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南京 210032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液检验标准误差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检验科有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80例,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8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中,采集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因素有抽血时间过长5例,血液量误差7例;患者自身因素有未提前禁食16例,处于月经期6例;检验过程存在的因素有标本处理不当5例,抗凝管使用错误3例,未及时检验6例,而送检过程存在的因素有标本剧烈震荡3例,时间过长24例,标本和申请单不符5例。结论: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只有从多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同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血液检验标本的认识,才能有效预防血液检验中存在的误差,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控制措施
血液检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验方法,其不仅能够为血液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能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信息[1]。近年来,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呈现增多的趋势,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原因,特对本社区医院检验科发生的8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资料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社区医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存在有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80例资料,其中存在有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分别来自内科、外科、妇科等其他科室。误差情况分别为:标本凝血28例、标本稀释24例、标本污染13例、标本量过少8例,其他7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检验室出现的有误差血液检验标本80例资料,由检验科室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共同分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
2 结果
通过进行分析发现得知,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采集原因、患者自身原因以及送检过程和检验过程等因素。其中采集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因素主要有抽血时间过长5例,血液量误差7例;患者自身因素主要有未提前禁食16例,处于月经期6例;检验过程存在的因素有标本处理不当5例,抗凝管使用错误3例,未及时检验6例,而送检过程存在的因素有标本剧烈震荡3例,时间过长24例,标本和申请单不符5例。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血液组成成分出现任何变化都将会对机体器官造成影响,反之,如果机体内器官或者内部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也将会影响血液成分。因此,临床医生通过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但是近年来,临床上血液标本检验的增多,临床血液标本检验误差也呈现上升的趋势[2]。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血液标本检验误差进行发现,影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主要有医务人员和患者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因此临床应针对影响血液检验标本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进行控制,以提高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
在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控制中,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采集工作,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首先应对患者进行指导,同时还应该了解患者化验单以及相关医嘱,并考虑可能影响血液检验标本的因素,同时还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生理情况和用药情况。还应该叮嘱患者在血液采集前1天,叮嘱患者应保持12h的空腹,并且在血液检验前不要开展剧烈的运动。在血液采集中,应保证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熟练,同时护理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血液采集中,为了保证一针见血,不能过度进行拍打即将穿刺的部位,同时压脉带的束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标本溶血以及钾离子的准确性[3]。另外,在血液采集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若患者一侧手臂输液中,则血液采集中应从另一侧手臂进行取血,若患者正在输入葡萄糖或者生理盐水时,从同一侧手臂进行抽血,将会导致检验结果升高;同时还应该注意不应从输液的针头处进行采集血液看,否者将会影响血液的浓度。②血液标本保存中,如果处理不当,即使在4℃冰箱中保存,血液中的胆固醇、钠离子以及肌酐等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其他成分将会发生变化,因此血液标本抽取后,应加试管塞,放置水分发挥而影响检测结果,同时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果不能及时检测,也应该放置在规定的位置进行保存。(2)送检过程,血液采集后的送检过程,看似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但是如果不认真对待,也将会影响血液检验质量,其中本研究由于送检过程造成标本误差的因素占40%左右。因此,应注意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检验室进行检验,在送检的过程应注意避免出现剧烈的振动和摇晃,更不能使血液标本长时间在阳光下进行照射,出现外溅或者试管破裂污染等现象,所以在血液标本送检中,应对送检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同时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以最大限度降低由于送检工程造成的血液检验误差。(3)检验过程:在血液标本检查过程中,首先应对检验的血液标本进行分类存放,然后针对每一类型的血液标本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存储,并保证存储的方式以及存储的时间符合要求。同时,在标本保存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防治出现倾斜以及晃动等现象,对于保存时间较长的血液标本,应在离心后进行保存。对于血液标本检验的相关仪器以及设备等,应定期进行保养和清洗,以避免相关血液以及蛋白等物质残留[4]。对于疑似有血液误差的标本,应进一步采用波长比色法以及样品空白法等进行人工复查分析,同时还应该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从而最大限度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4)在门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样本分类分不出来,这时我们检验人员就需要人工推片进行镜检,以确保分类计数的准确性,对病人负责,以便得到准确诊断。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因此临床应采取多种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控制,以加强对血液标本检验质量,减少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晋晶,曹喜俊.临床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6):93-94.
[2]张天跃.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与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22):59-60,61.
[3]袁建明.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2):66-267.
[4]谭尚华,江永承,蔡肇丽.血液标本的采集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11):257-257,258.
论文作者:王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标本论文; 血液论文; 误差论文; 患者论文; 原因论文; 过程论文; 因素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