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杜晓东

巴中市通江县中医院普外科 四川巴中 6367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给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25例患者。参照组采取开腹单纯修补手术的治疗措施,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将治疗有效率以及其他手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发生出血、穿孔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几率为2例(8.00%)显著高于参照组8例(32.00%),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腹腔残余脓肿、切口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短于参照组,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单纯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关键词】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开腹单纯穿孔修补手术;腹腔镜下单纯穿孔修补术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和节奏也随之不断增加,加之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并不规律,将会增加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生几率。临床认为,主要是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的腹部疼痛症状,腹肌紧张,板状腹[1]。临床上通常采取开腹单纯穿孔修补手术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一治疗方法的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并发症较多;近几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通过采取腹腔镜下单纯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对于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2]。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择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25例患者。其中,参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35.12±9.45)岁;最短穿孔时间2h,最长时间16h,平均病程(10.65±1.87)h;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8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35.87±9.69)岁;最短穿孔时间2h,最长时间18h,平均病程(10.87±2.01)h。上述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两组差异并无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吸氧、输液以及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

参照组采取开腹手术的治疗措施,静吸复合全麻,于患者上腹正中切口,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清除患者腹腔积液以及残余物,常规胃穿孔壁取病检,单纯穿孔修补术+大网膜覆盖进行治疗。

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单纯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静吸复合全麻,于患者脐下作为长度为1cm的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力≤15mmHg,采取三孔法的入炉方法,将患者脐部切口作为观察孔,并于距离患者左侧锁骨中线下5cm位置作为主操作孔,于距离患者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2cm为止作为副操作孔,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清除患者腹腔积液以及残余物,准确定位穿孔位置,随后,将组织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按照常规的修补方案进行治疗,固定患者大部分的大网膜,并且将其放置于穿孔缝合位置,冲洗腹腔后,确定患者并无出血和渗液后常规放置引流管,依次退出手术器械,关闭切口。

两组患者术后给予维持水电解质、抗生素以及酸碱平衡等指标,同时,给予胃肠减压以及抑酸剂等常规治疗,患者术后均可进食,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进而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将治疗有效率以及其他手术指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急性胃穿孔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研究组发生出血、穿孔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几率为2例(8.00%)显著高于参照组8例(32.00%),卡方值=4.500,P值=0.034,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2.2对比两组手术指标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腹腔残余脓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参照组,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对

3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科疾病,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生并无季节特点,患者一旦出现胃、十二指肠穿孔,将会因严重感染、腹膜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导致患者的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开腹穿孔修补手术的治疗方法,通常应用于胃、十二指肠穿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但是与腹腔镜下单纯修补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长、腹腔彻底清洗难,术后容易出现腹腔残余脓肿,切口感染、裂开率高、恢复慢、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等缺点,并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伴随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单纯修补技术也随之不断完善和成熟,具有损伤小、术中彻底冲洗容易,以及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发生出血、穿孔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几率为2例(8.00%)显著高于参照组8例(32.00%),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腹腔残余脓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参照组,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由此可见,临床上通过采取腹腔镜下单纯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其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对于患者的胃部损伤,同时,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病情恢复。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采取腹腔镜下单纯修补术的治疗方法,能够促进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术后恢复,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崔伦伯,孙丽岩.急性胃穿孔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110-111.

[2]陈龙.2种不同手术方法用于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观察与系统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992-994.

[3]张斌.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3):40-41.

[4]宋俊峰.急性胃穿孔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6,22(19):31-32.

论文作者:杜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杜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