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薹贮藏病害及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蒜薹论文,病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蒜薹在贮藏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薹苞膨大、薹梢霉腐、薹茎腐烂、薹茎老化、薹基抽空、低氧伤害和二氧化碳中毒等。
1.薹苞膨大
薹苞变黄变大,严重时苞片开裂,长出气生鳞茎。
引起薹苞膨大的原因:采收时间过晚、采后入贮不及时、贮藏温度过高、贮藏环境中氧气浓度过高等。
防治方法:适时采收、采后及时入库、保持库内适宜而稳定的低温,选用合格的硅窗袋以维持适宜的氧气浓度。
2.薹梢霉腐
薹梢变为黑褐色,表面有霉菌斑点,严重时菌丝连接成片,菌丝初期为白色,后期为黑色。
引起薹梢霉腐的原因:采后在高温环境下放置时间过长或入贮后贮温较高,使薹梢变黄衰老,抗性下降;贮藏过程中湿度较大,氧气含量过高或者入贮后库温频繁波动,使袋内结露水增多,促进微生物活动,使薹梢霉腐。
防治方法:薹梢霉腐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具体操作如下:
①蒜薹采后尽量缩短在高温下放置的时间。②入贮前剪去薹梢变黄的部分。③入贮后保持适宜而稳定的低温。④维持适宜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⑤蒜薹在预冷过程中,用蒜薹保鲜剂处理。⑥蒜薹装袋后,待品温降到-0.5℃时再扎口。⑦在贮藏过程中,于9月中旬用蒜薹保鲜剂熏蒸。采用上述方法可有效地防止薹梢的霉腐。
3.薹茎腐烂
薹茎软烂,变色,水浸状,严重时有霉菌产生,闻之有恶臭味。
引起薹茎腐烂的原因:库体消毒不彻底、蒜薹采后在高温环境下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捂包伤热、入贮前加工整理粗放,将带有蒜叶的病虫害和机械伤的薹条混入库内、贮温较高,波动频繁、氧气过低或二氧化碳过高造成气体伤害、贮温过低造成冻害。
防治方法:蒜薹采后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迅速加工入库,加工时剔除杂质、有病虫害和机械伤的薹条,入库前将库体彻底消毒,保持库内适宜而稳定的低温,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3%~8%。
4.薹茎老化
蒜薹薹条变黄、变硬,纤维增多,折而不断。
引起薹茎老化的原因:采收过晚,采后在高温下放置时间过长,贮藏温度较高,氧气浓度过高等。
防治方法:适期采收,及时入库,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氧气浓度。
5.薹基抽空
蒜薹基部失水萎缩,呈圆锥形空洞向内收缩。
引起薹基抽空的原因:蒜薹在采收前浇水、采收时间过晚、在雨中或雨后采收、入库前遭受日晒雨淋、采后入贮不及时、贮藏温度过高而相对湿度过低、贮藏环境中氧气浓度过高等。
防治方法:采收前7~10天停止灌水,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采后避免日晒雨淋,加工时剔除薹基老化的部分,加工后及时入库,维持适宜的贮藏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
6.低氧伤害
低氧伤害的症状是薹条萎软、色泽变暗、水浸状、开袋后有酒精的气味,严重时导致蒜薹腐烂。
引起低氧伤害的原因:主要是氧气浓度过低。
防治方法:在贮藏过程中维持适宜的氧气浓度,使之不能低于2%。
7.二氧化碳伤害受到二氧化碳伤害的蒜薹表现为:薹条萎软,色泽变暗变黄,薹条表面有不规则的向下凹陷的黄褐色病斑。开袋后有酒精的气味,严重时导致蒜薹腐烂。二氧化碳伤害往往和低氧伤害同时发生。
引起二氧化碳伤害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防治方法:在贮藏过程中维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如用硅窗气调贮藏,二氧化碳浓度不能高于10%。如采用普通塑料袋贮藏,二氧化碳浓度不能高于15%。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