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论文_班汉祥 吴悦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论文_班汉祥 吴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100875;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2

信息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手机普及和智能化、文化娱乐化、自媒体盛行为特征的新阶段。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与媒介的联系越发加深了,人对媒介的依赖空前加重了。社会影响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也因而进一步凸显。但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发展则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融入语文学科、渗透进其他学科、专开校本课程三种形式,无法完全满足现实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呈现快速增多的趋势。与实践相对应,理论研究主要关注课程设置、媒介素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内容三个层面,试图为媒介素养正名,推动后者的教育实践。其中,课程设置研究试图证明媒介素养教育作为课程的合法性,为媒介素养教育在学校既有的课程体系中开辟出专门、独立的空间。这类研究最激进和彻底,难度和阻力也最大。媒介素养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试图为媒介素养融入、渗透进其他学科铺平道路,而不改变现有的课程。这类研究相对保守和稳健,在实践中的收效也更大。教学内容研究最为具体务实,主要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不仅可以为媒介素养专设课程所用,也为媒介素养教育渗透进其他学科提供了借鉴思路和有效抓手。

无论是课程设置研究,还是学科关系研究,实质上都是在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走向。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需要新的阐释角度和理论支撑。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核心素养”不纠缠于具体的课程教学,而从教育的终点——培养目标和教育成果层面立论,这值得媒介素养研究者的关注和思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什么?它和媒介素养是怎样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能得到确认和证明吗?

一、核心素养的特征、目标等方面与媒介素养存在共性

核心素养的概括性描述是“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词含义丰富,它们既是核心素养的限定特征,又是其现实目标,还是其未来作用:所谓核心素养,是能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培养核心素养,是为了实现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核心素养,就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媒介素养在这几个层面上与核心素养高度相似,同样对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当代社会,是媒介的社会,社会生活充斥着媒介并被媒介所影响。媒介素养教育所培养的认识、使用、理解、批判媒介的能力,正是今天社会生活所迫切需要的。其次,无论是否上学,学生终身都会接触媒介,因而媒介素养是终身受用的素养。学生们不但生活在实在的学校环境中,还生活在隐性的媒介环境中;学成毕业之后,学生将脱离学校环境,而暴露于更加丰富、冗杂的媒介环境之中。漫长的人生中,一直陪伴着人类个体的,不是学校、老师和同学,而是各式各样的媒介。面对和处理这种现状正需要媒介素养的支持。

今天的媒介已经渗透到时空的各个角落。正因如此,媒介素养便自然成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而在这两个层面上和核心素养相融相通。

二、“信息意识”是核心素养体系对媒介素养的专门定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复杂的体系,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信息意识”是核心素养体系对媒介素养的专门定位。

从宏观定位和上位概念来看,“信息意识”是十八个基本要点之一,属于“自主发展”方面的“学会学习”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具体内涵来看,“信息意识”指“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而学界对媒介素养的说法更加多样。如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于1992年的定义是:“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又如传播学者鲁宾所言,媒介素养包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对媒介信息受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等方面强制作用的理解;还包括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

比较以上两个概念可以发现,二者在时代背景、能力的作用对象、能力内涵等方面高度相似而略有不同。时代背景方面,二者都是在媒介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而信息意识更强调今天“互联网+”等现实具体的媒介发展趋势。能力作用对象上,二者都关注信息,而媒介素养更为关注信息的载体——媒介。能力内涵方面,二者都注重对信息选取、理解、运用等多层次的能力,推崇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批判的思维,同时兼顾媒介伦理和信息安全。

因此不难看出信息意识和媒介素养的关系:信息意识的定义更为具体,而媒介素养的概念范畴稍大,二者基本上是包含的关系——信息意识属于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而相比其他十七个基本要点,信息意识又是最贴近、最契合媒介素养的一条。因此不妨说,作为“媒介素养”的近似概念和从属概念,“信息意识”是核心素养体系对“媒介素养”的专门定位。换句话说,“媒介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这一专门定位的设置,从国家教育政策文件的立场上,确证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媒介素养又能辐射到核心素养的其他层面

核心素养体系中各个内涵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统一的。媒介素养既能立足于“信息意识”,在核心素养体系中据有一席之地,也必可以辐射到核心素养的其他层面。从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来看,媒介素养是随处可见的。

文化基础方面,人文底蕴,包括学生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媒介素养中,学会鉴别信息源的信度,就是学生学习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时重要的、前提性的能力之一,而这种能力,在今天“情怀”泛滥、理性不足的媒介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这和媒介素养所强调的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批判的思维不谋而合。

自主发展方面,学会学习,包括选择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信息意识就是其中的基本要点。今天的“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指如何利用媒介来学习,而不受困于“知识鸿沟”和“数据海洋”。健康生活,包括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媒介素养会教给学生,面对媒介如何不沉迷、困惑,科学进行时间规划和信息识别,完善自我管理,赢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社会参与方面,责任担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媒介是学生接触社会和国际的重要渠道,学生对社会、国家、国际等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媒介影响很大。有了完备的媒介素养,才能有科学、正确、和谐的上述意识。实践创新包括问题解决和创新,而今天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解决,都需要付诸媒介。媒介素养既包括对问题解决的主要工具——媒介的合理运用,也能让学生从媒介的角度来培养创新意识。

综上,媒介素养辐射和渗透到了核心素养体系的各个层面。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参照,从各个角度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总之,核心素养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提供了新的阐释角度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婧 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与策略取向[J].教育探索,2017,(02),41-43。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余秀才 全媒体时代的新媒介素养教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02),116-119。

[4]蔡骐 李玲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09),120-124。

论文作者:班汉祥 吴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论文_班汉祥 吴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