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高级中学)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高中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dwbyd18011611)研究成果”
摘要:小说类的多文本读写结合,通过整合教材资源,从课内到课外,根据教学需要构建不同议题,进而有目的地对学生阅读、概括和写作水平进行指导。
关键词:多文本;一篇带多篇;整合;议题
多文本通过一篇带多篇的形式,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从而有系统、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在小说教学中,单篇小说篇幅较长、内容过多、内蕴较深,探究起来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多篇了,因此在多文本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找到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议题,然后根据议题进行仿写或者创作。我对小说类文本读写结合的策略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以人物为议题展开阅读和写作。
以人物为中心的小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是比较常见的,针对此,多文本的读写结合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学习《祝福》时,选取《变色龙》、《孔乙己》,通过选取人物描写的片段找出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通过多篇,学生不仅能感受祥林嫂、奥楚蔑洛夫、孔乙已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还掌握了肖像描写对于交代人物身份、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也对学生创作有着借鉴意义。
女性形象在文学长河中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所以在学习了戏剧单元后,我有意识让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窦娥、鲁侍萍,然后和小说中的林黛玉、祥林嫂等女性放在一起,选取其中两三个进行比较,学生能从经历、性格、反抗性等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认识的深度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以环境描写为议题展开阅读和写作
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认识,受初中小说学习篇目较少的限制,积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仍留于概念化的理解。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并未有深透的把握,通常能够判断出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却难于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对环境描写的分析、对小说中的人物与环境描写关系的理解也停留在概念化的“经验式阅读”。为此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扎多尔诺夫的《第9车厢》放在一起阅读,让学生重点勾画各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用不同的标记,分辨各篇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然后通过合作探究,归纳整理后形成判断小说环境描写的阅读策略。进而运用于新的学习实践活动和写作中。
三、以主旨探究为议题展开阅读和写作
主旨是小说的灵魂,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传达出来的对人生的独特的体验、诠释和评价,各要素都为更好地传达主旨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主旨是阅读小说的关键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题把握了,在作文写作素材的运用上就得心应手了。因此在学习《老人与海》时,将辛格的《山羊兹拉特》和余华《活着》(节选)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苦难对人生的意义,不管面对不可征服的大自然还是贫穷疾病、战争等,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去面对所伴随而来的苦难与坚毅的考验。这样对学生的人生观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下面是学生作文的片段:
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狂暴的波浪所吞没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死一样宁静的孤夜压弯脊梁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所谓绝望,不过是他手中随风而扬空的屑粉;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他会在失败中拯救自己,在成功中摆正自己,在红尘的沧桑中升华自己,在多舛的命运中坚定自己。
四、以艺术手法为议题展开阅读和写作
文学是一门艺术,小说家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才能恰如其分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实际与教学的需要对小说的理解、赏析、扩展离不开对小说的技巧的解读。如《老人与海》重在阐发对人生的思考,无论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将《祝福》和约翰•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冯骥才的《快手刘》组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写作视角的角度展开,这三篇小说的共同点就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故事情节。“我”是故事的见证者,能够更好地表现主人公形象和主题, 使故事更具真实感。这样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尝试对小说的创作。
也可以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项链》和刘建超《影子》组合,探究小说“伏笔”这一艺术手法,让学生理解通过细节描写、人物语言、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等把作品构成血脉一贯、此呼彼应的艺术整体。
五、单元整合找准读写结合点
人教版高中选修《外国小说鉴赏》在教材编排上把小说的基本元素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元素。从八个角度解读、欣赏小说。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些元素增加一篇中国现代小说进行教学,一篇带多篇,这样对各个元素会有更深的理解,也增加了阅读量,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这些元素的作用在具体的小说阅读里运用,然后进行有依据的写作训练,达到学以致用,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有机结合。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读会”到“会写”。小说类多文本的读写结合点很多,但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起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M]中国教育学刊出版社,2013
[2]林治金.富有特色的“读写结合”实验 [J]山东教育,1996,
[3]沈秀芳.读写结合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5)
论文作者:阮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