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论文

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论文

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

冯 云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在心理遇到困境或者是危机的时候,其内心的处境是十分纠结和矛盾的。对整个社会而言,如何着手帮助经历了创伤或者内心受到了严重影响的大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研究从当代大学生自杀的现状着手,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自杀;干预策略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阶段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这个时期所产生的问题,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那么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例如父母离异或者亲人离世、自身学业亮红灯、情感方面的变化以及可能遭受的不法侵害等等。因此,如何在这些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阶段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时的沟通,帮助他们尽快地走出心理困境,是当下社会教育部门、高校和家庭必须要重点注意的事情。此外,如何尽快地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有自杀倾向的学生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一 当代大学生自杀的现状

近些年,在全国大部分的高校中,都存在着因为各种问题而导致学生自杀的现象,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节奏的加快,这种趋势有上升的势头。

(一)现象分析

当今社会的学业压力与毕业后就业的压力下,部分在之前的生活中没有练就强大的心理素质的学生的自身心理适应能力存在很大不足,严重的学生甚至对生活无望,从而靠自杀来实现“解脱”。2014年4月16日,中山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在宿舍自尽,原因是因为家庭给予的压力和学业压力过大。2015年5月18日,中南大学一名研究生因为硕士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而选择了跳楼自杀。2016年11月21日,岭南大学一名女生,因为感情的原因,加上家庭问题的困扰,在寝室自尽身亡。这些现象不仅仅在近些年发生,在2006年2月28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个大四学生因为自己的英语四级没过,从而选择了跳楼自杀。2006年9月甘肃某大学一名大四的男生因毕业设计没有通过无法毕业而跳楼自杀。这些现象在近十几年中都有发生,并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仅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官方统计出大学生自杀的人数是26 人,有5 人自杀未遂。这种现象为何频发?是什么样的心理动机使学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行为不但给家庭带来了痛苦,也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压力。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问题特征

有的研究对近些年高校发生的36 起自杀事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这项调查中,男生一共有15 人,女生一共有21 人。并且在这些人数中,家境较差的占据了较高的比例。并且这些案例中,专科和研究生各占据了6 例,而本科生则达到了24例。并且大多数都是毕业班级的学生。在这些案例中,成绩优异的有13 例,良好的8 例,中等9 例,较差的6 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成绩与自杀现象的关联度不大。这些案例的背后原因调查得出,学业、人际关系、家境以及对未来无望等因素的占据了16 例,而因感情问题导致的则有11 例,自身心理障碍的有8 例,自身残障的2 例。这些调查结果直接指向了一些关键问题,而心理问题则是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本质。

二 导致自杀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可以从社会角度、生物学角度以及认知角度进行分析。

学生所处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遭遇了心理问题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关心和疏导,例如,家庭对于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而带来的压力,学业影响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人际交往遭受的冷落或者是歧视等等,都可能是导致学生采取极端行为的原因。

(一)社会角度

按照生物学的观点,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人来说,同一件事物对这个人产生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心理反应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情绪的管控和自身行为的影响认识还没有达到稳定,现实世界的自己与理想世界的自己、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有着激烈的冲突,没有很好地达到客我同一,在这种状态下,对外界的反应就会很敏感,简单的心理问题就会转变成复杂的心理问题。为了寻求解决方法,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而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尝试解决。

对存在自杀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缓解内心压力的方式。

作为大唐文化最高成就的诗歌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诗人辈出,名士风雅。李白是他们中间出类拔萃者,他是中国文化的大伽,我们读书不能不读李白。他曾立志报效国家,仗剑走天下,得意时酒是胆,可以藐视权贵;失意时,酒中透着忧伤如秋风袭来,阵阵凉意。读李白,每次醉的不同,大约是他的宿命。

(二)生物学角度

在这个层次上看待青年的发展,心理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第一,我国现如今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时代的变化速度很快,事物以及观念日新月异,大众的心理承受着变革带来的猛烈的撞击和影响。第二,自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人口结构问题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独生子女众多,已经达到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一般而言,独生子女所处的成长环境较为优良,这使得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阻碍或者困境,典型的特征就是心理承受力较为薄弱。第三,我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没有足够的投入,尽管有关部门颁布了多个相关的指导文件,高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心理教育仍然面临着专业人员短缺,不被大众所重视的问题。并且无法兼顾到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主观上的抗拒心理治疗、自己解决问题。

大学生成长过程也是在塑造自身价值观的时期。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面对心理压力时,很大程度上并非事物本身带来的压力,而是个体对事物进行的假设造成的压力负担。通常会扩大事物对自身的影响,例如,期末考试一科挂科,便会衍生出补考、重修甚至于无法毕业的假设,这些素有的压力来源均来自这些假设。对事物的认知被扭曲和夸大,导致消极的态度蔓延,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自我被击垮,以一种“解脱”的方式结束生命。

(三)认知角度

对2018年8月某日某大型公立医院能耗监控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在能耗监控系统中查询到医院实时电、水等能源当天的用能情况,用能趋势、同比和环比情况。当天,电耗为主要能耗,其中空调用电占34.2%,照明与插座用电占31.4%,动力用电占25.1%,特殊用电(重点医疗设备)占8.2%,其他用电占1%。根据医院建筑面积、床位数,得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0.02千克标准煤/m2,单位床位能耗为1.3千克标准煤/床。医院实时能耗和能耗分类统计如图1和图2所示。可查看按楼宇划分的能耗排名和按科室划分的能耗排名情况,如图3所示。

三 心理学干预的策略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引导作用,尤其是对思想觉悟和识别能力、抵抗能力比较低的大学生来说,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内容都与马克思主义相通,而党建工作内容很大一部分也与马克思主义相互关联,因此两者具有相通的地方,可以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其次,随着不良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党建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难题。

高校的相关心理机构应该主动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疏导,提供相应的辅导服务,通过交谈的方式打开学生内心的心结。并且帮助学生对内心的困惑和疑难纠正认知,引导他们认清错误的理念和观点,拥抱现实世界,在人际交往中去感受集体。也可以利用小组这种方式,由相关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使他们能掌握相应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摆脱内心关闭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心理干预的特点

第一,心理干预要对所有学生都保持尊重,不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无效的评价。第二,进行心理干预的学生一般内心压力很大,他们拒绝向其他人透露内心想法,因此,要保护学生的隐私,不可以向无关人员透露相关内容。第三,心理干预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特别在学生的行为认知、情绪管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进行测评,检查是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根据检测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第四,心理干预不是独立的,学校与家庭应该积极配合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表现信息,并且应该多给予关爱,使学生内心感受到关怀。

(二)心理咨询

马林(1883~1942),原名亨德里克斯·斯内夫利特,荷兰人。1914年,他在爪哇建立东印度社会民主同盟,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了与伊斯兰教联盟的合作。1921年马林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来华,根据其“党内合作”方式的经验,积极推动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从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国具有含镁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的资源优势,利用菱镁矿、白云石、水镁石、盐湖卤水等作为镁源制备三水碳酸镁晶须具有原料廉价易得、来源广泛的优点。陈敏等[19]以菱镁矿为原料利用水化碳酸化法合成出直径大约为5 μm、长径比为10~20的碳酸镁晶体。刘家祥等[20]以轻烧白云石为原料,通过水化碳化法制备重镁水溶液,调控温度和时间,获得了长度为40~80 μm的晶须。

(三)制定干预计划

学校层面应该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调研,并且针对调研结果,结合心理机构的相关专家,展开极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研究。从而提高学校心理机构以及研究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实践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干预计划的实施:第一,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平台、通告栏以及短信推送的方式,积极定期向大学生推送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气氛。第二,积极举办相应的心理健康论坛和讲座,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讲座计划,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认知观,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第三,对相关机构单位的有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培训工作,加强相关人员的心理疏导能力,提高应对可能的心理问题的处理能力。第四,优化辅导员岗位结构,将学业管理与心理管理分开管理,便于老师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专注到自己的岗位上。设立专职心理管理辅导员,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同学给予相应的疏导措施。第五,在学校内设立多级的心理辅导机构,从学校、学院至宿舍园区,都应该设立心理咨询部门,方便有需要的学生就近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危机、增强心理抗压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发生可能情况。

(四)家庭与社会的关注

家庭作为最温暖的港湾,应该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给予最大的关怀与支持,家长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不应该为学生设定过高的目标与期待,并且家长也应该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而并非一味地使用传统道德观念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学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支持。

社会层面上,也应该建立社会关注体系,使个体在社会中能感受到关注与爱护,减少学生内心的孤独感和压力。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关爱支持,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方法支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解决渠道和方法;行动支持,直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服务等,以助于解决内心问题。

当代大学生自杀的现象屡屡发生,对于这种现象实施心理干预刻不容缓,一方面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发生这些行动背后的心理学动机,另一方面社会、高校、家庭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内心接受现实,抛弃不该有的念头和想法。

参考文献

[1]黄丽洁.高校学生自杀的当前状况及相关因素探析[J].法制博览,2017(3).

[2]史辉.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研究[J].大学生研究,2010(3).

[3]王君.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0).

[4]郑立琴,陈莉,严中,邹高祥.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

[5]李依婷,黄元娇,林晓琼,王月珠,唐紫莹.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及背后原因探析[J].才智,2018(22).

[6]辛馨.浅谈大学生自杀问题[J].才智,2018(20).

[7]钟以彬,刘萍.浅析当前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归因及其预防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8(16).

[8]吴才智,江光荣,段文婷.我国大学生自杀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5).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07-0006-02

(责任编辑:王义祥)

标签:;  ;  ;  ;  

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