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贫攻坚铸魂聚力
——德江县桶井极贫乡文化扶贫实践调研
高肇昆
桶井土家族乡是贵州全省20个极贫乡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41人,贫困发生率39.51%。自2016年全省极贫乡攻坚战打响以来,桶井乡在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方面进行了诸多可贵的探索,在培育感恩之情、激发奋进之心、厚植自信之根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首先,使用sqlite3_open()函数,打开数据库,创建一个连接对象;其次,使用sqlite3_prepare_v2()函数,准备一个statement,接收SQL语句,并将其编译为虚拟数据库引擎(VDBE)可读的字节码;接着,使用sqlite3_step()函数,接收语句句柄并直接与VDBE通信,生成执行SQL语句的一个有一个步骤的字节码指令,直到游标到达结果集末尾;完成执行后,使用sqlite3_finalize()函数,释放资源;最后,由sqlite3_close()函数关闭数据库连接。
一、培育感恩之情
2016年以来,桶井乡着力抓好感恩教育,由感恩教育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志气,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性转变。
(一)“两走进”,感党恩
2016年以来,德江县委倡导“两走进”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走进群众家里、走进群众心里”,详细了解落实困难群众的保障情况,宣传党的政策,共谋脱贫致富出路,激发群众感党恩、跟党走。桶井乡按照县委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两走进”活动,并通过“党建三个一”机制保障“两走进”落地见效,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所谓“党建三个一”,就是为确保全乡干部真蹲实干,保持与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桶井乡要求全乡干部将每日工作情况一天一汇报,对干部上传内容的真实性进行一周一督查,统筹全乡工作一月一小结,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激发全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桶井乡春晖乡愁文化苑的脱贫攻坚教育馆中,收藏着上百封村民的感谢信。木朗村村民陈显敖在感谢信中说:“乡里领导多次上门来了解我的住房和生活困难,我一直没有当回事,总觉得不过是说说而已,直到有一天修建房屋的材料拉到我门口,我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现在我的房屋已经维修好了,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领导和驻村干部,让我有了一个安稳的家。”七里村村民杨秀婵说:“2017年我丈夫查出癌症,在生活窘迫之时,是党和国家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感谢这一切好的政策,好的干部,感谢政策给我们带来的福利。”一封封措辞朴素用情真挚的信笺,反映着国家扶贫政策为贫困乡村带来的巨大改变,体现着党为提升贫困群众生活质量作出的重大努力,展现着扶贫干部深入落实“两走进”,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的决心,更承载着群众对党和国家真切的感激之情。
(二)“赤子春晖”,感乡恩
2018年10月13日,桶井乡首届农民丰收节正式开幕。在农民趣味运动会上,村民们必胜的信心与不屈的勇气,展示了桶井人民坚定的信心与决胜的干劲;餐饮展销部落,人们享用着丰收的成果,畅谈乡村发展的大变化,观乌江景,品菊花茶,喝麻糖水,食乌江鱼,游产业园,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更有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阳孔子学堂艺术团、德江县文广局舞蹈团队带来的文艺大餐,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舞出了桶井人民的澎湃豪情,唱出了桶井人民的幸福心声;春晖乡愁文化苑里,人们聚在传习所一起观看桶井乡脱贫攻坚的微电影《下派支书》和纪录片《决战桶井》,游客们围在傩艺坊欣赏传统傩戏表演,好不热闹。
本文实现了运用TMS320F2812芯片并根据规则采样法获取频率可调的SPWM波形的方法,按照恒压频比控制算法控制异步电动机运行,设计的通用变频器输出从0~100 Hz,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平稳调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硬件设计可靠。应用PS12034功率模块设计制作变频器,具有硬件电路设计规模小、调试简单、电磁兼容性以及抗干扰能力强、变频系统运行稳定、系统开发周期短等优势,选用PS12034功率模块设计通用变频器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针对部分农户争当贫困户,部分干部主观臆断,信息不精准等问题,桶井乡党委政府认真思考,在精准识别“四看法”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三刀四识别”工作法。
(三)“三访四问”,感亲恩
针对部分不求上进群众有意将父母的户口分离,将失去劳动力的老人“推给”政府,将无法进入贫困系统的原因推给村支两委的情况,桶井乡全面开展“三访四问”工作法,重拾孝文化。
“三访四问”,主要是三访老人四问子女。一访老人平时生活的经济来源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二访国家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是否得到了享受,三访子女是否对老人履行了赡养义务;一问子女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二问在外面工作的子女是否常回家看看,三问子女把父母户口拆分让其分开居住、享受低保并划入贫困户是否合理,四问子女让父母居住在年久失修的破房子里是否放心。对“三访四问”过程中发现的不孝子女进行教育和约谈,对长期不担负赡养老人责任且屡教不改的不孝子女进行批评教育或严厉打击按照司法程序。通过在全乡实施“三访四问”工作法,访出了“真情”,问出了“良知”,全乡主动退出贫困系统的农户达488户786人。
二、激发奋进之心
2016年以来,桶井乡着力扶智扶志教育,既要消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又注重对贫困户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发展能力,全面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一)“三刀四识别”,破除群众等靠要之“懒”
2017年7月9日,在铜仁举办的“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研讨会,特别为桶井乡场坝村优秀春晖使者付泽波点赞,表扬他无偿投入300多万元为家乡贫困农户修建住房10余栋、改造危房20余栋,资助贫困学生30余人的光荣事迹。除此之外,安高智、周锦业、黄立、刘继权等春晖使者,也通过办厂创业、成立合作社、捐款捐物等形式齐力推动桶井发展,共带动740余户贫困户脱贫。
“三刀四识别”,一刀砍掉对扶贫工作的错误认识,一刀砍掉系统中的四有人员和混入系统的小康户,一刀砍掉准备好相关资料即将混进系统的“假贫困户”,通过会议识别、现场识别、比较识别、责任识别四个环节,层层把关签字,压实责任。桶井乡通过创新“三刀四识别”工作法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最终将群众等靠要的惰性思维扼杀在摇篮里,维护了扶贫政策的公正和公平性,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在入户访谈的过程中,桶井乡非贫困户安某说道:“起初总觉得贫困户划分标准不公平,为什么有些邻居和我们家庭条件差不多却被划入贫困户,享受各种扶贫待遇。经‘三刀四识别’这么一筛查,剔除了那些假贫困户,我的心理平衡多了。”通过“三刀四识别”,全乡共剔除90户419人,新增漏评100户369人。
桶井乡前线工作队组织党员在乡脱贫攻坚教育馆重温入党誓词
(二)贫困人口教育培训,增强群众脱贫攻坚之“力”
想要彻底改变农村贫困的现状,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激发其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发展能力上对其加以引导和培训,确保贫困户“想致富,有门路”。党的十九大以来,桶井乡村村组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并开展“六讲六干”活动,建设全省首个“脱贫攻坚教育馆”开展脱贫攻坚公共教育活动,打造文化产业扶贫培训基地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不仅增强了群众的感恩之心,而且提升了群众的发展能力,涌现出一批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脱贫典型。
通过陈列室,以“新滩惨案”为代表的桶井乡红军文化得到重新挖掘和彰显。1934年8月,经军部批准,黔东纵队到稳坪一带扩红,以补充兵员之不足。扩红部队抵达德江桶井新滩吸收新战士300余人,后遭民团袭击,突围失败,扩红部队全部遇难。2018年,“新滩惨案”遗址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历史陈列室丰富的史料、珍贵的图片、英勇的事迹使桶井乡干部群众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场坝村第一书记龙彦江说:“为建设一个新中国,红军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如果我们人人怀有这种信念和决心,何愁打不好这场脱贫攻坚战。”通过红军历史文化陈列室,讲好桶井乡的红军故事、传承好桶井乡的红色基因,必将激励更多的桶井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送文化种文化,激发群众美好生活之“愿”
近年来,省、市、县组织下乡演出126场次,电影进村放映230余场次,举办活动25场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巡演、“春风行动”文化下乡文艺演出等活动汇聚桶井,轮番呈现。桶井乡借助一次次的文艺演出活动,较好地宣传了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展现了基层干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更激发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春晖行动”是贵州省的特色扶贫行动,这个行动在桶井乡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7年6月12日,德江县“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仪式暨场坝村春晖社成立大会在桶井乡场坝村举行,标志着铜仁市第一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及“春晖社”在极贫乡诞生。春晖社的成立,旨在凝聚离乡在外的游子“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聚力家乡的脱贫攻坚。自桶井乡春晖社成立以来,先后收到春晖使者家乡发展意见建议189条,化解矛盾33起,扶植脱贫致富领航手20人,资助10余名贫困学生就学,募集和争取社会各界春晖扶贫基金达3000多万元,为全乡工作解决了许多实质性的难题。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此,桶井乡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激发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厚植自信之根
(一)寻根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德江县桶井乡是一片血染的红土地,红三军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桶井人民衷心拥护红军、积极参加红军,先后涌现出了杨承伟、安鸣皋等一批英雄人物,用行动谱写了革命的史诗。特别是“新滩惨案”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更是用生命回答了信仰的坚定。为弘扬崇高革命文化,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桶井乡在春晖乡愁文化苑内打造了“红军历史文化陈列室”。
十年前,杭州画院的老艺术家相继退休,队伍青黄不接,最少的时候只剩下三个画师,画院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否极泰来,在杭州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画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班子配备引进了关心画院建设的美术界知名人士;多次婉拒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行政命令式塞人,制定了完整的画师引进办法,分期分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开招聘,逐步配齐了专业画师队伍,引进的画师实行全员聘用合同,每个画师都实行“一岗双责”,专业创作和行政事务一肩挑,避免了业务和行政两张皮,形成了一支心齐风正干劲足的优秀队伍。画师们安下心来,一心一意地搞创作,认认真真做工作,画院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2018年12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举办的“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在贵州省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春晖乡愁文化苑举行,重点探讨非遗尤其是传统工艺如何有效地融入国家扶贫攻坚大战略,以带动村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批重要的体现乡愁元素的实物,被征用到德江县城、铜仁市大龙开发区等跨区域搬迁安置点建设乡愁馆,作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中的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增强了搬迁群众对新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桶井乡也因为文化资源挖掘工作,引起外界注意,被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省非遗中心授予“非遗传统村落”“非遗扶贫工坊”称号,被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挂牌“乡村振兴文化艺术研究创作基地”,被贵州画院挂牌“创作写生基地”。
东营市通过开展创业大赛、举办各类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会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选树创业典型,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巩固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成果,东营市开展了市级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创建工作。到2016年上半年,东营市已评估22家市级创业型街道(乡镇)和25个市级创业型社区,落实奖补资金295万元,通过此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实行权限下放、职能下沉。同时,东营市努力完善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和创建活力,使基层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整体创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不忘初心,继承崇高革命文化
2018年,德江县开展首次民族民间文化文物资源大普查。桶井乡也积极组织发动各村(社区)力量开展普查工作,不仅摸清了文化资源家底,完成了23个村的村情村史资料档案,收集一批彰显桶井乡传统文化、土家文化、乌江文化、革命文化和脱贫攻坚文化的实物以及档案资料,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春晖乡愁文化苑内的傩艺坊是桶井乡与德江县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手工艺培训的主要场所。场坝村张莲花,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学会了面条加工技术,2017年顺利脱贫出列。然而,出列不是目的,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张莲花听闻傩艺坊有免费的传统手工艺培训课程,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扎染学习,现在她已掌握了基本的扎染技法,能够做一些难度不大的成品。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冉勇表示,正在考虑将这些扎染成品进行创新设计,让产品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从而打开销路,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除了扎染,傩艺坊所授课程还涉及傩面具雕刻和传统土陶制作等多个领域,不仅可以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也为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桶井乡的脱贫之星安永光、杨先辉、杜执富、安中文、安明春、罗凯、杨先碧和杨记怀等人,也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学习种养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积极主动摘掉贫困帽。
(三)脱贫攻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适时对脱贫攻坚精神进行总结。为此,桶井乡积极打造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春晖乡愁文化苑”,并在苑内建设了全省首个“脱贫攻坚教育馆”。
随州的曾侯乙和黄陂的盘龙城,这两个发掘现场我都去过。我看见了大量的青铜器皿,当时我就想,制作这些青铜器皿的原材料来自何方?谁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制作青铜器具,必须得有青铜原材料,然后才能由工匠铸成不同用途的青铜器皿。但直到今天,都没有证据证明在随州附近和盘龙城附近有开采铜矿的矿区,也就是说,在曾侯乙和盘龙城当地,从古到今都不产铜。
就是说,“皮毛”的义项③ 是由义项① 直接产生出来的比喻意义。“青红皂白”也是直接通过几种色彩作为喻体,喻指本体“是非情由”,产生了比喻意义。二者都不是借代意义。
桶井乡脱贫攻坚陈列馆严格遵循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嘱托,旨在全面真实记录桶井极贫乡脱贫攻坚的全过程,以此铭记历史,激励现在,启示后人。桶井乡春晖乡愁文化苑还有傩艺坊、传习所、乡愁屋等多个场馆,这些场馆共同构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体验区,让人们全方位多角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崇高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魅力。鱼塘村村民杨某在脱贫攻坚教育馆参观学习之后,情不自禁地说,“没想到乡里这两年做了这么多工作,幸好有这间屋子保留了资料,也好让娃们知道咱们这代人的努力,记住党和政府为咱们做的大好事”。今年4月,贵州画院院长陈争来到桶井采风,参观春晖乡愁文化苑之后感叹,“在桶井乡不仅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在这里看到了桶井变化背后的精神,看到了桶井的魂”。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份以来,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融资状况受到各方关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多个部门密集出台扶持政策,金融业加大对民企有效的金融支持,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民企纾困解难,一些企业也切身感受到变化。
截至目前,乡愁苑已经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访问和学习达2万人次,成为全乡全县重要的文化阵地和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教育基地。2018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育单位”,2019年3月,被正式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结论与展望
桶井乡的实践告诉我们,脱贫攻坚需要扶智扶志,从内心深处焕发出桶井人民的感恩之情、奋进之心、自信之根,需要铸魂聚力。下一步,要进一步营造脱贫攻坚宣传氛围,打造脱贫攻坚文化阵地,总结彰显脱贫攻坚文化精神,奋力打造经济洼地里面的精神高地,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冲出贫困桎梏、迈步乡村振兴。
(作者系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德江县桶井乡前线工作队队员)
责任编辑:郭渐翔
标签:德江县论文; 贫困户论文; 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论文; 德江县桶井乡前线工作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