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建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很难进行纠正。为了避免钢筋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要求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基于此,本文论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常见的缺陷以及如何做好施工质量管理。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作用;质量
引言
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是保护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破坏的关键,但它同时也受到弯矩、剪力和轴向力的作用,并且也受到钢筋变型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构件需要有适当厚度的保护层以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安全性。
1、钢筋保护层的作用
1.1、粘结锚固性能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能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受力,发挥设计所需要的强度。钢筋混凝土是由非匀质材料-混凝土与匀质材料-钢筋组成,在荷载作用下共同受力,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起主要作用。如果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握裹力,就会丧失其共同工作的基础。因此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钢筋必须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在设计中要求保护层的最小尺寸应大于或等于受力主筋的直径。
1.2、维护结构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能保护钢筋在设计年限内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国内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保护层厚度减小1/4,构件的抗碳化年限就减少约1/2。混凝土材料的碱性可以在钢筋表面生成一种能阻止钢筋锈蚀的钝化膜。随着它与空气的接触,逐渐发生化学反应而碳化导致碱性削弱或消失。致使空气中的水分和侵蚀气体渗透到混凝土保护层中去,使其丧失保护作用,形成钢筋锈蚀。因此,保证保护层厚度,延缓碳化层到达钢筋表面的时间对确保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3、保护钢筋不受火灾高温的破坏
保护层的厚度与建筑物的耐火性有关,保护层具有一定厚度,可使建筑物的结构在高温条件下或遇有火灾时,保护钢筋不因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导致结构急剧丧失承载力甚至倒塌。
2、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缺陷
对于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控制较差的工程,板上、下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不符合要求,有部分工程在拆模后板底出现露筋现象,板底部钢筋几乎没有保护层;通常情况下,在对钢筋砼保护层进行浇筑前,钢筋的绑扎位置都较准确,而到浇筑和浇捣阶段,位置就会发生变化,钢筋就会弯曲变形,造成的原因就是人为或机具踩压,从而导致无法保证保护层的厚度要求;因现浇楼板上部负弯矩筋的刚度较差,马凳数量过少,在钢筋绑扎、电线管布设过程中,人员踩踏导致板面钢筋下陷,导致保护层厚度增大;板下部钢筋多数采用砂浆垫块,也有采用花岗岩碎块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砂浆垫块强度低,容易压碎,施工时易出现垫块偏位与脱落现象,保护层垫块起不到相应的作用;上部钢筋保护层过大将直接影响楼板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支座处的抗弯承载力将明显下降,对于设计富余量不大的楼板,将直接导致承载力不足;板下部钢筋保护层过小,将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如果钢筋锈蚀,严重时将直接影响安全性;箍筋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重要保证,如果上部钢筋保护层过大,就会造成上部裂缝或断裂,梁柱箍筋保护层厚度偏小;对柱或墙内的钢筋保护层进行浇筑时,没有及时调整发生移位的钢筋;错误的砼垫块厚度。导致砼保护层厚度未满足要求的原因很多,以上仅针对主要引发的原因进行阐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质量控制
3.1、施工准备
在开始浇筑混凝土之前, 每一个施工单位要求对保护层的厚度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避免施工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习惯放置一些垫块,根据要求依据规定的位置进行钢筋的绑扎, 并进行保护,避免人员对其进行踩踏。在施工标准的要求下, 对混凝土表面和其顶面的平整度进行控制, 禁止应用垫层厚度来混凝土表面进行找平。在施工之前应该处理好当前问题, 进而控制好保护层的厚度。
3.2、钢筋下料加工的控制
在实际中应该严格依照图纸和规范的具体要求,对其做好钢筋放样,进而检查已经成型的钢筋,一旦工程较为复杂之时,应该依图纸来对主筋以及副筋位置合理进行安排,避免因为筋数多,造成了对保护层的位置进行挤占。而对悬挑结构负弯矩钢筋, 则应该严格控制好钢筋的具体位置,避免出现踩踏钢筋以错位等等问题。
3.3、钢筋配置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计算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核心,也是钢筋与混凝土是否能够完美结合的关键。配置钢筋需分别注意钢筋和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压强度,根据设计规范合理选择钢筋面积和钢筋组合形式,避免发生构件的少筋和超筋现象,少筋会导致构件的突然破坏,对人身安全威胁较大;超筋会加速混凝土保护层的开裂速率,加速混凝土的崩塌。构件连接点处的钢筋设计需要更加注意,由于连接点处钢筋会利用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搭接处的钢筋直径会占用一些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尤其是在受力钢筋一侧的混凝土保护层,受拉力较大,需要足够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与钢筋配合以抵抗弯矩。针对此类问题,须对连接点处的钢筋布置设计进行优化处理,主要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保证结构不发生超筋现象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单根钢筋的截面面积,从而减少钢筋在同一剖面上布置的行数,为其他方向的钢筋提供布置空间;第二种方法是在不影响建筑整体结构和建筑内部宜居性的条件下,适当的增加构件的纵向高度,为其他方向的钢筋提供搭接空间,但同时要注意构件尺寸增大时很可能导致少筋混凝土构件的产生。
3.4、控制砼保护层厚度的措施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该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 做到事前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管理措施, 确保混凝土的厚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中。在施工开始之前,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施中保证控制作业的质量。进行混凝土浇筑之时, 实现质量检查以及纠偏措施同时进行,并且对管理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避免出现踩踏钢筋问题。 对板类混凝土保护层在浇筑之时, 要求搭设马道可以方便工人进行操作,混凝土应该浇筑在板中央或者是大梁上,确保混凝土向负弯矩钢筋以及地板间之间进行流动。应用铁锹等等设备把砼铲入负弯矩钢筋以及底板之时,应避免混凝土压倒负弯矩钢筋。 对马凳的传统形式进行改造, 指的是两个以上的挂钩将其增加到马凳之上。 将马凳的支脚可以在钢筋上进行绑扎,将其压倒下层的钢筋网片之下, 保证其均匀布置, 在负弯矩钢筋部位比较多的地方施工之时, 为了避免钢筋发生错位,负筋应该应用具有支脚的架管将吊起。在抹面之时,将架管取出, 将其修补平整。板下层钢筋网的垫块, 应用现场制作砂浆垫块,其强度必须满足相关标准。在对梁柱钢筋保护层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柱的钢筋上弹出一个50cm的线当做表面的标高, 进而避免混凝土的厚度超差。在对梁柱钢筋下料之时, 严格控制钢筋的切割尺寸, 一些形状较为复杂的钢筋, 应该做到提前放样。 一旦钢筋保护层其设计厚度高出了标准,应该同设计单位之间进行沟通,进而提出变更通知或者是相关审核要求。而在对骨架钢筋绑扎时,要求对齐钢筋的端部进行位置标记,避免骨架出现扭曲以及偏斜问题。
4、结语
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属于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就不能进行修改,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强化责任心,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合理控制砼结构保护层的厚度,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使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切实提高保护层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源.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与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
[2]申婷婷.分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J].四川水泥,2016,(02):44.
[3]崔俊阁.钢筋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J].建筑工人,2016,37(03):12-13.
论文作者:熊兴涛,申为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钢筋论文; 保护层论文; 混凝土论文; 厚度论文; 弯矩论文; 垫块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