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南部穆斯林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穆斯林论文,泰国论文,现代化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佛教大国——泰国有近300万人是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是居住在南部边境北大年、也拉、陶公、沙敦四府的马来穆斯林,其人口约占四府总人口的70%。这一地区历史上曾建立过马来人的北大年王国,15世纪时还是东南亚的一个伊斯兰教中心。1909年泰国通过《英暹条约》正式将这一地区并入泰国版图,并形成今天的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泰国南部边境四府。从60年代起,泰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运动,这一运动给南部穆斯林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但也使这一地区产生了政治分离以及抵制泰国主流文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泰国政府。
一、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状况
泰国南部的马来穆斯林问题是泰国的一个老问题。1909年这一地区被正式纳入泰国版图之前,其中心北大年就经常发生叛乱。1895年北大年的诸侯叛乱促使泰国提出统一这一地区的对策。叛乱被镇压的第二年,泰国政府在这一地区实行了州府制度,强化了地方统治。1906年,这一地区开始归泰国中央政府统治。1909年后,这一地区仍然经常发生反对中央政府的叛乱。如1922年发生了反抗征税、反抗政府拒绝发放土地的骚乱;次年又发生了反对《初等义务教育法》(1921年制定)的骚乱。1947年,由于北大年伊斯兰同盟提出7 项自治要求遭拒绝而发生了一系列叛乱,如哈基隆叛乱和1948年罗拉索金叛乱等。这些叛乱使泰国政府与马来穆斯林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又发生了马来穆斯林就大学设置和穆斯林官员任用等问题向务部请愿的事件。1960年发生了各县代表在分离主义者组织即将叛乱前逮捕其领导人的事件。
60年代泰国推行大规模现代化运动,国家经济开发的潮流开始波及南部。但这一地区在60年代却开始发生武力反对中央政府的分离运动。在1973年的“10·14”政变后,分离运动还演变成各种要求权利的极端行动,这些行动到1975年海军士兵杀害穆斯林、北大年举行抗议集会等一系列活动时达到了顶点。这一时期,过激的分离运动组织的活动不断发展,不仅在各地搞暴力运动,而且烧毁汤孟机场,在也拉袭击国王。与过去简单的暴力叛乱不同,这一时期的分离运动是企图使泰国南部四府脱离泰国的有组织的军事活动,其中以此为目标的著名分离运动组织主要有三个:
(1)北大年统一解放机关。这个组织成立于1968年, 有较大的影响。其总部设在麦加,政治事务局设在吉兰丹,主要从事挑拨泰马关系的活动,有时也搞一些军事活动。它不仅在宗教界和农村有号召力,而且在国外也很有影响。1975年发生北大年事件时,该组织在动员举行抗议集会中起了很大作用。1977年它还组织过袭击国王的行动。
(2)北大年民族解放阵线。该组织以北大年为根据地, 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总部设在麦加。其主要活动是在阿拉伯世界宣传泰国边境四府“问题”和向中东一些大学派遣留学生。该组织与吉兰丹的马来西亚伊斯兰党有联系。他们认为迁居到佛教徒中心的开拓村是“问题”的关键。从萨力托时代起该组织就从事绑票和收取“保护费”的活动,经费一直很充足。但现在其社会影响大大降低。
(3)北大年共和国革命阵线。该组织奉行伊斯兰社会主义, 根据地设在也拉。其知名度不是很高。其领导层由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受过教育的人组成,与马来亚共产党有过密切的联系,但穆斯林中的保守力量不支持他们。
这些组织从1975年开始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影响,在大城市建立起小规模组织,并参与了烧毁汤孟机场和南部铁路的事件,曾一度使泰国马来穆斯林分离运动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泰国的现代化运动是振兴泰国的一场革命,但这一运动波及泰国南方时却使南部穆斯林地区的分离运动升级,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分裂主义运动。其原因很复杂,既有文化差异方面的背景,也有很深的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原因。
泰国是以佛教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国家,南部马来穆斯林的伊斯兰文化与泰国主体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泰国马来穆斯林沿袭了马来人的语言、宗教和风习,属马来文化世界,在各方面均不同于泰国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他们用马来语称自己为“Ore nayu”(马来人),而称泰人为“Ore siye”(暹罗人)。又因为是泰人征服了他们,把他们的世居地纳入了泰国版图,因此他们一直力争保持自己文化上的自主。但泰国对少数民族一贯推行同化政策,即在法律上不承认少数民族与国民的差别,强调国民的一体化。这一政策在南部马来穆斯林地区推行时,引起了马来穆斯林的反抗。例如在40年代,披汶政府对他们推行同化政策,强制他们接受泰语、泰装等泰文化,遭到了泰南穆斯林的强烈反对,并使他们对泰国政府的感情日疏,灰心失望日甚,进而导致了分离主义运动和民族统一运动。
在6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中,泰国政府仍然没有重视尊重泰南马来穆斯林文化的问题,在马来穆斯林地区推行初等义务教育,增加泰语的学习、授课时间,在教科书中增加佛教的道德、习俗教育,并把伊斯兰宗教私塾——“波罗”改编成私立伊斯兰宗教学校。与政府想提高这一地区的文化水平、增进当地穆斯林与泰文化融合的想法相反,这一政策遭到穆斯林的反对。穆斯林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宗教同化,因而坚决抵制这一政策。一些穆斯林还认为学习泰语是对宗教的犯罪,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校上课。他们还力求在宗教、民族方面保持与马来西亚主体的一致性,并认为丢失马来语就丧失了与马来西亚的一体感。
文化上的自主得不到尊重,政治和经济上的失误与问题就很容易在这一地区转化成分裂主义运动。马来穆斯林地区的官员大多是泰族人,他们不懂马来语,而且在尊重马来文化上做得不好,有些人甚至称马来人为“马来盲”,这便加剧了马来穆斯林对泰国政府的不满。南部的自然经济资源丰富,马来穆斯林多从事捕鱼、种稻和橡胶种植业,但由于南部基础设施落后,土地未被很好地利用,加之经常发生自然灾害以及人口的增加,南部大部分穆斯林农民的生活很贫困。60年代,国家在这一地区推行了公路修筑计划和橡胶种植计划,但前者受资金不到位的影响,很多工程未落实。橡胶种植虽给普通穆斯林带来一些好处,但由于60年代末期国际橡胶价格下跌,国内一些大公司又垄断着橡胶价格,穆斯林的小规模生产根本得不到相应的利益。经济开发取得的成果只是使少数人富裕起来,大部分人仍然处于贫困当中。贫富差距拉大和失业不断增加,使许多马来青年人偷越国境到马来西亚出卖劳动力挣钱,同时捎带货物走私。他们看到马来西亚的生活水平比自己的高,更增强了马来西亚一体感和从泰国分离出来的倾向。
泰南马来穆斯林地区存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与泰国现代化进程中其他农村地区存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一样,是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但是,同样的问题在马来穆斯林地区由于文化上的自主得不到尊重和历史上存在的旧账,就转化成滋生民族分裂主义的土壤,转化成政治分裂主义的问题。当然,60年代泰国南部穆斯林地区产生分离组织,还与当时国际上的民族主义思潮、泛伊斯兰势力及该地区的泛马来主义有关。
三、泰国政府对待分裂主义的对策
泰国6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使马来穆斯林问题演变成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分裂主义运动,这严重危害了泰国的国家安全,促使泰国政府开始对历来在泰南穆斯林中实施的民族统一政策进行反思,并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首先,泰国政府对在这一地区实行同化政策进行了反思。南部四府是马来穆斯林的聚居区,在这一地区推行现代化、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平,是尊重马来穆斯林文化、按这一地区的特点制订政策呢,还是实行与泰国其他地区同样的一体化政策?对此,泰国政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克克里顿总理曾说:“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到底还是马来人,而不是泰人,勉强同化就不太好。”这在当时虽是少数人的看法,但毕竟是泰国在对待少数民族文化上的一个进步。其次,泰国政府对南部穆斯林问题的实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它实际上是政治、经济问题。泰国政府和马来穆斯林双方的专家都承认,不平等和贫困是问题的关键。内务部的乌太氏认为,佛教和穆斯林在宗教上没有直接对立的原因,要说对立的应该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问题。法政大学穆斯林政治学者苏林氏认为,即使消除了过激活动,也仍然消除不了社会和政治的混乱;要想消除它,必须消除二者在社会、经济、政治上的不平等。
鉴于上述认识,为了消除分裂主义,发展南部地区的经济,泰国政府于80年代前后开始在南部穆斯林地区采取了比较符合实际的政策。
第一,以缓和为原则,不把同化放在首位,不触及马来穆斯林的敏感处,采取尊重他们的宗教和文化的姿态。针对马来穆斯林希望保持传统文化,担心政府用泰族的宗教、语言和习俗同化他们,国家在宗教和教育政策上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在宗教方面,国家强调了1933年制定的保护伊斯兰教的特别法,并统一了对伊斯兰教的管理,使政府的宗教局、文化部和内务部都能参与管理。此外,政府对伊斯兰教的设施建设给予了援助,为四府的清真寺建设拨了款,1979年还在曼谷修建了伊斯兰交流中心大厦,并对穆斯林去麦加朝圣和穆斯林节假日等给予了政策上的优惠。在教育方面,泰国政府也更多地考虑了马来穆斯林的要求。1981年采取了重视伊斯兰教和马来语教育的新政策,规定到1986年在南方四府1500所学校中要有1100所学校开设伊斯兰教和马来语课程。针对高等伊斯兰教教育欠佳和去中东留学的穆斯林学生人数增加这一情况,泰国政府实行了优先入学制度,并扩大伊斯兰教高等教育,设立伊斯兰教研究中心,颁授伊斯兰教研究学位。
第二,优先解决政治和经济问题,防止政治和经济问题转化成复杂的宗教和文化问题。为了开发南部,继1961年政府设置了南部开发委员会后,1979年议会设置了讨论南部问题的“通常委员会”和进行实地调查的边境三府(北大年、也拉、陶公)调查委员会。1981年又在南部边境府地区设置了“行政中心”,负责培训赴南部任职的官员。这些组织为南部开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政府还在南部开发中规定了行政官员的任职条件,明确规定四府的官员要由通晓伊斯兰教的人担任,并通过了穆斯林学生优先进大学的制度,扩大了该地区的穆斯林官员队伍。在经济方面,继公路建设和橡胶业开发计划后,国家在南部地区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发展经济和提高马来穆斯林生活水平的政策,并采取措施努力缩小南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上的差距。此外,国王还亲自关心南部开发计划,从1974年起,国王开始出访边境四府,了解民情,检查医疗条件,并督促计划的实施。
第三,加强中部与南部穆斯林的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加深他们对泰国的认同感。例如,从1971年开始,泰国政府每年邀请几个南部穆斯林团体,约有四五百人,让他们在南部国境诸府行政中心官员的率领下去曼谷参观,促进两地区穆斯林之间的相互交流,并让他们了解政府的工作。甚至连总理和军方高级官员也来陪同宗教界人士参观、访问王宫和穆斯林经营的工厂以及前往风景区旅游等等。这一活动的全部费用都由政府负担,给穆斯林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由于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泰国南部穆斯林问题在80年代大为缓解。分离组织在普通穆斯林中的影响日益减弱,分裂骚乱逐步减少,该地区的经济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泰国是一个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要从经济上彻底解决马来穆斯林问题,并保证该地区政治上的稳定,看来还不是指日可待的事。另外,如何使马来穆斯林文化真正与泰国的佛教文化融洽相处,可能还要更多时日。因此,泰国马来穆斯林问题是泰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有在现代化进程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