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胸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目的:探究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患者为例,主要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结核患者,共纳取患者40人,对其展开心理护理工作,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究。结果: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其抑郁、焦虑情况得以好转,并且,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和护理后所对应的患者依从率分别为80.00%和95.00%,其对应的差异性较为显著,表现为P<0.05,其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耐多药结核患者来说,在展开其治疗工作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患者;心理护理;有效性
就耐多药结核病来说,其病情发展相对严重,对患者展开有效治疗相对困难,临床主要采用利福平和异烟肼两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使得其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治愈率较为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仅需要承担较多的经济费用,而且还会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都相对较大[1]。导致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况,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还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本研究将以此为主要内容,探究其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患者为例,主要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结核患者,共纳取患者40人,其中,男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18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有75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经过计算,得出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89±4.15)岁。患者所对应的平均病程为(4.62±1.00)年,所有患者均经过抗酸菌检查,其检查结果均显示为痰抗酸菌阳性。本研究排除患者具有器官功能不全和存在神经意识障碍的可能性。
1.2方法
心理护理步骤:就所有耐多药结合患者展开心理评估,对患者实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掌握,针对不同患者所具有的不同护理需求,需要相关人员制定相关心里计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定期对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其评价的反馈结果,对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有效调整,保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在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其基础保障。因此,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增强认识程度,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并保证积极热情的态度,对患者保持真诚的态度,增强患者的信任感。适当的延长与患者的交流时间,保证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促进患者根据引导——合作的模式参与到医患关系中,让患者明确长期治疗的重要性,能够进行积极的配合。同时,要能够从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家庭条件等方面进行入手,给予其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担[2]。同时,需要定期对患者展开电话回访,并结合患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从而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提高患者的信任程度,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
对病人的需求进行有效了解:护理人员在推进耐多药结核患者生活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举止和需求、言谈等进行观察,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者的患者生活及其心理发展特征等进行观察,并将患者的病情由来进行了解,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层次,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会,将患者的生活需求进行满足,并将耐多药结合的病情发展为患者进行讲解,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提高治疗有效率[3]。
个性化护理:给予患者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将个体咨询方法进行应用,与患者展开定期的交谈工作,对患者自身的疾病进行了解,为患者建立一定的信念,使其能够逐渐接受自己患病的实际情况,并帮助患者将其心理存在的障碍问题进行解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现场心理咨询:定期展开患者交流会,将患者组织到一起,与患者展开交流,让患者相互之间进行交谈,将其存在的忧虑问题进行阐述,并相互倾诉治疗体会,保证相应的治疗效果,促进彼此鼓励,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并将其心理焦虑、抑郁等问题进行有效改善[4]。
1.3观察指标
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应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SAS中,其对应的项目为20项,50分为基准线,50分以下表示心理情况正常,50分以上则为抑郁,分数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而SDS中,其测评项目同样为20个,53分为分界线,以下为正常,以上为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8.O.1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患者各项资料均为计数资料,应以%表示,并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和t检验,P<0.05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其抑郁、焦虑情况得以好转,并且,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 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3讨论
耐多药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并且其所对应的传染性较强,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就很容易出现抑郁、紧张等情况,担心自身的病难以治愈,很容易失去治疗自信心,对患者的健康影响相对较大[5]。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帮助患者维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和疾病,叮嘱其根据医嘱进行严格用药,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将其治疗依从性进行有效增强,保证相应的治疗效果[6]。
综上所诉,针对耐多药结核患者来说,在展开其治疗工作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段春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
[2]冯鸣,王芳.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6):134-135.
[3]葛新.46例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265-266.
[4]苑爱荣,李剑波.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8):683-684.
[5]魏运金,梁冰,黎意芬.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149-151.
[6]代秀萍.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08):167-169.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结核论文; 抑郁论文; 情况论文; 焦虑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