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根本是深入挖掘学生本身蕴含的潜能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便于消化和吸收,也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又当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其主体作用呢?我主要是通过改变旧有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几点做法如下:
一、营造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当今的课堂里,由于孩子的天真、幼稚,在上课时难免出现一些出格之言,越轨之举,这往往令老师感到十分无赖,但细想,这些不安分的言行决不是为了要恶意中伤别人,而更多的是出于孩子的单纯和好奇。为了让这种孩子迅速摆出尷尬的局面,按以往训斥甚至处罚是难以做到的。在这方面我怀抱宽容之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去化解学生的矛盾,感动他们的心灵。如我教《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正提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讲的是什么意思时,一位同学大叫一声:“老师,万祥正在折纸飞机。”骤然间,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叫声搅断了视线,眼光齐刷刷地盯在这位同学的身上,期待着老师对他的处置。我示意地点着头,重复刚才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一一时间很宝贵,是任何东西都买不到的。我马上迫问:“时间这么宝贵,同学们在前五分钟的时间里抓紧做了什么呢?”,“我在想老师的提问”,“我在边听边记”,“我在听老师讲读” ……同学们回答之声不绝于耳。然而,这位折纸飞机的同学却难以启齿,满险通红。我不经意地走到他的身边称赞道:“你真聪明,能意识到自己的不对。”此后,他上课专心,再也不做小动作,同时,也使每位同学认识到自己在课堂里的存在,都能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创设友爱互助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你生我师、你听我讲的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以绝对的威严控制着整堂课的教学,故课堂气氛往往显得十分紧张而僵滞,致使同学们在这强行与压抑的学习氯围中“灌”知识,一度扼制了同学们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现象,我采用放下架子,通过创设与学生友爱互助、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效果十分显著。例如,在教《钱学森》一文时,为了突破文中的难点,突出钱学森在听到祖国解放,不顾回国之路的艰辛,一定要为自己的祖国作贡献的决心,体现钱学森强烈的爱国情怀时,我抓住文中几处人物的语言描写,采用扮演钱学森、那位美国将领等角色的方法进行即兴表演。时而,老师扮演钱学森,学生扮演那位将领;时而,学生扮演钱学森,老师扮演美国将领……经过几轮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学生的表演由期限的拘谨慢慢变得十分投入,直至后面,学生们几乎完全放松开来,把钱学森坚毅要求回国,美国将领的无端蛮横表现得入情入境,学生学习兴趣顿时倍增,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集中体现。
三、创造愉快合作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合作能促进学生集体荣誉与自身智力的发展,能使平时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发展,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治,能使学生散开心扉,无拘无東,积极主动地进行探讨、议论,把“要我学”的被动心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方式。如我教《(泸沟桥的狮子)一文时,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泸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我便采用了偷快合作的学习活动方法,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一人朗读,其余5人配合演示每一种狮子的形态。同学们边听边想边演示,很快就理解并背出了这节内容。接着我再启发想像:“你们还能想像出哪些形状的狮子,看看哪一组狮子姿态多而美。”各组的同学说的说、摆的摆、校正的校正,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一片欢腾。最后,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想像演示,同学们评的评,议的议。通过引进竞争机制,通过读、演想、议等多种合作,愉快的学习方式的结合,全体同学个个学得十分开心,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四、培养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的主体因素
自尊心是一个人行为情感体验的根本,自信心是个入事业获得成功的基石。一个具有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的人,与他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素质的发展,必须培养好他们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抛弃那些在不经意中损害学生自尊心的命令主义,强权意识,家长作风与一言堂等不良行为。
通过这种自主、合作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显得更加突出,能有效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达到了学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目的。
论文作者:王湖泳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学生论文; 同学们论文; 主体论文; 老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将领论文; 我在论文; 《成功》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