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是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瞭望
7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基本上是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工业化程度高,能向大众市场提供大批量、系列化、多品种的产品,生产速度和市场占有率极高。70年代以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受到挑战,福特主义那种速度型的规模经营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为此,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新的历史转变,把原来以追求数量和速度为特征的福特主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以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为特征的后福特主义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作法是:
(一)不断更新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
发达国家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任务。从70年代开始,它们又着手对钢铁、汽车、造船、化工等工业部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技术改造。新一轮技术改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应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将信息技术推广到各个部门和领域,使传统工业部门再工业化,整个国民经济向更高的技术层次转化。
美国战后将战时为军事服务的高科技迅速转为民用,用电子、核能、火箭、涡轮式喷气发动机、化学合成材料等新技术武装民用工业部门。近年来,美国政府允许企业在会计制度上采用加速折旧法,对投资实行课税减免,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美国企业界对生产性耐用设备投资的积极性很高,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设备更新。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改造老企业的比重超过一半,所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普遍实行大规模更新,新式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
德国在战后重建中,特别注重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运用当时的最新技术,更新机器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1982年10月科尔上台执政后,大力调整科技政策和出口政策,发展新的科技型工业部门,通过科技产业化,加速产品更新换代。近年来,德国政府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开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通过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德国整个社会生产由原来比较陈旧的设备、工艺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渐转移到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上来,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使经济发展由数量—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二)注重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有60%左右来自科技进步,有的则达到80%。发达国家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科技贡献率,主要是因为它们重视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首先,发达国家及时确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重点。美国政府于1991年4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国家关键技术》的报告, 确定了要大力发展的22项“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材料、制造技术、信息与通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航天航空与地面交通、能源与环境等。日本选择了100 项将对21世纪日本产业和经济有较大影响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开发。英国政府1995年5月宣布,将科研投资重点转移到信息、 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领域。德国把生物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作为今后的科研重点,并计划到2000年,生物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
其次,不断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内,科技研究经费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其研究与开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在2.6%—3%左右,如美国为2.56%,德国为2.57%,日本为2.96%;按人均投资计算,1994年日本为1000美元,美国为700多美元,欧盟国家为300多美元。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企业界大幅度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1991年美国900 家大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资达794亿美元,占美国当年该投资总额的40%;1991 年日本企业界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已占全国该投资总额的75%,而且近年来还在继续增加。
再次,加强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横向联系,组成新技术开发托拉斯。如美国几家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联合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公司,该公司又与20多所大学联合起来,对半导体40多项科研项目进行攻关研究。美国还成立了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公司,其任务是联合有关大公司对风险大的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进行共同开发。这种加强联合,组成托拉斯的方式,是发达国家科技研究与开发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应用。
最后,政府重视对科技发展的宏观管理与协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达国家的政府首脑一般都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负责协调科学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有关政策。为了使科研成果迅速进入市场,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技术转让网络。政府特别鼓励中小企业不断应用新技术和革新生产方法,倡导国家实验室与民间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实现军转民、军民技术结合,由此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通过积累和兼并,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提高规模效益。
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通过资本积累和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形成许多多头垄断大公司和跨国大公司,以此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进入90年代后,大型企业跨国联合,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已成为一股潮流。美国1994年前8 个月企业兼产总金额为1716亿美元,1995年前8个月则上升到2700 亿美元。在全球500家最大企业排行榜上,美、日、英、德、法5 国就有384家,占76.8%,其中美国名列榜首,占157家。 发达国家大型企业实行跨国联合、多种经营,既可以分散经营,扩大经济活动空间,形成更大的规模经济,又能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而不断稳定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改进生产与经营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不仅使传统产业获得新生,使之趋向高档次、高效率、高产出和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而且也使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方法得到更新。在信息化和计算机普及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由职能管理转向产品管理,公司管理体系围绕有明确目标的若干个核心工序建立起来,这种同产品生产和对顾客服务密切联系的“横向型结构”管理方法,在通用电气、杜邦、克莱斯勒、摩托罗拉、伊斯曼等大公司得到推广应用。日本的丰田、松下、东芝等大企业也相继合并和精简机构,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节省开支,提高效益。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逐渐改变大量生产单一产品的经营方式,开始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的“精益生产”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