,需对胎儿生理活动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依据宫内胎心率情况,以此判断和评估胎儿健康与否,现在临床上胎心监测主要通过多普勒诊断仪对胎心率进行检测,不过该仪器对胎心监测间隔时间较长,而且不能精准的识别胎动、宫缩、胎心率等之间的关系[1]。胎心监护仪采用电子监测仪器描绘宫缩状况以及胎儿胎心率变化曲线,可实时监测胎心率变化情况,大大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发现率。在分娩过程中实施胎心监护,可以尽早识别胎儿宫内窘迫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产妇尽早分娩有很大帮助,并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此,为研究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的重要性及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产妇35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产妇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17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61±3.42)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76±2.15)周;观察组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5.14±3.87)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4±2.32)周。两组产妇临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胎心率监护,运用手摸宫缩方式,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宫缩间隔2-3分钟进行监听胎心音,持续不超过1分钟。若产妇发生破膜,护理人员要注意羊水流失情况,并严密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相应工作。
1.2.2 观察组。产妇进行胎心监护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产妇开宫口状况,经产妇宫口开需大于3cm,可对其腹部胎心音比较强烈部位采用胎心音探头进行固定;当初产妇宫口开至大于7cm利用胎心音探头固定进行监听。宫底固定宫缩探头后开始监护仪监听,同时将宫缩压力波形及胎心率曲线通过纸质打印出来。
1.2.3 产时胎心监护可实施有效护理措施:
(1)胎心监护护理。进行胎心监护工作,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产妇胎心监护图纸表现情况,即宫缩压力、胎心率变化。若发生异常,要及时通报一声进行相关处理[2]。
(2)产妇心理护理。妊娠期产妇心理情况变化非常急剧,因是特殊时期,特别是初产妇,对分娩缺乏相应的认知,加之开宫口疼痛,造成分娩期心理压力大,情绪极不稳定。因此,护理人员需做好产妇产前心理护理指导,加深与产妇之间的情感和交流,详细讲解分娩和胎心监护相关常识,帮助产妇认识胎心监护对胎儿安全的重要意义,让产妇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胎心监护检查。对紧张过度产妇,做好护理指导,教产妇呼吸,特别是情绪波动大的产妇,安抚好,并给予腹部按摩,以此降低产妇体力消耗[3]。
1.3 对比两组患者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窒息通过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标准进行评定,窒息划分重度:1min Apgar评分0-3分;轻度1min Apgar评分4-7分。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n(%)]
3.讨论
胎心监护取现可体现胎儿心血管系统状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状况,对胎儿预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4]。胎心率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胎儿有无缺氧现象,进而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产时胎心监测可全程显示产妇宫缩压力和胎儿胎心率变化,其结果对医生诊断和护理非常关键。因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胎心监测有间断性,且宫缩时无法监测胎心率,有一定的局限性[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全程胎心监测,利于对胎儿窘迫问题发生及早解决,且观察组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由于产妇分娩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积极进行产妇胎心监护工作非常重要,根据不同产妇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要积极与产妇沟通,帮助产妇认识胎心监护的重要意义,并配合护理。
总之,产妇产时进行胎心监护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几率,同时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对胎儿的监护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燕飞,陈晓霞,李尚秀等.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在高危妊娠中的预测价值[J].广东医学,2014,35(13):2058-2059.
[2]陈练,李淑芳,王妍等.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在新生儿酸中毒预测中的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9):681-684.
[3]张玮,祝圆红.最新胎心监护分级中Ⅱ类图形的妊娠结局分析[J].重庆医学,2014,15(11):1320-1322.
[4]方群英.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7(12):51-52.
[5]李淑芳,王妍,赵扬玉等.孕晚期胎心无应激试验可疑型的长程胎心监护特点[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12):885-889.
作者简介:闫惠(1974.02.27)女,河北人,汉族,大专学历,科室:产科,初级护师,主要从事产科方面的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闫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产妇论文; 胎心论文; 胎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发生率论文; 窘迫论文; 多普勒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