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段吉国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段吉国

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6

摘要: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实用性与适用性的新型复合型材料。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是以水和砂石构成的,通过参照一定的标准,来对其进行科学的混合之后,再运用胶凝材料,进行适当的搅拌,使之形成一种水泥质的复合材料。该材料凝固后,其仅具有较强的硬度和耐久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等,因此是土木工程中的主要材料之一。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常见且又重要的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于土木工程建筑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施工实践中,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以提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使建筑工程效益实现最大化。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结构概述以及当工中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混凝土结构概述

混凝土,简称为“砼”,通俗一点讲就是指将水泥、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配合比进行配合、搅拌后形成的一种混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养护后,能够具备非常良好的工作性能,尤其是其优秀的抗压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此外,混凝土结构一般具有十分优秀的防水性能,从而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期限;混凝土结构耐火性好,在发生安全事故后,不会像木结构那样迅速化为灰烬,也不会像钢结构那样迅速垮塌,能够保障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因素

(1)主观因素指在施工中受人为影响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指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者责任意识淡薄造成的不必要的影响。一方面是现场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职业素质或者职业道德不健全,不按照规范执行;另一方面是技术人员在综合考虑并制定施工流程时考虑不全面,施工流程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都是应该得到严格的控制的,而且只要我们加强管理,提高施工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就能够控制好这一影响。

(2)客观因素指混凝土在浇注及凝固期间外界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主要就是其水合反应的进行,首先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来保证其完成水合反应,做好养护工作;其次,混凝土的水合反应是放热过程,因此要控制好温度,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一定要控制好温度,避免温度过高使结构内部产生裂缝。混凝土浇注大多在室外,环境与实验室相差较大,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混凝土的施工环境接近理想环境。

二、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施工材料配制与搅拌技术

施工材料配制与搅拌技术是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施工人员应重视对施工材料配制与搅拌技术的控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重视对施工材料配比的把控,施工人员可以在水泥材料中适当的添加一些低碱性的集料与添加剂,以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目的。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调试,应对其性能等各方面进行细致的测算,并在确保其质量达标后再投入施工,以确保混凝土质量能够满足土木工程建设需要。此外,还需注意的是,一旦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中,发现混凝土结构出现了分层或离析的问题,施工人员应立即采取二次搅拌的措施,来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

2、模板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还应重视对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确保土木工程的可靠性。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应加强对模板配置的控制力度,以便确保建筑工程模板的刚度与强度、稳定性等能够满足相关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配置时,应严格遵照工程设计图纸的相关数据,对于那些结构较为简单的构件,施工人员甚至可以直接以图纸尺寸来进行模板的构建。而在配置楞木与横档断面及其支撑系统时,则应该遵照相关规范来对其进行配置与构建。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构件与楼体的模板配置时,可以通过使用放大样方法来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绘制较为复杂构件的形状与尺寸时,工作人员应注意通过使用一些科学的计算方法来对构件进行准确的测量,确保模板配置尺寸的准确性。此外,工作人员还应重视对钢筋搭接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应用钢筋搭接技术时,工作人员应综合考虑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以及钢筋混凝土的性能等,以便为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3、温度应力控制技术

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力控制技术通常被广泛使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每一环节施工所需的水泥都应进行合理的配量,在水泥遇水搅拌的过程中,其会产生热量,但因多种因素限制,导致热量不能被水泥吸收与释放,从而产生温度应力。针对该种情况,施工人员通过减水剂进行缓解水泥出现的温度效应。但从长远考虑,不应长久依赖与减水剂,应对其搅拌过程进行合理的改进,从根本上解决水泥的发热反应,施工人员选择在温度较低、适中的天气或室内进行水泥搅拌,不应在高温情况进行作业,在炎热的夏季,一天温度最高的时间为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二时,因此,可在早晨或下午四时之后进行水泥搅拌,若条件允许,可在低温的室内搅拌。在施工中,为保证施工质量,应避免大范围的浇筑混凝土,若工程整体皆在高温天气施工,施工人员可选择将水管安装在混凝土的结构中,并将冷水引入其中,通过冷水调节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该种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高温对施工过程带来的影响。

4、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人员还应重视对其的掌握。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证浇筑作业一次完成。在浇筑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确保浇筑作业能够一气呵成,确保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因中断而对混凝土浇筑质量造成影响。而在必须中断浇筑施工时,工作人员还应做到相对的防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2)重视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检测。这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质量对于土木工程整体建筑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严格检测。3)加强对钢筋结构、模板结构等的控制。4)加强对混凝土搅拌环节的控制,确保工作人员严格遵照搅拌作业的相关要求来开展施工,以确保混凝土搅拌质量。

5、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下降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从形成机理上来看,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提升施工水平来尽可能地消除和降低混凝土裂缝所带来的影响。常规条件下,在混凝土结构中通过增加一些添加剂来控制混凝土的伸缩值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衍生。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混凝土的添加剂的种类以及规范化添加剂的添加技术来提升优化效果。在进行增强剂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材料的选择针对性。目前我国在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增强剂主要包括有机纤维、无机纤维以及金属纤维三种主要形式,其中无机纤维的应用比例最高,效果也最好。通过经验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结构抗裂技术的有效应用。

6、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施工中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当前混凝土养护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其应该首先解决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后的内外温差问题,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由于温度梯度出现的裂缝。其次就是避免混凝土在施工中出现内部不融合,通过改善这些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促使了许多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用的材料种类繁多,其中混凝土结构凭借其突出的优点而受到重视。尽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但在实际施工时仍发现了许多有待突破的难点。因此,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满足人们对建筑行业的需求,行业人员应仔细研究探索,并进一步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2]谢松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研究[J].广东建材,2015,(3):59-60.

论文作者:段吉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段吉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