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王瑞芳

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王瑞芳

解放军236医院 101149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自身、管理、医院和工作的强度等方面的因素,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相关预防和补救措施。结论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自身的防护可以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关键词】临床护士;锐器;原因;预防;补救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472-01

锐器伤包括针刺伤、玻璃割伤以及刀割伤等,是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有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忙碌,没有进行专业的自我防护相关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出现相关利器损伤问题,此外这类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疾病可能性更高。在出现这类损伤后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可能使其产生较大的心理和家庭压力,对其工作质量和态度都可能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科和护理管理者在感染防控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目的在于减少和消除护理人员锐器损伤发生提供参考,提高职业安全。

一、临床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

1.护士自身的因素: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普遍存在工作琐碎、繁忙,心理焦虑紧张,工作时心理素质不稳定或者是工作时不专心致志,心思不在工作上,是发生针刺伤或玻璃划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2.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在临床工作中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学习和考核,对医院感染控制科组织的职业防护学习不重视,缺乏职业安全的防护知识。有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职业危害预防知识的掌握率仅占50%,普遍存在对职业暴露危害认识淡漠,特别是对于发生利器损伤后的处理掌握程度更差。护理人员由于对自身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缺乏,操作过程中对许多环节可能带来的职业暴露潜在危险不知晓,因而未采取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

3.护士操作不规范,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操作中不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垃圾分类处理不当,穿刺针和利器等物品不直接放入利器盒,待操作完毕后二次分配等。另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时不戴手套等,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在护理人员中时有发生,也是导致利器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4.学校教育方面的缺陷:目前很多学校的护理专业课程中很少有有职业防护课程,学校对职业防护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视,因而这些学生从事护理工作时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他们开始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据调查护士对职业防护的知识,多数来源于入职后医院感染控制科培训以及带教老师的经验传授,没有接受到完整、正规和系统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教育。

5. 医院管理方面的原因:医院对利器损伤的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护士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防范薄弱,医院和科室没有足够的预防措施等,也是发生利器伤的原因之一。

6.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目前医院和科室由于护理人员缺编,护士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在繁忙的工作中容易发生针刺伤。另一方面在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时很少有时间去戴手套或者做相应的防护措施,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 临床护士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科室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手段,在工作中管理者监督管理不够严格。或者是在进行操作时不规范,防护行为的缺陷也是引起利器损伤的原因。

8.患者和环境方面的原因: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时患者不合作或神志不清以及患者出现躁动、工作环境狭小等,也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因素。患者躁动不安是发生穿刺或拔针时刺伤的高危环节,操作时空间过于狭小或穿刺过程不顺利,不断更换穿刺针头,也是发生利器伤的原因之一。

二、预防措施

1. 加强心理护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工作时紧张心理。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降低因心理因素造成的锐器伤发生。管理者在平时应注意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在操作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平时护士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提醒做好自我防护。

2.纠正不良的工作行为,提高防护意识:护士在工作中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纠正不良护理行为。如不要直接传递锐利的刀剪,用过的针头应立即处理,将枕头放入利器盒,避免所有的医疗垃圾都放入同一容器内,操作完毕后进行二次处理。工作中避免直接用手分离用过的针头、刀片。为不能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操作时,最好有其他护士协助。工作中凡是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的均应戴手套。一旦出现针刺伤应立即按消毒规范进行消毒处理。如果患者是乙肝、丙肝或其他病毒感染的携带者,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并做好相应急救措施,如:注射丙种球蛋白等。

3.增加相关课程,加强学校职业防护教育:护士在学校期间,学校应增加职业防护教育的有关课程,使护士在入职前对职业防护有一定的了解,学校期间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护士养成正确的防护行为,直接减少护士在工作中锐器伤的发生。将职业安全防护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在技能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应模拟或讲解利器损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4.强化培训,提高护士在工作中的防护意识:医院感染控制科应对护士进行有专业性的职业防护教育。在其入职前进行专门的职业防护培训,主要目标为使其熟悉相关标准预防的概念和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方法,出现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和相关规范等。护理部应该培训护理人员在抽血、注射、拔针头过程中性格操作要领,告知其在出现相关问题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此外,护士进入临床后,护士长应严格要求,让科室责任心强、技术好的护士做示范,对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具体进行指导。规范的岗前培训和严格的临床带教,能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率,并且增强其在发生锐器伤后的正确处理率和及时上报率,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

5.强化医院管理,适当增加护士:医院应当完善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建立锐器损伤的上报、反馈和跟踪制度,一旦发生针刺伤能将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改善患者就医和护理人员工作的环境,提供宽敞明亮的操作空间,准备必要的防护装备。科室应坚持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材,避免多次反复使用的器材,为护士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设备保障体系。另外医院应适当增加护士,减轻护士工作紧张的状态,减少护士的压力。可以有效减少利器损伤的发生。

三、小结

目前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的防护问题,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尤其是现在各种通过血液、体液传染的疾病在不断增多。像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应对锐器损伤的问题应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综合的措施,来预防锐器损伤的发生和控制血液性疾病的职业感染。各医院和科室最好能建立健全完整的检测系统和追踪系统,以便发生损伤时,能使工作人员得到必要的帮助,知道如何去有效的处理应对,避免造成较大的影响,以此来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风险,同时他们自身也应不断提高防护技能,尽可能避免此类伤害发生。

参考文献:

[1]黄琳俐,实习生护士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进展.护理管理杂志2014,.14.07.482

[2]钟秀玲,程隶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37

[3]李六亿,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血杂志,2001,11(1):2

作者简介:王瑞芳 女 汉1972.02 籍贯:河北 单位:解放军236医院 职称:副主任护师 科室:护理部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论文作者:王瑞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王瑞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