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护理体会论文_邓翠华,张冬玲,孔秋燕

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护理体会论文_邓翠华,张冬玲,孔秋燕

(英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 英德 513000)

【摘要】 目的:阐述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体会,观察实施效果。方法:分别于检验科、放射科、心电科以及超声科四大科室,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确定各科室的“危急值”指标,评估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到了急诊科中。制度实施期间,通过对患者“危急值”报告情况的观察发现,2018年第一季度,急诊科“危急值”报告数量为434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无患者投诉,且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到急诊科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病情,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方案予以干预,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与抢救,对医疗纠纷的减少,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危急值报告;护士;实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4-0175-01

近些年来,随着各类疾病发病率的提高,急诊科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为避免患者死亡,及时、准确、科学的评估患者的病情是关键。“危急值”又称紧急值、警告值,指患者相应指标严重偏离正常的现象。参考上述指标,护理人员可充分掌握患者当前的病情,进而判断如何予以干预。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将“危急值”应用到急诊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以本科2017年1月—2018年10月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样本,阐述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法,并阐述了具体的实施体会。

1.“危急值”报告项目

1.1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

血钾≥6.0mmol/L或≤2.8mmol/L;血钠≥160mmol/L或≤125mmol/L;血钙<1.6mmol/L;血糖<2.5mmol/L或>22.2mmol/L.;血肌酐>633umrnol/L;pH<7.25或>7.65;动脉血氧分压<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0mmHg;血红蛋白<45g/L;血小板<30×109/L;凝血酶原时间>30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60s;纤维蛋白原<0.3g/L;白细胞<1.0×109/L;肌钙蛋白阳性。

1.2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项目

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部分患者需采用放射科的检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以明确病情。例如:急性颅内出血患者,需采用CT或MRI对疾病进行诊断,明确出血点、出血量,进而根据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处理。除上述疾病外,主动脉夹层,以及颅内动脉瘤等疾病,同样属于放射科“危急值”的主要内容。

1.3 心电科“危急值”报告项目

需采用心电科器械进行诊断的疾病,以急性心肌梗死、高(低)血钾、室颤等为主。当上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以上述指标为基础,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超声科“危急值”报告项目

急腹症、心肌梗死、急性重症胰腺炎等疾病,均为超声科“危急值”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需对上述报告予以重视,以提高护理的有效性。

2.方法

2.1 实施流程

(1)急诊科应在各科室的辅助下,获取相应的报告。(2)报告获取后,应于10min内通知护士相应结果。(3)护士记录报告,并核对“危急值”。(4)经确认后,由护士将报告交由经管医生处理,而医生则需以报告为基础,为患者制定抢救方案。

2.2 “危急值”判断

“危急值”报告得出后,如发现患者存在“危急值”,检查者则应立即对医疗器械的性能进行评估,判断各项异常是否由器械性能欠佳所引起。确认指标无误后,应立即通过电话或软件将“危急值”交由护士,继而由护士与医生一同对指标进行分析及复查。

2.3 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

当护理人员接到“危急值”反馈后,需及时对其作出处理,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及时填写“危急值”报告,将患者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医生与护士签名等纳入至报告中。交接班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危急值”报告作为重点内容予以交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科学、妥善的护理,为患者病情的康复奠定基础。

3.结果

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到了急诊科中。制度实施期间,通过对患者“危急值”报告情况的观察发现,2018年第一季度,急诊科“危急值”报告数量为434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无患者投诉,且未发生医疗纠纷。

4.体会

4.1 实施“危急值”报告的意义

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抢救期间,各科室需相互配合,方可实现对患者病情科学的评估[1]。常规护理方法下,急诊科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沟通缺乏便利性,抢救时效较低,极易延误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各科室相互联系的便利性及紧密性,便于护理人员第一时间明确患者的病情,及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且便于医生及时为患者制定抢救方案。可见,“危急值”报告的实施,对科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

4.2 护士在“危急值”报告中的作用

“危急值”报告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则在于利用信息[3]。就传递信息而言,护理人员需在各科室与急诊科医生之间,对危急值的指标等信息进行传达[4]。就利用信息而言,护理人员应于获取信息后,及时根据信息对患者进行护理,以达到降低患者死亡率的目的。本文研究发现,本科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所有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无患者投诉,且未发生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到急诊科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病情,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方案予以干预,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干预,对医疗纠纷的减少,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努尔古丽·阿西木.检验科与临床及医务科“危急值”管理情况调查与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3):184-185.

[2]张得菊.危急值三级质控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6(04):184-185.

[3]曾仲麟,梁锦泉,周清霞,等.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03):237-239.

[4]王玉冰.浅谈建立血清电解质检验数据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时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49-50.

论文作者:邓翠华,张冬玲,孔秋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  ;  ;  ;  ;  ;  ;  ;  

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护理体会论文_邓翠华,张冬玲,孔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