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新学校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联盟为例_校本研修论文

建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新学校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联盟为例_校本研修论文

建立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新学校计划教师专业发展联盟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师论文,联盟论文,专业论文,贵州论文,为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5-0046-06

校本研修是学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制度,为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和学校都在大力推动建立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制度。然而,在实践中受校内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校本研修呈现出“收益递减”的现象并很快进入高原状态。为破解校本研修难题,我们在贵州11所高中组建了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将校际交流与校内研修结合,形成新的校本研修制度,这样的制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一、校本研修制度的实践困境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1]”校本研修具有众多的优点,被认为是现阶段推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2],校本研修的思想在实践中也得到充分的认同与重视。但正是校本研修的优点也带来校本研修本身的局限,使得校本研修具有难以克服的矛盾——收益递减的问题。为提高校本研修的成效,虽然一些专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组织策略[3],但现实中校本培训仍然反映出众多困难和问题。

目前校本研修被广泛接受的形式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在校本研修实践中人们发现,当校本研修刚刚实施的时候,各方面的热情很高,收益很大,类似下面的体会与感叹时常可以听到:“听到同事介绍自己的教学做法、体会和经验的时候,总会感觉兴奋,有那么多好的经验以前没有机会学习,这次一定要好好学习”;“当学校要求个人反思的时候,总会认为确实有道理,经过几次认真的教学反思就会发现,个人反思确实可以很好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专家的报告和建议总是新鲜和令人兴奋的,充满哲理和智慧”。

但很快教师们就发现,经过几次交流之后,所谓同伴互助、交流就那些东西,很快就失去新鲜感,越来越感觉没有收获,而且有时言语把握不好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个人反思能够很好坚持几次,但很快,繁重的教学任务、琐碎的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的各种事务,每一天的应付都已经很困难了,经常是感觉坐下来喘口气都不容易,个人反思有心无力,学校要求急了就从网上或什么地方找点东西应付了事。专家报告听多了很快失去神秘感,原来就这些东西,好像也不能直接解决我的现实问题。总之,随着校本研修推进,交流次数的增加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研修能够学习的经验、理论来源都趋于递减的状态,逐渐失去“势差”,呈现所谓“萝卜烧萝卜”的情况,导致教师逐渐生出厌烦,制度渐成形式,一些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就像河流流入沙漠一样,不知不觉中慢慢找不到了。为此专家很早就提出,校本研修必须重视专家引领,应当尽量构建合作学习的研究主体[4]。

校本研修中的“收益递减”,最根本是由于“信息势差”的逐渐丧失,类似于物理学上“熵”值的变大导致差异性降低、动力丧失。因此,维持校本研修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持续的“新鲜感”,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就像溪水一样,虽然不够激烈壮观,但总是常流常新有新的东西。

解决校本研修中知识与经验的持续更新机制是破解“收益递减”问题的关键,教育教学知识与经验的不断更新主要的途径不外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学校内部看,通过不断挖掘教师的教学经验、营造更好地交流氛围、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在交流中生成、在研究中生成、在自我感悟与反思中生成,这些都可以不断形成新的知识与经验,能够有效延缓“收益递减”的速度,但这样的工作会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

从学校外部解决知识与经验的途径与方法很多,外部信息的注入本来就是校本研修的要求,通过学习书面资料和信息、外请人员介绍、外出参观学习等都可以有效注入外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但这些知识与经验的注入通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外部的书面信息只能有限表达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大量有效信息无法同时传递,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总会“纸上得来总觉浅”,难以与特定的教学情景充分联系。而教育是高度情景性的活动,无法联系特定的情景就难以真正理解与把握。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听取介绍,虽然增加了实地感,但成本较高,往往只能满足少部分教师的需要,请到学校的报告同样受到资源、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如何获得一种低成本、可持续、大信息量、与自己学校相近的教学知识与经验是推动校本研修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

从现实来看,建立区域校际之间的教师专业发展联盟似乎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专家提出“校本教研将由单一的以校为本向校本教研、学区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教研网络转变,使校本教研成为跨学校、跨学区的区域研修网络”[5]。把一定区域内不同学校的校本研修网络进行贯通,形成区域校际之间的校本研修网络,通过网络的放大与校际协作,解决校本研修中知识与经验导致的“收益递减”问题:

第一,将校本研修从基于一所学校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放大到多所学校,教育教学的知识与经验得到大大扩展。现实中每一所学校独立运行,对其他学校的理解和认识是有限的,甚至一些邻近的学校也会“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教育教学知识与经验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化的知识与经验是校本研修极其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学科教学方面,一所学校同一个备课组的教师人数有限,本来相互之间就比较熟悉,研修难以有持续的新意,扩大到校际之后,同一个学科教师的群体大大扩大,教育的知识与经验得到大大丰富。

第二,建立校际之间的校本研修网络,能够利用合力充分节省资源,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知识与经验是可以复制传播的,尤其现代信息技术更是大大降低了复制的成本,校际教师发展联盟不仅可以共享不同学校的知识与经验,还可以通过成本分担的方法购置、聘请优质教育资源,在复制中共享,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有效性。

第三,校际之间的校本研修网络是推动校内校本研修的重要力量,通过联盟的集体规范行动,可以发挥校内各部分、各学科的作用,将教师专业发展这样的学术性活动更多通过民间学术组织的“学术权力”来实现。相比较完全依赖学校的行政权力,这样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更容易为教师所接受,更有亲和力,降低了反对的阻力。

二、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组织形式

按照上述的思想,2006年下半年我们酝酿并全面设计了贵州省高中学校的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由贵州省教育干训中心牵头,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的支持下,把贵州一批高中学校的校本研修体系结合起来。2007年1月正式建立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共同推动校本研修的发展。经过近三年的运行,联盟取得显著成效,很好解决了校本研修的“收益递减”问题。

1、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成立

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是以贵州新学校计划的11所项目学校为基础成立的,“贵州新学校计划(GZNSP)”是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和贵州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共同合作的西部学校发展项目,该项目由贵州11所普通高中自愿组成学校发展联盟,共同在专家指导下实施学校改进,把最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与专家多年开发的学校管理技术方法结合,充分运用华东师大的专家力量和教育部中学校长中心的平台,组织上海及全国的专家指导西部学校改进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探索一条西部学校立足现状通过联盟推动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贵州新学校计划”采用联盟理事会制度,理事会由联盟学校的校长和项目专家组成,理事会推举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担任首席指导专家并组织了专家团队,理事会下设各学科教学委员会负责11所学校学科联合教研。项目自2007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实施了学校发展规划、学科教学高峰论坛、骨干教师培训、中层干部培训、联合教研与联考、德育创新工程、教育专家到校指导和特级教师进校园、教学微技能研究、课堂改进工程、备课组达标建设、协商性学校管理评价、校本研修体系建设、高中新课程推进联合体等项目,这些项目得到学校的高度评价,11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该项目的实施在贵州全省引起极大反响,实施近三年,项目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项目所形成的西部学校联盟发展、东西部学校互动发展、专家联盟指导、联盟学校校际交流相互学习等经验与做法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影响正在迅速扩大。

“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作为项目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建立在项目“教学委员会”基础上,通过各学科的“学科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组织落实,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很好解决了校办研修中的“收益递减”问题,为项目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注入活力。

2、校际教师发展联盟的形成与运行机制

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在学校内部以各自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为基础,将日常的教研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与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实现无缝对接,在各校坚持原有校本研修制度的同时,运用校际教师发展联盟推动校本研修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在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层次,组织与决策机构为“联盟教学委员会”,由项目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组成,该委员会受“贵州新学校计划理事会”领导。联盟教学委员会选举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负责联盟学校的教学、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三方面的工作。

在“联盟教学委员会”下面设立各学科的校际学科教学委员会,每一学校该学科的教研组长参加“学科教学委员会”,同样采用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形式,各学科教学委员会组织校际本学科的集体教研、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联盟对教学委员会的工作有总体部署,各学科教学委员会在校际教学委员会讨论批准的基础上按照各自的计划从事相关工作。由联盟负责与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的沟通交流,专家委员会负责引进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联盟内部通过共享实现优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校际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活动形式

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运行近三年,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制度完善方面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专家组织到各校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将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全面纳入学校规划中;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盟学校之间的组织交流、参观学习,共同分享不同学校的经验;三是运用集体的力量,将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贵州,并在联盟学校范围内充分分享;四是在专家组的支持下,组织联盟学校到全国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建立与全国各地优秀高中的广泛联系。

三、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运行

贵州新学校计划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通过各种形式发展校本研修制度,推动建立在校本研修制度基础上的学校发展机制创新,利用联盟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1、组建校际教学指导委员会

在教学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截至目前高中各学科全部建立了“校际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定期活动,共同拟定各学科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将教学、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统合到学科教学委员会的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并对各项目学校的校本研修、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2、分学科举办学科高峰论坛

每年两次校际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项目学校的“春季学科高峰论坛”和“秋季学科高峰论坛”,学科高峰论坛主要是汇集各项目学校本学科的教学骨干、学科教学负责人,共同交流学科教学的实施情况,拟定校际之间学科共同的教研计划、实施专题问题研讨、讨论本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春季论坛还包括了高考准备的信息与经验交流,秋季增加了学年教学计划与进程的研讨。每一次学科论坛都会从全国各地聘请著名的教育专家、该学科的特级教师,参与交流点评指导并作专家报告。另外,每一次学科高峰论坛都会围绕学校校本研修中的特定问题组织研讨交流。

3、校际组织“同课异构”的听评课活动

结合学科高峰论坛,每一学科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观摩,实施“同课异构”的教学交流活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前拟定公开课交流的内容,所有11所项目学校的与会人员都要进行准备,利用论坛承办学校的场地和学生,现场抽取上课的学校,抽到哪所学校就由哪所学校的代表上课,其他人观摩听课,听课结束后所有人共同研讨这节课。由于提前都对这节课有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的研讨常常十分热烈而且成效显著。

4、学科联合教研

学科教学委员会联合组织项目学校的教研活动,2007年推动了“导学稿”的校本化开发与运用,2008年推动教学微技能的研究与学习,2009年推动目标导向的教研与教学评价改革,有重点地推动大家普遍认同的教改教研内容。由于充分尊重与结合了各自学校的实际,这样的活动受到学校的高度欢迎。

2008年部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试行学科联考制度,取得了很好的经验。目前一些学科委员会在组织实施共同研读教材、研究课标与考纲,研究单元目标的设计。各学科结合学科高峰论坛,每一次高峰论坛都要提交本校该学科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一节课、3套试题和相应的学科教学资料,在会议期间抽查研讨并全部复制,每校“带1份来带11份回”,通过“一换十一”大大丰富了校本研修资源,足够一个学科整学期教研的需要。

5、建立校际教师专业发展基地

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项目学校校本研修资源的作用,联盟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制度,在申请与评审的基础上在项目学校建立“贵州新学校计划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类似“流动站”。评审指定一批名师作为基地的指导教师,其他学校的青年教师可以申请到这样的基地短期学习,甚至跟着师傅顶岗上课。针对不同学校学科优势不同,联盟积极倡导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短期交流聘用,短期相互交换顶岗上课,相互学习不同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建立学科教师稳定的联系。

6、推动教师教学指导纲要建设

为帮助各校完善校本研修制度,联盟推动各校在推行教学微技能研究的基础上,按学科建设教学指导纲要。即每一所学校都推动各学科总结概括、实践尝试各种教学微技能,总结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在广泛征集、实践检验、提炼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每一学科有关教学方法、技能与技巧、注意问题的教学指导建议,将这样的建议组织形成各学科的教学指导纲要,用于本校教师教学的参考,也用于校际交流。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

7、联盟组织教师培训与外出学习

充分发挥联盟的优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推动教师的学习与提高。在目前西部地区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由一所学校无论请进来还是走出去组织教师研修都是十分困难的,往往难以负担相应的费用。为此采用联盟组织的形式,由联盟出面组织教师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联盟学校共同受益;每一学校派出部分教师,联盟共同组建培训班送教师外出学习。近三年每年都组织高三毕业班骨干教师赴上海等地游学(培训与旅游结合),备受欢迎。一个学校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但联盟的力量就大了很多,通过联合行动,大大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资源。

8、推动联盟备课组建设

经过多次调研我们发现,目前高中普遍实行了备课组制度,备课组对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2009年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重要工作是推动各校备课组的建设。专家组为此开发了《备课组建设指导纲要》、《星级备课组评审办法与指标体系》等规范,推动学校通过备课组的达标创建实现备课组的不断发展提高,把备课组建设作为学校校本研修制度最重要的支撑。

9、建设校际共享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库

校本研修中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欠缺是一大瓶颈,在西部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更是这样。为此贵州新学校计划的教师专业发展联盟把推动各校校本研修资源库的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专家组组织了华东师范大学的部分研究生进行校本研修资源库的建设,广泛收集国内外的各种电子资源,共同建设联盟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中心,项目学校无条件共享。项目专家组推动项目学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指导项目学校采购图书资料、引进教育教学经验与方法、建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机制。

四、推动校际教师联盟发展的实践反思

联盟发展经过近三年的运行,真正达到了教师满意、学校满意、教育行政部门满意,不仅实现了项目学校的迅速发展和质量提升,联盟部分资源还扩展到更大范围共享,对推动各项目学校周边学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虽然当时联盟规定项目学校在三年的周期里可以随时退出,但没有一所学校推出。2009年底计划的三年周期届满,项目学校一致提出来再实施下一个三年的周期,继续运用联盟推动各自学校的发展。总结联盟发展的实践,我们认为以下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1、校际教师发展联盟需要与校本研修制度有效嵌合

校本研修制度需要克服知识与信息短缺导致的“收益递减”,校际教师专业联盟能有效克服这样的不足,但如果联盟不能与学校已有的校本研修体系相结合,这些知识与信息就难以在教师发展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是教师专业发展联盟成败的关键之一。

2、联盟应当以学科为基础,依靠并努力调动学科积极性

学校的教师主要是学科教师,教师的教学经验性知识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教师专业发展联盟需要把推动教师一般教育规律的学习与掌握作为重要内容,但如果不能深入到学科中,就难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也就难以与校本研修制度有效对接。为此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应当建立学科的教师发展组织,将工作的重心落实到学科中。

3、分享优质资源,以交流为基础推动校际研修

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最大价值在教育教学知识与经验的差异性,通过这样的交流在分享中生成教师个人的专业经验。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应当十分重视分享与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共享中大大降低学校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本,在分享中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创造和生成。

4、校际联动推动校本研修制度建设

校本研修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外部的约束与支持,教师发展联盟将推动学校校本研修制度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为此,不仅开展了备课组建设活动,还把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作为联盟的重要任务,各项工作充分考虑与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的接轨。

5、建立联盟退出机制

作为一个民间的教师专业发展联盟,本身没有强制力,主要靠会员的承诺与自律实现联盟的有效运行。为保证学校和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确保活动的成效与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建立了退出机制,每一次重要的联盟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都会组织实施各种形式的评价,当有学校在某项活动中得到的负面评价多的时候联盟对相关学校提出警告,如果不见好转该项活动将暂时停止该校参加类似活动的资格,当一所学校遭遇停权达到一定次数的时候,就要求该学校退出联盟。这样的退出机制形成了重要约束力量,保障了组织活动顺利进行,不过直到目前还没有学校为此而退出。

6、联盟的组织模式关系联盟的成败

组织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联盟成败的关键,所有的联盟活动应当服务于各校教师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如果不采取切实的组织形式,就难以达成联盟的组织目标。

7、必须有专业支持力量,重在为学校提供欠缺的校本研修资源

专家支持与参与是教师专业发展联盟成败的另一关键因素,专家不仅起到引领与指导作用,还可以引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学校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大大丰富联盟运行的效率,丰富校际交流的知识与经验。

建立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对于破解校本研修中的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三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样的做法具有很高的现实可行性,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成效,具体的运行模式仍然有待不断完善,相信这样的思路将可以为我国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创新和完善带来新的启示。

标签:;  ;  

建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新学校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联盟为例_校本研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