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吕晓平1,史英2,孔祥翠3

电力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吕晓平1,史英2,孔祥翠3

(1.国网济南供电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2.国网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 山东济南 250200;

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升了电力工程管理的效率,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为了满足电力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必须不断进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电力工程管理问题,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工程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管理;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对于社会生活,企业管理和个人都变得必不可少。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起着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是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石。基于此,文章首先从信息技术下电力工程管理概述着手分析,以此将其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阐述了出来,有助于电力企业日常的工程管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电子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下电力工程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对电力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开展管理工作,属于信息收集和加工、输入、输出的统称。信息管理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具体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储存等内容,需要工作人员对其予以重视。当电力工程进行信息管理后,会对电力项目工作效率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如何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相关信息得到高效管理,逐渐成为管理人员重要研究话题,同时也是电力工程管理主要内容。在电力项目管理工作中,其信息管理主要进行信息收集和加工等处理,和项目管理与风险、成本等存在直接联系,对此,项目管理内容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①电力工程运行前期,需要对项目管理内容进行编制,并对监理文件予以明确,通过工程进度与监理规划的制定,确保其更好应用于工程建设。②在电力工程施工前期,应进行施工单位的全面考察,同时根据相关合同条款、技术管理策略的制定,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制定,以保证施工技术得到有效监督与整改,从而发挥其最大价值。

二、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管理已经得到显著进步,而经济发展更是成为促进工程管理更好发展的关键,但是,其主要原因为:科学技术逐渐完善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工程管理取得显著进步,并在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中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电力工程管理中,工作重点是根据工程管理和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需要贯彻管理进行全部问题的具体展现和存储,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更好满足此要求,属于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对问题和情况进行信息储存,使其管理工作压力得到明显缓解,通过计算机的利用即可完成问题的整个分析工作,降低信息分析失误率,对电力工程管理准确性起到有效保障。现阶段,基于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寻找影响管理因素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及时解决管理部门相关工作问题,具有理想应用价值。我国开展电力工程管理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并在管理效率和准确度方面发挥一定促进作用。对于电力工程管理来讲,通过对问题和日常工作的全面分析,确保工程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促进电力工程的有序进行。信息技术作为新型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电力工程管理中,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因其应用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使其应用过程依然存在相应问题,急需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目前,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时,并未制定相应战略计划,使其应用过程频繁出现问题。②在信息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应用系统相对比较匮乏,致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受到不利影响。③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运用实际情况发现,普遍存在未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的情况,从而对工程管理的开展造成一定阻碍。若要保证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以促进电力工程管理的更好发展,则应根据此类问题制定相关措施,确保电力企业可以长远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力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为负荷预测提供依据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数据均来自与智能电表的反馈信息,将智能电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连接,可以在主站接入通信接口机,针对于与不同用电用户的类型,选择有效的通信信道,从而保证数据传递的及时有效,在实际的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要注重将用电用户的电源实现规模化分布,从而将用电信息上传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首先对上传的用电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类,将按照电容量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同时将用电时长等信息一并实现收集。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可以一并实现负荷干预。根据用电信息的数据,能够分析出电网负荷的实际量与需求量的差值,从而帮助供电公司调整供电系统的负荷值,有效延长供电网络的寿命。

2.为故障分析提供依据

通过将智能电表与电力公司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接,能够大大简化供电信息的收集环节,提高了整体的运作效率。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识别和筛选是系统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运行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通过输入标准值,筛选用电用户的类型,从而提高故障信息的分析效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最大程度的收集用电用户的既往用电历史,能够根据用户的用电历史信息,帮助用户制定合理的用电计划。另外,基于智能电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有效反馈,电力公司能够在用电高峰时进行节点监测,从而对于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旦发生供电故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提示,电力公司便能够根据数据异常的位置提示,合理调配维修人员,从而提高了电网维修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因电网故障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3.实现自动抄表和信息双向反馈

抄表是将电表数据记录和收集的过程,自动抄表能够有效的节约人力成本实现效率的提升。智能电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实现了信息的双向反馈,在基于智能电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中,能够将主站系统的数据,利用GPRS通信网,在集中器中予以过滤和筛选,以PLC电力线载波通信平台为转接平台,在入户时以多型转换器实现数据的集抄。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还提供了检验数据的功能,通过读取终端日冻结数据,以检测脚本为基础,从而实现了数据的真实有效。

4.网络信息的合理运用

在项目各方进行工作协调、信息交流时,其主要是以传统方式与模式为主,在效率、速度方面比较不理想,其原因为:除了需要了解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相关内容之外,还应对计算机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全面了解,此类管理人才过于匮乏。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对网络信息相关技术予以科学运用,通过对网络技术的了解,以便于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企业还应结合电力工程管理现状,对相关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积极开发,确保企业发展过程拥有较高科技力量。

结束语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们紧跟时代的发展,将电力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起来,在电力工程发展史上具有很大的意义。电力工程管理可以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保证其更好适应竞争市场发展需求,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需要工作人员予以重视,以实现电力企业生产效益、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蔺雪竹,时瑛,罗成.电力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J].电力建设,2006,11(27).

[2] 董丽荣.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4).

[3] 李鹏,马建华,蒋仲俊等.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22).

论文作者:吕晓平1,史英2,孔祥翠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电力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吕晓平1,史英2,孔祥翠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