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在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本控制论文,制造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13]05-0103-0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性决定价格趋于透明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不可逆转。同时,生产要素的价格正受到货币资本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双重影响,价格变化的范围和运动趋势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和预测,因此,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面临的价格风险不断加剧。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能够锁定采购成本和销售价格,提升企业对风险的对冲能力,有效规避价格风险,为企业实现系统化、全方位的低成本竞争战略提供有力保证。所以,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来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
一、套期保值的内涵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套期保值的基本原则是: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现货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商品,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
套期保值交易之所以能够规避价格风险,达到保值的目的,是因为期货市场上存在一些可遵循的基本经济规律:一是在同一时空内,同种商品的期货价格变动与现货价格变动趋势和方向相同,即价格的趋同性;二是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期货交易的交割制度即将实施,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会无限的接近,即价格的收敛性。
二、套期保值的适用对象
根据期货市场买卖方向的不同,套期保值可以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两种交易方式。因此,制造业企业可以结合自己企业的生产特点,灵活采用适合自己企业生产特点的套保方式。本研究也主要针对制造业企业开展的套期保值业务进行分析,如表1。
三、套期保值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现状
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以在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
1.利用套期保值业务来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企业数量偏少
根据沪深两大交易所2012年统计年鉴显示,在2494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为1634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5.4%,而在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当中,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共有151家,其中,主板56家,中小企业板88家,创业板7家。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制造业企业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5%,占制造业总数的9.24%,这一数据与上个世纪末期美国大型公司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用率相比,具有较大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期货行业本身的性质有关。从期货行业本身来看,期货专业性要求高,投资经验门槛高,市场主体的参与结构面临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双重考验。虽然很多现货企业也想参与套期保值,但对期货交易规则不熟悉、缺乏操作经验、企业期货人才匮乏等因素阻碍了企业进入期货市场。
2.期货品种有限降低了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积极性
一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较多,如生产电缆的企业不仅需要铜,还需要铝和橡胶;生产饲料的企业,不仅需要豆粕,还需要玉米。但是企业在套保的过程中,往往只选取某一个品种参与套保,这从想利用套期保值来控制采购成本的企业来说,降低生产成本的愿望就大大打了折扣。经过研究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近几年的年报发现,同时开展多品种套保业务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企业只做一个品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本研究认为这与我国目前上市的期货品种少,企业可选的范围小有较大的关系。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较,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品种较少,覆盖面有限。据统计,美国共有1418个商品期货产品,其中在电子化交易平台挂牌的有120个。而截至目前,我国仅有31个商品期货品种和1个金融期货品种、300多个合约,虽然涵盖了农产品、基础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但仍然满足不了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那些在日常生产中使用量大而缺乏定价权的大宗商品,如铁矿石、动力煤、原油等,而且,现有的期货品种往往不能覆盖整个产业链,容易使参与套保企业规避风险的效果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套期保值的热情。
3.现货企业对套期保值的本质认识不清,缺乏避险意识
从目前期货市场参与主体来看,在我国期货市场参与套期保值的现货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这与现货企业对套期保值的本质认识不清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出现的所谓“套期保值”亏损事件对现货企业产生理念误导,像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等,都对现货企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些现货企业认为,期货市场风险太大,只要参与进去就会亏损惨重。事实上,这些企业并没有遵守“套保数量和现货相等、方向相反”的原则,不是过度套保就是直接投机,产生损失后就归因于“套期保值”。
有数据显示:全球企业500强中有92%的公司利用衍生工具来管理和对冲风险,美国普通公司金融衍生品的使用率也达到了64.9%。而在我国,2494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51家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参与较多的主要是大宗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其中最主要的是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其目的多出于保价。此外,也有个别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参与期货交易。相比之下,那些使用原材料较多的公司,避险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对套期保值业务的参与程度较低。还有大部分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期货套期保值的本质意义,看到账面上的亏损就认为“投资”期货失败,从而不愿意参与套期保值。其实,衡量一个公司套期保值成功与否,不是看套期保值是获利还是亏损,而是看套期保值是否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实现经营目标,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四、套期保值方案的设计与应用
因为现货市场不存在避险机制,是单边操作机制,而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可以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锁定企业的经营利润。不合理的套期保值操作很可能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巨大的亏损。如何将套期保值合理运用起来,是摆在现货企业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套期保值不管对企业还是投资者而言都是很好的避险工具,只是在运用期货这个避险工具时一定要根据市场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适当数量的相关品种期货合约,把握准确的操作方向、数量和品种。同时,在面对不同情形时,套期保值的策略都应有所改变。在面对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合同销售的时候,制造业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套期保值方案。
1.选取合适的期货合约
(1)考虑月份相近的原则。
在选取期货合约时,应首先考虑月份相近原则,即选择的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份最好是紧跟在现货保值期结束之后。这样在现货保值目的达到时可以同时结束期货交易。当期货的标的物与现货相同,且期货合约的到期日与现货的到期日接近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临近到期日,期货价格会接近到现货价格,基差风险就会很小。另外,在交割期之前,期货的多头和空头都想在实物交割前结清头寸,因此接近交割期的期货合约交易量大,流动性好。
(2)考虑期货合约的成交活跃度。
如果按照上一个原则所选择的合约为成交十分清淡的远月合约,那么虽然基差的风险较小,但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该合约的成交量可能无法满足套期保值的要求,从而可能导致套期保值的失败。通常,流动性好的合约交易量大,对冲方便,价格也较为合理,到期时的基差风险较小。因此,可以考虑成交活跃的近月合约,当近月合约进入交割期时,平掉该合约而将保值的头寸转到下个月份合约。
为了更好满足现货企业套期保值的要求,增加期货市场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期货交易所和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在今年年初,对临近交割月的商品期货合约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进行了相关修订。对持仓梯度保证金和时间梯度保证金进行了调整,降低这两方面保证金标准档次,能有效降低近月合约的资金成本,同时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得临近交割月合约的期现契合度提高,提高基差点价交易的使用效果,增加近月合约的成交活跃度。同时,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还放宽了期货公司持仓限额标准,统一将所有品种期货公司一定持仓规模以上比例限仓的数值,由原规定的15%或20%均扩大至25%。这样,近月合约的活跃度就大幅提升,将有利于产业客户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为现货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
2.确定套期保值方向
套期保值的投资方向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多头套期保值适合那些需要在未来时间买入标的物的企业,通过买入期货合约来规避买入原材料成本上涨的不确定性。空头套期保值适合目前持有标的物或看跌其价格的企业,为防止其价格下跌影响企业利润而实施的方法。当制造业企业面临现货市场走高所导致的风险时,其策略是先低价买入金融衍生工具,再凭借未来卖出金融衍生工具的利得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投资方向为买入套期保值;当制造业企业面临现货市场走低风险时,先高价卖出金融衍生工具,再凭借未来买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利得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投资方向为卖出套期保值。通过多头策略,企业期望达到锁定生产经营成本或者利润和防止不合理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流动风险的目的。从这点上来看,不同企业的套保策略是服务于其特定的经营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那么,在企业做套期保值的过程中,是不是那些需要原材料的企业只做买入套期保值而不做卖出套期保值?是不是那些将来有产品需要销售的企业只做卖出套期保值而不做买入套期保值?对于这一问题,通过对正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相关上市公司如江西铜业、新希望等研究发现,这些企业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时,一般来说并不是做单一方向,即在进行买入套期保值时也进行部分卖出套期保值交易,在进行卖出套期保值时也进行部分买入套期保值交易,企业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该企业需要原材料,主要进行买入套期保值交易,只针对部分库存商品开展小部分的卖出套期保值交易;对于那些有大量商品需要卖出的企业而言,主要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交易,如果需要购买部分原材料,该企业也就可以适当地进行买入套期保值交易。
3.选择适当的套保比率
套期保值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时对持有的现货头寸,应该用多少个单位的期货头寸进行套期保值最合适,这就是所谓的套保比率。套保比率往往用套期保值的现货资产的价格总和与期货价格总和之比来衡量。完全套期保值时,套保比率等于1;部分套期保值时套保比率小于1。
企业在确定套保比率时必须考虑:(1)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这是整个套保比率设定的基础,选择的套保比率必须位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之下。应该杜绝套保比率大于1的情况出现,否则,企业就带有很强的投机色彩,不利于套保风险的控制。(2)关注期货市场基差结构的变化(基差是指一种商品在某一特定地点的现货价格与它的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当市场出现有利于或不利于企业套保比率的基差结构时,企业必须根据其性质和大小调整套保比率。(3)流动资金规模。现金流动风险是套保企业重要的风险之一,企业套保规模如果过大,期货价格一旦出现不利于企业的剧烈波动,企业可能面临保证金支付危机。
4.科学选择套期保值时机
套保时机决定了套保价格、合适性和风险性。如果选择在市场高点建立期货头寸,则企业将来遇到期货头寸亏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套期保值时机的选取,主要根据企业确定的套期保值目标价格及基差情况来决定。因此,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前,不但要了解期货市场的基本运行特点,还要了解保值品种价格、成交量、时间和空间等特点。企业要灵活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数据,根据自身购销情况、市场实际情况和价格运行趋势,结合数量分析模型,依据不同档次价位,逐步建仓。
(1)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策略。
为了提高套期保值效果,现货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操作制定和不断完善操作策略。套期保值策略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静态套期保值策略和动态套期保值策略、单一目标价位策略和多级目标价位策略、完全套期保值策略和部分套期保值策略等。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经营特点、经营策略、资金实力和人员专业能力,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策略。
制造业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时,有时必须提早结束期货交易以保住可能的盈利。一种情况是当价格的走势与自己原来的预测相反,经过反复分析论证无误之后可以立即结束期货交易。比如该制造业企业原先是为了防止原材料上涨而做买入套期保值,但后来种种迹象表明该原材料价格有下跌的趋势,此时期货的交易就限制了这笔潜在利润的取得,就应及时对冲期货合约,以取得因价格下跌带来的好处。另一种是价格发生了有利于自己的意外变动,发现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别明朗,并且是朝着与现货头寸有利的方向发展,此时制造业企业可以适当考虑结束套期保值,否则企业的收益很可能因期货市场而减少。这些操作的前提就是企业要有一个专业的期货操作团队,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动态。如果仅是部分人认为市场发展趋势同现货头寸一致或者市场发展趋势并不够明朗,则不应该提前结束套期保值,而应坚持之前的套期保值策略。
(2)与现货操作时间一致。
通常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应该选择与现货操作时间一致来结束套期保值。这样做首先可以保证套期保值策略的规范性。过分追逐期货价格的变动,频繁的进行期货的买卖,将成为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者。制造业企业要想通过套期保值为自己规避价格风险,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就必须严格遵循自己设定的套期保值方案,不要轻易改变套保策略。通过买卖相同的标的物,并且遵循与现货操作一致的原则,制造业企业的套期保值策略会更为合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