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抽油机配件厂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为了创新实训教学,应改变观念,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钳工是不断发展的机械行业的重要工种。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现代化知识、高技能的钳工人才,是每个从事钳工的生产实训教学专家的任务。
关键词:创新 改革 实习
1 改变错误观念,培养高技能人才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普通的机电控制到先进的数字程序控制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应用,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半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到现在的各种高精度数控机床,大大提高了加工的速度和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有些技能型繁重的手工操作作业已被智能型数字控制的机械所代替。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冲击着传统的手工操作,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新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钳工专业的基本操作基本上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也是最受冲击的专业工种之一。钳工教学的内容和实际操作一直处于落后的阶段,如象实习条件差、体力消耗大、有些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短时间内很难熟练掌握;另外,家庭及社会上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观念,使得愿意学习钳工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在学习完现代化机械加工课程后,对钳工的前途产生怀疑。对钳工实训课兴趣不高,在实习课上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普遍认为钳工的基本操作已被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所替代,没有必要再学习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那么作为钳工教师就应对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引起足够的重视,倘若任其发展下去,势必要影响学生今后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影响机械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这些不正确的观点,大多是由于对钳工专业的肤浅认识造成的。作为从事钳工职业技能教育的专职教师,有义务使学生全面正确而深入的了解钳工专业。
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涌现,的确能够减轻或解放部分劳动力;钳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确实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但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者采用机械加工不能够满足精度要求的操作,还是必须依靠钳工加工来完成。由此可见,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学习、提高水平。制造出先进的机械设备,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的工人,离不开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不论哪种钳工都必须熟练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操作方便、加工灵活,在向现代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机械制造行业中是其他机械或工种不能替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就是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竞争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是我们从事技能培训教师的光荣任务。
2 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在学生学习钳工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师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内因。只有内外因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兴趣产生于认识活动过程中,或产生于某种运动、游戏、劳动中,同时,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好发展的。几乎每个学生在童年时期都有过做手工的经历,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家长或教师的知道下,成功的完成一件折纸玩具并且爱不释手时,便在需要的基础上对折纸玩具产生了兴趣。通过这一事例,可以看到人的兴趣产生于需要,这里不是说人对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具有兴趣,而是说凡是有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必然有对它们需要。
从事钳工技能培训的教师都希望培养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从思想上强化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即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是祖国早日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使之生动有趣、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学好钳工操作技能。
3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操作技能
钳工的实习教学,实际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技能与知识、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知识、能力是技能掌握的前提,制约着技能掌握的速度、难易程度、灵活性与巩固程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锉削技能训练时,除了要规范的讲述及演示站立姿势、锉削时身体的倾斜度、锉刀的握法及锉削速度外,还要重点讲授并演示在锉削过程中左右手如何用力,这样,学生便能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4 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往往采用“教师按照教科书教,学生按照教科书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工件的加工工艺和计算公式一律按照教科书的标准执行,导致加工方法单一,计算依靠背诵公式。有时由于工、量具、测量形式、计算条件的改变,无法套用书中的公式,学生便感到无从下手。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如象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接到了公司里下达的两个机械加工制作任务:沉降仪与击实仪的制作。当时我就带领了几个同学耗时近三个月,比较圆满的完成了该次任务,同学们通过实作,不仅把所掌握的技能得到了巩固、提高,使之更熟练、流畅,同时更加深了对钳工工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充分体现了目前职业教育改革 “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新模式。
所谓培养创新人才,就是对创新人才的个性培养;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创造型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毅力,要有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要有触类旁通、善于举一反三的变通性,还要有独出心裁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在培养毅力和勇气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洞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变通性和独创性的培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采用指导性、提示性、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多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题形式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互动式教学。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制作技能和方法后,让学生根据图样要求和学过的知识与加工方法,设计出更多的加工工件的方法。然后,由教师对那些正确可行的方法加以肯定,对那些不正确、需要改进的方法加以分析,并总结出可行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搞“小制作”、“小发明”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多功能工具、家用工具、玩具等;这样,既巩固提高了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以及对所学知识变通性的发展和独创能力。
总之,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操作技能。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参加工作后,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论文作者:郑希权1,姜学田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钳工论文; 操作技能论文; 学生论文; 技能论文; 方法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