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俞秀芳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3141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42例患者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为血管阻塞使得血液无法流入大脑或者是脑血管突然破裂进而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多以偏瘫形式出现,俗称半身不遂。有研究指出,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肢体功能的恢复[1]。为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对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卒中学会(CSA)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MRI检查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老年性痴呆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42例患者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男12例,女9例;年龄55~78岁,平均(67.65±5.58)岁。研究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54~77岁,平均(68.08±5.31)岁。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①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为,脑卒中偏瘫的病因病机、早期症状、治疗方案、并发症、后遗症等,嘱咐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合理作息、适当运动。健康教育的途径为,面对面讲解,以便于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嘱咐患者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分发健康知识手册,使患者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健康知识。②心理干预。脑卒中发生后,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再加上对角色转变、疾病转归的担忧,再加上肢体功能障碍、沟通障碍、日常生活活动依赖他人照料等,导致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烦躁、紧张、绝望等不良情绪。基于此,需要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针对急躁烦躁者,指导患者学会采取理智制怒法、释放法、躲避法、转移法等来进行自我调适;针对情志消极者,可让患者观看相声小品节目、笑话等,来使患者心情舒畅、情志愉悦。

常规护理基础上,研究组接受康复护理。①体位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使患者交替采取健侧卧位、仰卧位、侧卧位,每2小时变换一次,以预防褥疮,确保患者体位舒适。被动肢体训练,护理人员协助指导患者家属开展,上肢向肩外展50度,屈肘40度,对手关节、腕关节进行伸展,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下肢关节进行被动屈伸、外展、内收、旋转等活动[2]。②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针对语言障碍者,有针对性地实施语言功能训练,可以从一个字、一个词开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以便于患者语言功能的逐渐好转;生活能力训练,重点对吃饭、穿衣、上下床、大小便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锻炼;肢体功能训练,准确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肢体功能训练计划,可辅助理疗、推拿、针灸、按摩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同时,康复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功能训练方案进行动态化调整。

1.3观察指标

上下肢肌力:采取lovett肌力6级分级法,级数越高,肌力越好;运动功能:采取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生活活动能力:采取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用x±s、率表示计量、计数资料,采取t、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偏瘫多发生于年龄>50岁的中老年人,致残率非常高,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脑卒中偏瘫的病死率不断下降,但存活患者中,依然有80%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基于此,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护理干预,而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医学护理服务模式,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旨在通过为患者实施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来达到改善预后、促进康复的目的。本研究结果发现,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究其原因在于,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可以确保治疗及康复护理的顺利实施;通过体位护理,定期翻身、按摩,有利于改善微循环,避免肌肉痉挛;通过有针对性的语言功能训练、生活能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语言功能、生活能力、肢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瑶瑶,苗晒晒.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21):90-91.

[2]吴丽华.24 h内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7):248-250.

[3]鲍海琴,万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7):1925-1928.

[4]田文娟,梁慧萍.康复护理计划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4):169-170.

论文作者:俞秀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俞秀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