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赵佳佳
摘要: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学习”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初中基础性学科数学教师,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积极启发学生主动设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自主学习是目前教育趋势中最能体现一名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也是教师与家长最希望学生拥有的一种学习能力. 但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与心情来进行自主学习. 所以本文将依据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让数学教学实验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从表面上看,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但如果把它与相关的实验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
数学实验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地学习数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是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教学民主,从而使学生能够有信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其二是创设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数学实验室进行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够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变化的学习方式。
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改变被动学习方式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数学实验”的活动中,教师设置实验题目,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证明。教师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则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学习。
数学实验拓展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实验室的活动中,学生模拟数学家发现数学的活动,积极观察、比较、分析、猜想、归纳、论证,再现了数学发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公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1. 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一种判定方法(问题);2. 让学生任意画一个△ABC,然后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A=∠A′,AB=A′B′,AC=A′C′,画好后将△A′B′C′剪下,放在△ABC上,使对应点重合;3. 观察二者是否完全重合(全等),并让学生分析全等的条件;4. 学生猜想结论――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学生都会积极地投入到这个实验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收获。
二、联系生活、体现数学使用价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应用练习,往往带有人为编造的痕迹,这种“远离生活”的练习设计截断了学生的数学创造来源。事实上,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因而,笔者在设计练习时将更多的视角投向现实生活,努力发掘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同时又暗含某种数学现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真正显示出它的工具性。中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其特殊的运用价值。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新的人才观更要求我们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不以解答数学问题的正确率来衡量学生,而要看他们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重点看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否通过数学学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笔者注意让学生在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中“实践”数学,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运用已学知识、方法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充分利用探索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索式的学科,人们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境,从实际的情境中可以探索出不同的模式。探索模式的过程是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人们深入认识总是很有价值。数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模式。因此,数学绝不等同于数学教科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打开学生视野、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设计富于探索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最基础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设计出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概念,学会知识应用,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找出规律,达到既有利于获得又有助于探索和创新的目的。
探索性数学问题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思路,解题时总要有合情合理、实事求是的分析,要把归纳与演绎协调配合起来,把直觉发现与逻辑推理相互结合起来,把数学能力和心理能力同时发挥出来。因此,通过探索性数学问题的解题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巩固与掌握,而且更加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加强主体精神、探究态度、科学方法、创造才能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初中生认知客观世界的渐进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做到“乐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他们真正做到“能学”;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真正做到“会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荣妹.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浅谈如何建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J].新课程(上),2011,(03).
[2]王静.浅谈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7).
[3]李静.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学习方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9,(30).
[4]王光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论文作者:赵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初中生论文; 课堂论文; 角形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