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生态链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_软件服务论文

信息服务生态链功效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功效论文,生态论文,因素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学的快速发展,生态链理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成为我国一些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2007年,娄策群探讨了信息生态链的概念、本质和类型以及信息生态链中信息流转的方式、模型和效率[1];韩刚等人提出了信息生态链的概念并构建了理论框架[2]。2008年,幕静等构建了降低牛鞭效应的信息生态链管理的概念模式、动力模式和环境模式,并提出了相应对策[3]。2010年,李佳玉就信息生态链的断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止信息生态链断裂的措施[4]。可见,国内外对信息生态链一般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始,但缺乏对信息服务生态链的专门研究。本文借鉴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服务生态链的概念与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信息服务生态链中信息流转功效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以期对指导人们高效地开展信息生产、服务和利用活动,促进信息服务业与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信息服务生态链的概念与主要类型

1.1 信息服务生态链的概念

将生态学的理论用于研究信息环境中人与人、人与信息环境的关系,并借鉴系统论的观点,可以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人之间、信息人与信息生态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信息人是指需要信息并参与信息活动的单个人或由多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事实上,所有的个人和社会组织都可以看作信息人。根据其信息功能的不同,信息人可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监管者四类基本信息人种[5]。

信息生态链是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人与信息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信息人之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信息生态链中主要涉及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消费者三种信息人[1]。

信息服务生态链是指在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中,以信息服务机构为中心,信息生产者、信息服务机构、信息用户之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服务生态链基本结构

需要强调指出以下两点:一是这里的信息服务机构是指专职的信息传递者。信息服务机构具有多样性,包括出版发行机构、广播电视机构、信息咨询机构、图书情报机构、科技信息中心等。二是这里所探讨的信息服务生态链是宏观信息生态链,强调的是信息服务机构之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而不是某一信息服务机构内部不同部门和个人之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

1.2 信息服务生态链的主要类型

信息服务生态链的类型繁多,这里主要阐述几种典型的信息服务生态链。

1.2.1 书刊信息服务生态链 书刊信息服务生态链主要由作者、出版机构、发行机构、图书馆和读者五类信息人构成。其运行过程是:作者生产出文章、著作和其他作品,投递到出版机构(出版社、杂志社)寻求出版;出版机构对收集的文稿进行编辑、印刷和装订形成出版物;发行机构(包括书店、书商、邮局等)对书刊进行征订、批发或零售;图书馆以订购、邮购等方式向发行机构购买书刊,经过加工整理后提供给读者利用。

1.2.2 数据库服务生态链 数据库服务生态链主要由知识信息生产者、数据库开发商、图书情报机构和数据库用户四类信息人构成。其运行过程是:数据库开发商(如文摘索引服务机构、数据库开发公司)将知识信息生产者(包括出版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生产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法规等收集起来,加工制作成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图书情报机构购买数据库使用权,供用户利用。

1.2.3 信息分析服务生态链信息分析服务生态链 主要由信息生产者、情报信息机构和信息用户三类信息人构成。其运行过程是:信息用户委托情报信息机构开展科研成果述评、科技成果查新、新产品开发调研、发展战略咨询等信息分析活动;情报信息机构通过多种途径从信息生产者那里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识别、分析、综合等加工,将其转化成综述、述评、查新论证报告、发展战略建议等信息分析产品,提供给信息用户。

1.2.4 广播影视服务生态链广播影视服务生态链 主要由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商、内容提供商、职业传播机构和受众四类信息人构成。其运行过程是: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商(生产电视、电影、广播等节目内容的公司)策划、采集素材产出节目资源;广播影视内容提供商(如影视制作公司、节目发行公司等)对节目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制作包装;职业传播机构(如广播电台、电视台)购买或置换广播影视内容提供商发行的节目,针对受众需求进行节目编排和播放;用户接收广播影视节目。

1.2.5 软件服务生态链软件服务生态链 主要由软件设计开发商、软件服务提供商、软件运营商和软件用户四类信息人构成。其运行过程是:软件设计开发商依据软件用户需求设计、开发和生产软件产品;软件服务提供商对开发出的软件进行集成,形成针对性更强的软件产品,并经由软件运营商搭建的软件运营平台提供给软件用户;软件用户通过购买或租用方式享受软件服务。

1.2.6 网络交易服务生态链 网络交易服务生态链主要由厂商、第三方服务机构和消费者三类信息人构成。其运行过程是:第三方服务机构(如阿里巴巴、eBay等)在互联网上搭建虚拟贸易市场,包括提供电子平台、在线交易、结算、信用认证和安全认证等多种服务;厂商(如制造商、经销商等)利用互联网在虚拟市场中发布商品和促销信息;消费者利用互联网在虚拟市场中进行产品检索、信息交流、商品交易和结算。

2 影响信息服务生态链功效的因素

“功效”是指某一事物的功能及其所产生的效果,或指某一事物的功能发挥作用的效率。信息服务生态链的功能是不同信息人之间的信息流转[1]。信息服务生态链的功效就是信息服务生态链中不同种类信息人之间的信息流转效率,主要包括信息流转速度的快慢、信息流转质量的高低、信息流转成本的大小。影响信息服务生态链功效的主要因素如下:

2.1 信息服务生态链节点的质量

信息服务生态链的节点质量是指链中信息人素质的高低,主要包括信息人的创新能力、信息生态意识、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高低。信息人的素质越高,信息生态意识越完备,信息吸收、利用和供给能力越强,信息服务生态链的功效越高。反之,节点质量降低就意味着信息人供给的信息量会随着创新能力的降低而减少,信息人的信息吸收率下降,信息服务生态链的功效降低。例如,在信息分析服务生态链中,情报信息研究人员不断学习信息分析和情报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利用新工具、新平台的能力,可有效促进信息分析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从而提升信息分析生态链的功效。

2.2 信息服务生态链节点的数量

信息服务生态链的节点数量是指链中不同种类信息人的多少。节点数量越多,信息服务生态链越长,信息流转的环节越多。当信息服务生态链中节点数量增多时,链中信息人的分工会进一步细化,有利于发挥信息人的核心优势,提高信息流转的准确性;但由于链中信息流转的中间环节增多,信息流转速度受到影响。例如,在传统的广播影视服务生态链中,职业传播机构负责完成节目的策划、拍摄、制作、包装、发行等多项工作,链上只有职业传播机构和受众两类信息人。随着制播分离的推行,广播影视服务生态链上衍生出了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商和广播影视内容提供商,职业传播机构更能够专注于广播影视内容的集成,传播质量得以提升;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周期增长,会导致节目内容传播不及时的现象。

2.3 信息服务生态链节点的多元化程度

信息服务生态链节点多元化程度是指链中具有相似功能信息人的数量。信息服务生态链中上游节点多元化程度越高,则下游节点接受信息的来源越多,可保证下游信息人获得信息的多样性;当上游某一信息人功能崩溃时,下游信息人仍可以从其他具有相似功能的信息人那里获取信息,信息服务生态链不会断裂。上游信息人也不宜过多,否则下游信息人的信息受理工作量会因信息来源增多而加大,信息流转速度变慢。例如,在书刊服务生态链中,图书馆在订购书刊时既可以选择新华书店、民营书店,也可以选择网上书店、电子图书超市,还可以选择个体书商。发行商的多样化使得图书馆采购图书来源更多,既保证了图书质量,也可降低采购成本。

2.4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扩展信息人的信息器官功能,促进信息人对信息资源的多元开发和多层次组织;能够创新信息人之间的连接方式,扩大信息人之间的合作范围,便于信息人之间建立起多层次、多类型的联合关系;能够降低信息采集、加工和传递的成本。例如,在数据库服务生态链中,信息技术的介入促使数据库载体及传输介质经历了印刷型、磁带、软盘、专线联机、光盘、Internet网络等发展阶段[6],从而使得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利用网络数据库,形成多维交织的网络信息空间,既降低了数据库服务成本,又可以为数据库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2.5 信息人之间的信任程度

信息人之间的信任是指信息服务生态链中的一方信息人对另一方信息人所持有的诚实和善意的信念,是两者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处于高度信任的信息人之间合作欲望更加强烈,更愿意以感情、尊重、默契来强化合作关系,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虚拟组织以增加相互学习和沟通的机会[7],从而降低信息流转成本。处于低度信任的信息人,往往不愿意建立长期持续、可靠的合作关系。例如,在网络交易服务生态链中,随着第三方服务机构诚信评价体系的健全,厂商和消费者都更加注重自身信誉的建立和培育,具有良好信誉的厂商之间建立了联盟,共同分享开店知识,联合进行促销活动,加快了链中信息流转的速度。

2.6 信息人之间的协同程度

信息人之间的协同是指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信息人之间的共同协作。信息人之间协同工作可以将信息服务生态链中大量分散、闲置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上下游信息人之间的沟通,避免产出过多垃圾信息;有利于促进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和专业化服务的形成,加快信息流转速度。例如,软件服务生态链中,软件运营商搭建平台吸引软件设计开发商和软件服务提供商共同协作完成软件应用开发,三者的协同工作促使了“在线交付”软件租用方式的诞生,用户无需购买整个软件而只需对其使用过部分功能的服务付费,提升了软件服务生态链的功效。

2.7 信息人之间的利益分配

信息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是指共同协作支撑信息服务生态链运行的信息人从链运行所获得的总收入或总利润中分得的份额。这里的“利益”既包括经济收益,也包括如自身素质提高、社会影响扩大、经营和服务声誉提高等方面的社会效益[1]。当信息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失调时,信息人的核心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信息人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降低,有些信息人甚至会为了追逐丢失掉的价值利用不正当手段破坏信息流转秩序。例如,在广播影视服务生态链中,经济利益过多地向中间环节——职业传播机构集中,挤压了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商和广播影视内容提供商的利润空间,一些影视节目制作公司为了平衡利益关系变得急功近利,垃圾电影数量不断增多。

3 提升信息服务生态链功效的策略

3.1 提高信息服务生态链节点质量

信息人组建信息服务生态链时,应选择素质较高、信誉度较好、协作能力较强的合作伙伴,使信息服务生态链一开始就是强强组合。例如,在书刊服务生态链中,一些人力、财力有限的图书馆选择与信誉度较好、书籍配送速度快的书商合作,既可以加快图书订单发送和到书速度,又能够将图书分编作业的部分任务交给书商承担,节约出大量采编人员,从而增加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提高信息服务质量[8]。

当信息服务生态链结构已定,信息人在信息服务生态链运作过程中发现与之配合的信息人因其能力有限阻碍了节点功能发挥,或随着信息生态环境和自身情况的变化,与现有伙伴的合作状态不再适应发展需要时,可以在资金、合约等条件允许情况下更换合作伙伴,通过选择功能相似、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较强的信息人重组信息服务生态链。例如,在数据库服务生态链中,图书情报机构发现已购买使用的数据库更新速度较慢、检索功能差,可以更换购买其他数据库开发商提供的数据库。

当信息人与合作伙伴关系受到合约或其他方面的限制不能更换合作伙伴时,信息人可要求合作伙伴提高自身素质而优化节点性能,如树立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完备的生态意识,并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升对多形态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2 优化信息服务生态链节点组合

在保证信息流转速度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节不同类型节点的数量,缩短或增加信息服务生态链的长度。当信息服务生态链过长且信息流转速度较慢时,可将原两个相邻节点的功能合并到一个节点上,减少节点数量,缩短信息服务生态链,从而加快信息流转速度。当信息服务生态链过短,某些节点的负担过重且信息流转质量较低、速度下降时,可增加节点数量,延长信息服务生态链,从而提高信息流转效率。

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长、短链并存,但一般应以某一链为主。例如,在书刊服务生态链中,可以“作者——出版机构——发行机构——图书馆——读者”这一长链为主,也可以将“作者——出版机构——图书馆——读者”或“作者——出版机构——发行机构——读者”这两条长链作为补充。

合理确定上游同类信息人的数量,保证下游信息人信息的丰富性和信息服务生态链的稳定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下游信息人最好与两个以上的同类上游信息人建立信息流转关系。例如,在数据库服务生态链中,图书情报机构可以与多个数据库开发商建立联系,购买多个同类数据库,实现数据内容的互补。

3.3 创新信息服务生态链连接方式

传统的节点连接方式主要依托于节点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以及借助于纸张、电话、书信等媒介的连接,以此来实现信息在节点之间的信息流转和管理沟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信息服务生态链连接方式的创新带来了可能,信息服务生态链的连接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和面对面交流,而应更多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连接方式与现代连接方式有机结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服务生态链连接方式具体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①信息人既要不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又要不断改进信息技术,促使信息技术朝更好地为己所用的方向发展;②信息人要在信息流转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融入现代信息技术;③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信息服务生态链中信息人的地域范围,建立跨区域的信息服务生态链,例如信息人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广泛地理区域内的虚拟组织,以扩大合作范围和节省面对面沟通的成本[9];④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服务生态链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服务生态链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和科学化。

3.4 加强信息人之间的协调互动

一是完善信息服务生态链的信任机制,减少信息人之间的冲突。首先,信息人应注重自身信誉的建立与维护,在信息服务活动中遵守诚信。其次,重视对合作伙伴信誉度、竞争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在制定合同或契约时,引入信誉监督制度。例如,在网络交易服务生态链中,厂商和消费者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的信誉档案,或定期在网上公布的信誉级别评定信息等,帮助评定买家或卖家的信誉等级,并利用相关法律工具对违约行为进行惩罚,从而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产生。

二是要加强信息人之间的协同性。首先,要增强信息人的协作意识,将信息服务生态链上的所有主体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其次,要提高信息人分工定位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与其他信息人形成功能互补和效果叠加。例如,广播影视服务生态链中,广播影视内容提供商的功能定位在节目资源的加工整合和制作包装,职业传播机构的功能定位在节目运营。

3.5 实现信息人之间的共赢互利

信息服务生态链实质上也是一条信息价值链,应以价值链理论做指导,使信息服务生态链的各个节点和信息流转的各个环节都产生新的价值,从而提升整个信息服务生态链的价值,实现信息服务生态链中信息人的互赢,调动信息人信息流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信息服务生态链的功效。

信息人之间的利益分配要坚持互惠互利原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全盘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利益分配的最优结构。利益大小应与贡献、风险相对称,即信息人贡献大收益也相对较多,对所承担风险大的信息人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可通过信息立法和信息司法处理信息人之间的利益纠纷;采取命令、指示、政府规划等形式直接对信息服务生态链上信息人的利益进行调节;运用税收、财政补贴、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信息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例如,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作者、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商、软件设计开发商等信息生产者利益的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对于开发周期长、利润空间小的广播影视内容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等信息内容产品开发者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经费支持等。

标签:;  ;  ;  ;  

信息服务生态链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_软件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