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伴随多症状的疑难性疾病。人体肌表经络遭到风、寒、湿、邪侵袭后,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证,中医称之为痹。疼痛是风湿病患者的主要痛苦,如何有效的缓解疼痛是治疗风湿病的一项难题。文章结合风湿痹痛的病因病机,从中医发汗法、温阳法、补益法、清热法、和解法等对风湿痹痛的中医治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痹证;疼痛;病因病机;中医
风湿病(中医也称“痹证”“痹病”)是一类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常伴有疼痛症状。如何有效的缓解疼痛是治疗风湿病的一项难题。西医对于风湿病引起的疼痛较早的系统性认识源自苏德科,他认为这种疼痛属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一种,部分原因是由血管舒张、肿胀和水肿形成慢性的长期局部炎症引起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的局部反应[1]。中医药缓解疼痛是其特色优势所在,本文从风湿痹痛的中医治法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1 风湿痹痛的病因病机分析
《素问?痹论》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最早论述了风湿痹痛的病因病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载:“诸肢节疼痛,肢形魁羸……”。其中的“魁羸”就是指关节、肢体变形,即中医所说的痹证,由于关节不能自由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废疾。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后,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证,其中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即为关节的疼痛。风、寒、湿三气与人体内阴阳相合表现为不同的痹病,如体内阳热旺,则邪气从阳化热而表现为热痹,如体内阴寒偏胜,则邪气从阴化寒而表现为寒痹、湿痹。
风湿痹证日久,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机的演变: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瘀血痰浊阻滞经络导致关节肿大畸形,关节晨僵伴阵发性的酸楚疼痛。痹症的病因主要与禀赋不足、病后产后、七情、六淫、外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痰浊瘀血等存在很大关系,病机在于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结果,正不胜邪而出现脉络痹阻、气血不通,即中医所说“不通则痛”;二是病久正气伤,呈现不同的气血亏损最终关节不荣,引起关节的疼痛和肌肉组织的萎缩。痹病的发病,不外乎本虚和标实两方面。本虚之因有肝肾亏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这也就是中医所说“不荣则痛”;三是痹证日久不愈,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正气虚是内因,是痹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乘虚入侵而致病,倘正气亏虚,内犯脏腑,则脏腑痹证莫不由生。由此可见,痹证缠绵难愈,且关节的疼痛是痹证的主要症状表现,有效的缓解疼痛也是风湿痹证治验所在。本文从中医内治法的角度入手,针对风湿痹痛做了如下探讨。
2 风湿痹痛的辨证论治
2.1 发汗止痛法 正确的汗法是“微微似欲出汗”。即通过开泄腠理,使因感受外邪所致的疼痛症随汗而解的治法。张仲景在湿病篇多采用汗法以发散湿邪,表里之湿即除,疼痛便得以缓解。《金匮要略》一书中运用汗法治疗的病、证就达20种以上,徐彬《金匮要略论注》云:“盖风性急可骤驱,湿性滞当渐解,汗大出,则骤风去而湿不去,故不愈。若发之微,则出之缓,缓则风湿俱去矣”。治痹之法,当以汗法为捷。尚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疾病特点,从药物选择、方剂配伍、剂量大小等诸方面加以斟酌。微汗法可使阳气冲斥于肌膜表里之间风湿之邪才能尽去,方可选用防己黄芪汤加减。类风湿关节炎属湿邪偏盛,气血痹阻,若疼痛明显,晨僵大于 1 h,甚者不能起床穿衣,方可用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常用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附子、黄芪、桂枝、防己、木瓜、薏苡仁等。益肾、活血、行气、通络之剂中结合辛凉或辛温解表法,具有开发腠理、和畅营卫、散寒除湿、疏风透邪的作用,在临床治疗颈腰背痛、关节热痛、陈伤久痛、闪挫外伤等伤科痛证时屡有佳效。
2.2 温里散寒止痛法 此法就是通过扶助人体阳气,以温里散寒通阳,从而消除由里寒引起的诸种疼痛症的治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脉不畅,症见肤色紫暗、四肢冷痛、面青舌腻,法当温经散寒止痛,方可选用当归四逆汤。如寒湿侵袭,四肢拘急者为痛痹,宜温散止痛,可选乌头汤加减。对于痹症的治疗,既不可偏执一端,亦不可主次不明。凡见疼痛较剧,遇寒更甚,舌黯不红者宜用辛温散寒法,药用乌头、麻黄配伍加减以温里散寒。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肢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性疾病,主要侵犯上肢。成无己注解云:“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阴血内弱,脉行不利。与当归四逆汤,助阳生阴也。”方中当归补血养血、温补肝血,通达四末;芍药养血合营补血;桂枝温经散寒通脉;细辛通血、脉散寒,与桂枝配伍可除内外之寒;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即助补血又通阳,配伍通草达到通经脉之功。
2.3 补虚缓急止痛法 指通过补益人体的阴阳气血,以消除各种因虚而致痛的治法。风湿痹痛的内在因素和病变与人体的气血阴阳存在很大关系,更是其发病的基础。气血阴阳不足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感邪创造了条件,故《诸病源候论风病风湿弊候》说:“由血气虚,则受风邪”。《济生方弊病》也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弊也。”气血阴阳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应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驱邪。风邪胜者或久病入络者,当佐以养血之品,寒邪胜者,应佐助阳之品,使其阳气旺盛,则寒散络通,湿邪胜者,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使其脾旺能胜湿,热邪胜者,佐以凉血养阴之品,以防热灼营阴而至病深难解,重症痹症虚实寒热错综复杂。肾主骨而肝主筋,实则风寒湿邪外袭而生瘀生痰,故疼痛难忍,仅用一般草木祛风除湿之品效果不大,须用虫类药搜风透骨。痹证的治疗应遵从寒热错杂宜通,气血亏虚从补的原则。寒热痹当寒温并调,寓通于中,选方多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且妇女产后气血多亏,易遭风寒湿邪侵袭,治疗当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常用玉屏风散加养血药或八珍汤加祛风胜湿之品。独活寄生汤加减可扩大用于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伴有肿瘤等现代疾病,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用以增强温阳疗效;与四妙散合用以利下肢关节湿热,并酌情配伍情血肉之品如鹿角片、鹿角霜以壮督脉,兼慢性鼻炎者,可酌加杏仁、桔梗,取“上病下治”之意。
2.4 清利湿热止痛法 即通过寒凉泄热的药物和措施,使邪热外泄,以消除里热而达止痛目的的治法。可在清利湿热大法上,辅以二妙散、三妙散以及四妙勇安汤等。中医清利湿热止痛法基础上结合激素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
2.5 和解表里止痛法 即通过应用和解表里的方药,以解除由半表半里证而引起疼痛的一种治法。包括和解表里、调和肝脾、调和胆胃。不能单治手足,亦不能独治腰背,如纤维肌痛综合征,可选用加味逍遥散进行辩证施治。痹证的常用治法以舒肝解郁,调和气血为主,肝气一舒,气行血畅,气滞血瘀得解而诸症渐除。对于急性期的胆囊炎可选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进行治疗。胁痛日久复为饮食所伤,肝胆不和,气机不畅,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治以小柴胡汤疏肝调理脾胃之剂,再加郁金、川楝子、枳壳、玄胡索等药行气止痛;加炒鸡内金、海金砂利胆排石;虎杖泄热通便。全方共奏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之功,故能得到良好的疗效。
3 结语
结合以上分析,如何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结合以往的用药经验,并且充分利用现代药理、病理学知识以缓解风湿病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仍然是中医以后面临的问题。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以后的趋势所在,痹证引起疼痛症状的缓解也是风湿痹痛治验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仕玉.焦树德治疗风寒湿痹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1,23(1):17-18.
[2] 曹玉举.娄多峰教授论风湿病病因病机[J].中医研究,2013,24(10):64-67.
[3] 周全,刘征堂.金实教授从湿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3,37(1):21-22.
[4] 乐军,黄海,唐云.解表法在伤科痛证的运用[J].光明中医,2012,17(3):14-16.
[5] 陈四清.当归四逆汤加减治雷诺氏病[J].江苏中医药,2013,26(5):30-31.
论文作者:陈炜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痹证论文; 疼痛论文; 风湿论文; 中医论文; 气血论文; 关节论文; 风湿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