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陈丽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陈丽

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271000

【摘 要】目前,随着公共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各类由突发事件造成的骨折患者数也在不断地增长,骨科患者的主要特点是肢体功能障碍导致的长时间卧床,因此,骨科患者容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护理人员如果能在骨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护理,对病情做出合理正确的判断,这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应用研究

预见性是指一个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和前瞻,同理吧,预见性护理就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预知并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和已经存在的问题,及早采取积极有效防治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不断改进护理人员的护理思维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基于骨科患者常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因此,预计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会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普及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一、骨科患者入院后的预见性护理。

首先,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估,护理人员据此做出合理的预见性护理,如给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立即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手足发凉、烦躁不安等休克症状,同时及时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瞳孔变化、神志变化以及尿量等,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其次,对情况危急的患者,需要及时通过吸痰、使用呼吸机等解除患者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对于出血量多,可能出现循环衰竭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患者能够及时输液和输血。

二、骨科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1.预防肺部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是骨科患者,尤其是需要长期卧床的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体弱和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所以,预防肺部并发症至关重要。首先,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就需要对有吸烟史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戒烟,指导患者用正确的方进行深呼吸、咳嗽,并且对患者的口腔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以此来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清新,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流感易发的季节,更要加强对病房以及空气的消毒。最后,对于久卧的骨科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翻身拍背,给其采取合适的体位,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咳嗽,及时排出痰液,必要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预防性给予适量抗生素,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

几乎所有骨科患者都需要卧床制动,长时间的卧床会使患者的排便排尿习惯发生改变,尤其是部分患者手术后需要使用导尿管,导尿管的使用增加了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因此,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第一,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患者每小时的尿量超过50毫升,每日定时对导尿管及尿道外口进行消毒处理,尽量减少使用导尿管的时间,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时更换尿液引流袋,同时观察引流尿液的颜色、性状和尿量,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第二,患者去除导尿管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排便,以减少继续使用导尿管的几率,因为根据相关报道,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超过三天,那么患者患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大于90%,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最恰当的措施,尽可能缩短导尿时间,从而有效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可能性。第三,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患者练习并习惯床上排便,减少患者便秘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预防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骨折患者晚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骨盆骨折和下肢骨折的患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导致患者的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的凝固性增加,从而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对患者的痊愈至关重要,患者术后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患肢锻炼,不能进行主动锻炼的患者,护理人员及家属需要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按摩下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情况严重的患者,应该常规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患者可以下地活动后,需要用弹力绷带或者穿弹力袜压迫静脉血管以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减轻下肢水肿,同时密切关注患者运动时的下肢感觉和血运状况,发现情况立即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4.预防压疮。

长期卧床患者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就是压疮,机体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会导致该部位组织出现溃烂和坏死,尤其是骨突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足跟部等。定时更换患者体位和使用适当的减压设备,是防止局部组织受压的最基本方法,压疮的预防需要做到保持病床床铺的平整松软,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贴身衣物和床单,每隔2~3小时给患者翻一次身,经常检查患者骨突及受压部位,必要时在患者受压部位垫上海绵垫、气圈或者软枕等减轻受压部位的压力。护理人员还需告诫患者家属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补充,因为营养不良可能造成压疮并影响压疮的愈合,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5.预防感染。

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清创或者清创不彻底时,容易发生感染,严重者可能出现化脓性骨髓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对骨折患者应该加强护理,严密防护,以免发生感染。预防感染,除了一期清创处理外,护理人员要严密关注患者的伤口情况,看伤口有无红肿、流脓等症状,若伤口发生炎症,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此外,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对于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患者,更要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6.预防疼痛和肿胀。

骨折患者常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和疼痛,患处可能出现水肿、感染,故护理人员应该对早期伤口进行冷敷护理,减少患处渗出,及时检查夹板、石膏等固定物是否合适,若外固定过紧,要立即解除外固定,防止患肢血液循环出现异常。患者疼痛难忍时,要辨别患者疼痛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缓解患者疼痛,必要时给患者使用止疼药物。

骨科患者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的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预见性护理能够深入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情况,并且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护理方案,从而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方式,遵循“预防在先、护理在后”的理念,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思维的改变,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个体化护理,缓和了医患关系,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骨科科室在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预见性护理模式,以实现预见性护理更大的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素娟,徐明霞,聂汝倩.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2年第18卷第8期第65-66页。

[2]陈奕秀,张明学,代永静,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血钾浓度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02).

[3]吴彩燕,叶静,魏永敏,等.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95~97.

[4]唐军娣.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及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4):121~122.

[5]沈郁,虞伟琴.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117~118.

论文作者: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陈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