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分析论文_郝健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分析论文_郝健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 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各时间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采用尿激酶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37-02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指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导致脑局部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及坏死等,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通过溶栓治疗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1]。现对我院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 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均符合脑血管病中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5.2±2.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4.5±2.5岁。所有患者均发病12小时以内,无溶栓禁忌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甘露醇、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低分子肝素等治疗。观察组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常用剂量75~150万U,平均100万U,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100ml,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h、7d及1个月用欧洲卒中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和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为患者卒中量表评分大于95分以上,生活能力评分为100分,可以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2]。显效为患者卒中量表评分大于85分以上,生活能力评分为90分,患者日常的生活可以自理。有效为卒中量表评分大于60分以上,生活能力评分为80分,病情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的生活不能自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效为卒中量表评分小于60分以下,生活能力评分为小于80分,病情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即(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用卒中量表进行对比,对照组30例,治疗前评分48.5±7.5分,治疗后6小时(55.7±7.2)分,治疗7天(65.5±6.5)分,治疗一个月(91.2±8.5)分。观察组30例,治疗前评分48.9±8.2分,治疗后6小时(49.5±6.9)分,治疗7天(55.8±8.4)分,治疗一个月(71.9±9.5)分。观察组每个时间段的欧洲卒中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其中对照组30例,治愈5例(16.67%),显效10例(33.33%),有效5例(16.67%),无效10例(33.33%),总有效率为66.67%;

观察组30例,治愈11例(36.67%),显效14例(46.67%),有效3例(10.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栓形成是由于血管病变与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释放二磷酸腺苷(ADP),使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血栓,体积逐渐增大,ADP刺激形成的血小板血栓不稳定,纤维蛋白逐渐加入其中,成为血栓的主要成分,构成牢固的纤维网,其内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使血栓愈来愈坚固[3]。纤维蛋白溶解是一生理过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素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在纤溶酶作用下,不溶性纤维蛋白可裂解成可溶性纤维蛋白碎片,破坏血管腔内形成的纤维蛋白沉积物,还能降解多种血浆蛋白。静脉溶栓疗法常用溶栓药物尿激酶,卒中病人必须在具有确诊卒中和处理出血并发症条件的医院接受UK溶栓治疗。用药过程中出现严重头痛、呕吐和血压急骤升高时,应立即停用UK并进行CT检查[4]。尿激酶(UK)在我国临床应用较普遍。是从健康人新鲜尿液中提取的碱性蛋白水解酶,可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中精氨酸560-缬氨酸561化学键断裂,溶解纤维蛋白,分子量包括54700与34300(H-UK与L-UK)两种,均具有生物活性,UK可提高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UK还能拮抗缓激肽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降低全血粘度。UK在体内半衰期为10~16分钟,在肝脏中灭活,清除率个体差异较大,UK静脉滴注30分钟后纤溶效应明显,2小时后纤溶系统恢复正常状态。

本研究中,采用尿激酶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每个时间段的欧洲卒中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尿激酶可纠正脑部缺氧、缺血所引起的生物化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在脑血栓治疗效果显著,是最为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江洪飞.尿激酶溶栓治疗102例脑血栓形成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4):2457-2458.

[2]陈小强.脑血栓形成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46-46.

[3]欧国涛.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105-1107.

[4]李亚娟.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2):329-330.

论文作者:郝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分析论文_郝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