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品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位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评判,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为着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1.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转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对数学、对数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数学教学反思,教师在实践中领悟并认同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对数学、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的新认识,重新定位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尝试新数学教育观下的教学实践,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
2.从经验型教学走向合理型教学
教学的时间久了,教师就会于有意无意之间形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使其在处于类似教学情境时通常不再重新审视情境本身的具体特点,而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然而,经验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条教学经验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制约的条件。一个典型的“经验型教师”通常把教学视作一种“操作性活动”,一种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已有的经验进行的简单重复活动,其教学决策的形成往往来自于传统、例行、习惯,有时甚至是一种直觉反应,而很少有理性的思考。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新的教学观念需要我们去感受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发展对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的新认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把数学教学实践建立在对数学教学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数学教学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师行为的指导作用,才能激发出理性的力量,才能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识的活动轨道,从而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因此,反思是使数学教学由“经验型”逐步向“合理型”转变的核心环节。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不断的反思,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使数学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化,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提升精神境界和专业品位,并最终获得专业发展。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主要环节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对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回顾,将自己数学教学的具体感受、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设想记录下来,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1.反思教学设计
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用的重要保证。教学前应认真想一想:所要上的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多层次性;有没有为学生预设有效的思维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没有为课堂的动态生成留有空间和时间;有没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意引导学生,激励学生。通过反思教学设计,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2.反思课堂教学实践
反思课堂教学实践,其实是对自己的课堂生活实践重新咀嚼、回味和反思,是在叙述中进行审视、剖析和梳理,在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课堂生活,思考自己的教育实践,体会自己的成败得失,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有没有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在备课时是否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启迪是否得当;难点突破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思路,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双边活动的方式是否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发展,是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是否及时到位,是否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培养学生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上自己有哪些成功之处,自己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哪些补充,等等。这样的反思,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3.反思教学资源生成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随着师生之间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他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发出创新火花。教师要利用课后反思、提炼:如何随机应变;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敏锐地去捕捉;如何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长点,做课堂智慧的引领者,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通过这样的反思,教师能不断适应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策略
1.教学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它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着许多真切的体验和生动的故事,如果做个有心人,用笔写下来的便是一个个孕育理论生命的案例。
案例1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
……
师:通过这一例题我们发现求出的角可能是钝角,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因此在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时要写明“或其补角”。
……
下课后,一位同学来问我:“老师,为什么要选点F,选点不会出现钝角。”
“很好,你还可以考虑选择E点,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回到办公室后,发现选应该是最好的:①不会出现钝角,②化归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运算方便。
在上第2个班级时,我引导学生去发现好点,一部分同学选了,还有一些同学选了E点和F点。我按、E、F的顺序进行对比分析,收到了比前一节课更好的效果。
即使课前准备得再充分,问题考虑得再仔细,教学活动也不可能按教师的预设百分之百的顺利进行。教师应随机应变,及时捕捉亮点,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2.数学教学后记
数学教学后记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每节课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数学教学后记可以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记成功之举、记教学中的不足、记自己的教学机智、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学生的创造性见解,等等。常写教学后记,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与时俱进,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案例2 这是一位观摩课执教老师在集体研讨活动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进一步反思的片段:
1)重视教学环境,关注学生。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要注意观察和倾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了解学生合作的状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探究,不仅有形,而且更应该有实。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对有些内容来说,主动接受性学习是必要的。
2)学生的探究不等于老师的大量提问。新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给学生较多的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但不要利用大量的提问来控制节奏。本节课提问有不足之处:在引入定义的过程中提问过于密集且有点乱,间接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把握好提问的度: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之处、知识疑难之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之处、规律探索之处;注意对象——问在学生力所能及之处。
3.合作共进
指同一层次教师之间的互相支持。教学反思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题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理念,互相学习。集多人智慧开启创造性解决问题之门是合作小组的价值所在,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共同攻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通过同事间对话、交流和协商,教师要将自我从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提取”出来,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更新和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最终获得专业发展。
4.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可简单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所谓“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是指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不脱离教学工作。所谓“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是指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来检验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检验自己解决问题的假设和办法是否有效。所谓“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它强调由实践者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同一个情境中进行应用,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反省、洞察其教育理论与日常教育实践的联系,使研究能够在改进实践中起到直接而迅捷的作用,并帮助实践者成为研究者,缩短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距离。在行动研究中,能感受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思考,也领略到了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追求。这是教师智慧自然而灵动的展现,它显示了教学反思的内在魅力和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