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西柳州 5450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循证护理,实验组应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月发现,实验组情感职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胆瘘、腹痛、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6%,与对照组的6.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以及个体化护理模式均有助于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个性化护理在改善患者情感职能方面效果突出,建议临床结合两种护理模式的优点,不断提高肝胆外科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循证护理;个体化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是医护人员按照既定护理计划,明智、审慎并且准确地将科研结论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患者主观愿望,获取医学证据并指导临床护理决策的一种护理模式,其理论依据源自循证医学。个体化护理则是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1]。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两种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希望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4例)与实验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4.6±5.1)岁;其中24例为胆囊结石,16例为胆囊炎,4例为肝脏恶性肿瘤。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34.9±4.8)岁;其中25例为胆囊结石,17例为胆囊炎,2例为肝脏恶性肿瘤。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以术后护理为主的循证护理模式:术后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防止头部用力,监测患者颅压变化;术后做好肠道护理,视具体情况给予开塞露以及缓泻剂,确保大便通畅;护理期间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落实科室感染防控制度;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及时开展对症护理。患者住院期间应接受必要的心理干预,以改善内心抑郁、焦虑以及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耐心劝慰患者,讲解药物服用要点、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使之严格遵医嘱配合治疗。
实验组采取个体化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以个性化服务为主,着眼于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的机体情况变化以及个体护理需求开展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患者性格特点以及情绪变化,按照患者性情行为表现和恢复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引导患者自我疏导,及时克服不良情绪。针对病情严重者,应提前做好抢救应对工作。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2]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共包括角色功能、情感职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六项指标,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统计患者术后恢复期的胆漏、腹痛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_)±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3月内生活质量各指标对比见表1。
术后随访3月发现,实验组情感职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模式基于循证医学不断发展,这一护理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较为普遍。在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多方考量,谨慎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制订合理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主要包括如下三个要素:①最适宜的、具备可利用性的护理决策依据;②护理工作人员临床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护理技能水平;③患者病情、主观意愿以及价值观[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循证医学能够有机结合护理研究与实践,其基于护理研究来指导临床护理行为,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根据个人经验或者直觉开展护理操作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并且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临床医疗干预,重视护理问题与应对措施的总结,要求其采用标准语言描述护理问题、干预对策以及护理结果。临床研究[4]表明,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放疗肿瘤患者心理恐惧,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从而保证放疗质量。
个体化护理是当前经济不断发展所催生出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其主要针对患者多元化护理需求并着重予以解决。在个体化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疾病情况、家庭社会以及个性特征等多项指标予以综合考量,并结合患者性别、文化水平、家庭社会关系、年龄、经济条件以及个人生活习惯开展个体化护理[5]。在现代护理发展背景下,个体化护理模式是对人文特征以及护理人文关怀的切实体现,其充分印证了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的护理理念,突出了个体化以及人性化特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随访3月实验组情感职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护理模式与个体化护理模式效果相近,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以及个体化护理模式均有助于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个性化护理在改善患者情感职能方面效果突出,建议临床结合两种护理模式的优点,不断提高肝胆外科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斐斐,卢彩霞,陈萃等.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3):9-12.
[2]陈琼,章华丽,董咏梅等.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7):3468-3472.
[3]徐仿,杨春艳,张萍等.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228-4229.
[4]王丽军,王朝娟,宋润珞等.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35-137.
[5]孙雯,侯小娟.扁平化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运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39-1041.
论文作者:银尉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患者论文; 个体化论文; 术后论文; 肝胆论文; 实验组论文; 模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