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县医院儿科 076450)
摘要: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与1,6-二膦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取磷酸肌酸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取1,6-二膦酸果糖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TNF-α、IL-6及IL-18、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的TNF-α、IL-6及IL-18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的TNF-α、IL-6及IL-1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TNF-α、IL-6及IL-18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1,6-二膦酸果糖相比,磷酸肌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磷酸肌酸;1,6-二膦酸果糖;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最近几年其发生率有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危及患儿的生命[1]。本院为了验证磷酸肌酸与1,6-二膦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选取部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45例患儿,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2~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4);对照组有40例患儿,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3~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5)。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药利巴韦林、能够合剂ATP、维生素C、辅酶A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1,6-二膦酸果糖,每天1g;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磷酸肌酸,每天200mg。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TNF-α、IL-6及IL-18、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分析磷酸肌酸和1,6-二膦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安全性以及对血清TNF-α、IL-6及IL-18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临床标准:患儿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的为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接近正常的为有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均没有改善的为无效[2-3]。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情况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情况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出现1例口腔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出现2例口腔炎,2例恶心呕吐,1例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导致心肌发生免疫、炎性反应,继而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变性甚至凋亡,患儿的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比较严重的患儿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不过不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4-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包括抗病毒药物、能够合剂ATP、维生素C以及辅酶A等,但是常规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是不十分理想。1,6-二膦酸果糖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药物,通过促进糖酵解抑制糖异生可促进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从而提高心肌利用葡萄糖的效率。同时1,6-二膦酸果糖可通过减少钾离子外流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起到心肌保护作用[9-10]。磷酸肌酸是心肌组织重要的功能物质,患者机体内的磷酸肌酸含量有限,通过外源性补充磷酸肌酸对于解决受损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丁国芳.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2(9):212.
[2]罗凡.生脉注射液联合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5,33(4):385-386.
[3]朱伟雄,肖勇,严丽霞.1,6 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对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98-2799.
[4]田长明.1,6-二磷酸果糖治疗 82 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80-81
[5]吴慧,陈小红,周胜,等.1,6-二磷酸果糖联合胸腺肽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脑钠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8):745-747.
[6]李虎,李晓艳,蒋学俊,等.1-6 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Meta 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2):71-76.
论文作者:孙建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患儿论文; 心肌炎论文; 果糖论文; 磷酸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小儿论文; 疗效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