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几点思考_金融论文

对当前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几点思考_金融论文

关于当前金融机构超额储备问题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机构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年来,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中央银行积极地推进了一系列松动货币政策的措施。在灵活运用利率杠杆、积极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1998年3月,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做出了重大改革, 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仍然高居不下。与此同时,国内货币供应总量增长仍然趋缓,国内消费和投资也未全面启动。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笔者认为,除了目前金融界普遍认为的一些流行观点外,如何促使金融机构合理运用其超额准备金并实施有效监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尝试从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运行现状出发,考察其与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总量的关系,并就央行如何加强对超额准备金的调控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与货币乘数和货币总量之间的关系

1.超额准备金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可以直接增加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总量,但基础货币如何转化为货币供应总量,还取决于金融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情况和企事业单位个人持有流通中现金的意愿。其中,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持有流通中现金的意愿是货币当局难以控制的。而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越高,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就越少,向全社会提供的流通货币也就越少。相应地,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效应也减弱了,因此,央行对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运作进行调节,是中央银行调控存款扩张过程的重要手段。

由于存款扩张效应主要是通过存款货币银行来实现的,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有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对非金融部门负债”占M2的83%(根据1998年12月数据)。因此,实际上,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基本上代表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超额储备水平。具体来看,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储备资产中的“在人行存款”和“库存现金”之和与其负债中的“对非金融部门负债”的比率(不考虑债券等其他准备金较强的资产的储备功能)。表1具体显示了1996年-1998年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另外,我们对存款货币银行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只有占比较小的其他商业银行和城市及农村信用社的准备金率略微偏离平均水平(如表2所示)。因此, 可以总体上认为存款货币银行的内部差异不足以影响其平均超额准备金率的合理性。

2.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总量

存款扩张的程度可以用货币乘数的大小来衡量。在表3中, 笔者根据近年来人民银行有关统计数据,测算出了我国1996年到1998年的货币乘数。

表1 1996年-1998年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单位:亿元

(1)(2)

(1)/(2)

时间在人行存款+对非金融部门 超额准备金率

库存现金 负债

96.127149.3 61715.7 11.6%

97.127131.5 75309.9 9.5%

98.128075.6 86627.8 9.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表2 1996年-1998 年超额准备金率与各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的比较

国有其他农村城市

超额准银行银行信用社 信用社

时间 备金率(70%)* (8%)(14%)(7%)

1996.1211.6%11% 12% 9% 6.5%

1997.129.5% 8% 18.5%8.1%5.6%

1998.9 6.7% 7% 14.9%8.1%5.6%

*:括号内数字为各类金融机构对非金融部门负债的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通过表1和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我国超额准备金率的不断下降,货币乘数逐步放大,即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反比例关系。

表3 1996年-1998年我国的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流通中货币乘数=

时间 货币+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M2 M2/基础

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货币

1996.12 26255.7

76094.92.90

1997.12 29829.3

90995.33.21

1998.12 30475.4

104498.5

3.4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假设基础货币的总量和结构不变,即超额准备金率的下降完全是由于金融机构存款扩张强化的结果,根据存款货币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计算公式,通过求导,就可以计算出对非金融部门负债(M2的主要部分)对超额准备金率的弹性数值为-1。据此推算, 若央行保持当时的基础货币总量和结构不变,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只需下降0.93个百分点(1998年12月数据),存款货币银行对非金融部门负债就可上升10个百分点,全社会就会增加超过1000亿元的购买力。也就是说,中央银行不用增加基础货币,只要强化银行的中介功能就可增加货币乘数,从而增加全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

二、目前我国超额准备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成效。目前,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金融市场尚未完善,因此,许多金融机构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保持了较高的储备资产。但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大大影响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和活力。随着金融系统自主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不断强化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从中长期来看,金融系统的储备水平必须要逐步降下来,以目前的绝对水平来看,下降的空间还非常大。

从我国目前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运行情况看,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环境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决定其还没有完全实现自主经营,还存在各级政府对银行的干预。这种干预形成了利益分配的扭曲,不利于银行中介职能的正常发挥。央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就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一种减税行为或者是一种补贴,其实质是对政府干预的一种补偿、一种软约束的体现。从1995年7月1日开始,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七次大幅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从1995年的9.18%降到1999年6月10日的2.07%。随着准备金利率的不断下调, 对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利息补贴也在逐步下降(详见表4), 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但只要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环境不彻底改善,取消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的补贴行为势必遇到来自银行自身的巨大阻力,难以有效实施。

表4 存款货币银行超额准备金利息收入总量估算 单位:亿元

调整时间 95.0796.0596.0897.1098.03

(1) 9.18 8.82 7.92 7.02 5.22

超额准备金利率%

样本时间 95.0996.0696.0997.1298.03

(2)

在人行存款3059.3

3621.3

3316.36328

4881.7

(3)=(1)*(2)281 319 263444255

在人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调整时间 98.0798.1299.06

(1) 3.51 3.24 2.07

超额准备金利率%

样本时间 98.0998.1299.06

(2)

在人行存款5539.3

7215.6

(3)=(1)*(2)194 234

在人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2.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不断改革总体上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改革,一部分经营灵活的银行减少了其资金的占用并通过资金的运用来扩大利差收入,但也使少部分经营僵化的银行损失了大笔的准备金利息收入。因此,这种利益再分配的逆转就要求各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要有更高的资金调控和运用能力,合理运用和分布资金,正确把握资金投向,严格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若银行无法有力调控资金运用,则央行调整准备金率、扩大货币总量的初衷便难以实现。

3.货币同业市场发展的滞后导致银行临时头寸调剂不畅

首先,目前我国货币同业市场的网络还未覆盖所有金融机构,许多未入网的银行无法了解到全国市场的拆借和回购行情,难以与异地金融机构成交。再者,货币同业市场的发展在深度上也还不够。以融资中心做中介的同业拆借业务已经基本结束,但正常的同业拆借秩序还远未建立起来,信息披露、资信评级和违规处罚等同业秩序还未形成。即使在同城的金融机构,相互融通短期资金也十分有限,更不要说那些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或新成立的银行或分行了。上述这些因素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不得不把保证支付的砝码全都押在了存放大量的超额准备金上。

4.目前新股认购资金的运作方式对金融机构准备金管理形式巨大压力

目前全国金融系统中大约有2000亿左右的新股认购资金被经常性集中和冻结。按一般的中签率计算,最终只有几十亿资金需要交割,大部分资金是要返回的。为了集中到上海和深圳的两家银行验资,这2000亿资金在全国的金融系统内来回调拨,银行疲于奔命。

目前,各金融机构的准备金都由法人集中,分支机构准备金管理的余地很小,压力很大。再加上,在现在的电子资金清算和同业货币市场条件下,一旦分支机构出现准备金短缺,法人和同业都难以保证及时给予帮助,加以弥补。因此,银行系统,尤其是手中没有法定准备金的银行分行,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准备金压力和风险,稍有差错,就有透支和挤兑的风险。证券资金集中验资并冻结数日意味着部分相关金融机构要将原来的备付资金转移到验资行,同时,这些金融机构或者提前持有较高的准备金或者能及时补充准备金,否则则无法达到法定8 %或不能透支的要求。因此,整个金融系统的超额准备金率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新股认购意味着金融系统准备金的大规模紧缩,对货币乘数也会造成影响。总之,现行的新股认购方式迫使得相关金融机构不得不提高其储备资产水平,这必将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下降。

三、有关政策建设

1.央行在完善银行自主经营外部环境的同时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利息的支付

根据我国现行的准备金利率适用范围,中央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实际上是一种税负的减免或一种补贴,这是一种对金融机构软约束的表现。笔者认为,央行必须从改革超额准备金利息支付方式入手,改变银行的备付资金的运营环境和方式,迫使银行去干银行该干的事,令其真正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这是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发展间接融资的必由之路;同时,这也有利于强化乘数效应,使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加有效。考虑到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不同的经营状况,央行可以分阶段分类型,逐步在短时间内完成过渡。

2.建立同业间短期资金融通的新秩序,进一步发挥货币市场的作用。

目前金融机构超额准备较高还与我国货币市场不发达有关。因此首先,要尽快使货币市场的广度覆盖到所有的金融机构,使货币市场真正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其次,货币市场还要在内涵上加以开拓。当前至少可以做三件事:一是在异地之间发展较长期限的债券回购业务。由于异地间银行相互不了解,缺乏信用拆借的基础,因此它们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出现了信用拆借量减价增、债券回购量增价降的局面,这说明了用债券做抵押进行融资是拆出资金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二是在同城之间发展极短期的(包括隔夜)的信用拆借业务。同城的银行之间毕竟相互了解多一些,在这个基础上,极短期的(包括隔夜)的信用拆借是可能达成的。三是完善交易规则,充实资信披露制度、互助制度等自律制度,奖优罚劣,使得同业间货币市场保持良好的交易秩序。

另外,要真正发挥我国货币市场的作用,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深层次的关系:

(1)监管部门与市场组织的关系。货币市场作为监管部门, 其主要作用是确定大的原则,制定大的框架。市场组织则是在监管部门确定的大原则下和大框架内发挥能动性,组织市场的日常运行,促进市场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关系。 货币市场可以采用场内场外交易并举的市场模式,也可以采用类似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场内市场模式。从风险防范的角度,笔者建议采用后一种市场模式。

(3)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的关系。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3.27 ”事件后,前后台分开的原则已得到充分的重视。在货币市场建设过程中,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应继续坚持前后台分开的原则。

(4)风险防范和自愿原则的关系。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 货币市场应采用类似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场内市场模式,这并非与自愿原则相矛盾。不愿意加入拆借网络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代理和鉴证的场内方式实现交易。

3.改变认购资金冻结数日的做法,消除新股认购对基础货币和银行准备金管理的不利影响

理论上讲,新股认购资金的验资既不需要资金的异地划拨,也不需要冻结数日,只要验证的某一时点上新股认购帐户中有真实资金就可以了。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改进集中验资的方式。让所有证券结算银行或分行都在当地人民银行营业部开户,利用人民银行营业部联网系统实行证券认购资金的当地验资,资金信息集中到交易所进行认购,这样,认购资金就不用集中验资了。另外,在信息流动成本很低的今天,完全可以用信息的流动来代替资金的流动。有人说,信息流动难以监督,终究不如真钱有把握。但监督其实也不难,不相信其他第三方,人民银行各地的营业部总是可以信任的。

其次,改变认购资金冻结数日的做法。为了不影响金融系统的基础货币量和准备金状况,冻结认购资金的时间应尽可能短,甚至可以缩短到几乎一个时点上。全国统一验资结束以后,认购资金重复认购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因此,资金可在验资结束后立即解冻。中了新股以后的资金交割可另行制定交割日。这样,银行准备金管理的压力将大大减轻,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会扩大,基础货币也不会影响。

4.加快异地资金的清算速度

法人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按规定只能集中到法人机构的所在地,其他地区分支机构在多大程度上能利用这个准备金资源,就取决于人民币的异地资金清算速度。目前的现状是,各行总部的资金基本上不能解决其分支机构当天下午出现的头寸不足问题。所以,异地资金清算速度应尽快提高,这样,分支机构的备付水平就可降低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标签:;  ;  ;  ;  ;  ;  ;  ;  ;  ;  ;  ;  

对当前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几点思考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