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_英语论文

论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_英语论文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浅谈论文,主体作用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认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能力是:1.Learning to know(学知),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2.Learning to do(学做),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强调“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3.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4.Learning to be(学会发展),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这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气氛,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

《超级教学》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相信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第三个当然是内容,“内容”即主题。在我们每堂好的英语课中,都会有这三者。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忽视了“状态”,而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学习的‘门卫’。(引自《学习的革命》)为了“打开学习之‘门’”,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初,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例如,结合高中英语课文Coins、Collecting Stamps课文教学,请班中集币爱好者、集邮及集首日封爱好者等学生用英语讲述自己的"Story",介绍各自的收集"experience",展示收藏的"treasure",让大家分享其中的"Fun"。

学生几乎天天要上英语课,课上的感受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平淡无奇、呆板乏味,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压抑和窒息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语言被当作知识来传授时,教师手持课本,站在讲台,板着面孔讲解知识。学生则静坐听讲、跟读和答问。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进入语言学习之“门”。反之,愉快的课堂气氛,轻松的学习心态,有趣的语言环境和积极的自我参与意识,能促进学生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2.使学生置身于语言学习情境

英语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不断训练而学会的,不是教师一教就能学到手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的教学计划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在教初中英语课文Thomas Edison一课时,我们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进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我们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学生扮演Edison,Edison's father,Edison's mother,Edison's teacher,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iso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也可直接采访Edison。

如:(Sa is interviewing Edison's father)。

Sa:Excuse me,please.I'm on China Daily.Are you Edison's father?

F:Yes.Nice to meet you.

Sa:Pleased to meet you,too.We all know your son,Thomas Edison,is a great inventor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he was always doing when he was a child?

F:Yes.When he was a child,my son was always trying out new ideas.

Sa:Can you gave me an example?

F:OK.One day when he was five,I saw him sitting on some eggs.I asked him why he was doing that.But he didn't answer.Instead,he asked me a question.

Sa:What did he say?

F:"Hens are able to have chicks.Why can't I?"he said.

Sa:Could you answer his question at that time?

F:I'm afraid I couldn't.

Sa:Oh.Thank you very much.

F:You're welcome.Goodbye!

Sa:Bye!

用类似的方法进行高中英语课文教改实践,如"ALBERT EINSTEIN""MADAME CURIE"等等。对于课中的一些重点句子我们要求学生必须熟背,如"Life is not easy for any of us.We must work,and above all We must believe in ourselves.We must believe that each one of us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well,and that when we discover what something is,we must work until We succeed."以此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坚强的意志,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保持必胜的信念。我们认为:没有比扮演著名科学家去学习科学和置身于英语语言学习更快捷有效的了。

3.激励创造性思维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国外学者指出,一个人在未来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拥有三张“通行证”,即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以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创造力)的通行证。人们不难获得一个共识:新的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其做法是: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所提问题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如:How do you know that?Why?);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Could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2)重新设计组织课文

在新编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我们要求同学以短文形式进行改写,有些课文则要求同学改编为对话形式,以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以高中英语课文THE NECKLACE为例,我们通过多种媒体完成课文整体教学,再请学生以故事形式改编全剧,然后还作一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讨论。例如,组织学生进行"continue the story"的练习:Mathilde得知为之辛勤劳动十年的项链竟是件假首饰,故事的结局会怎样。学生们在热烈的讨论中讲出了各自想像的结局,如:

Student 1.When Mathilde heard what Jeanne had said,she simply couldn't believe her own ears.The lost necklace wasn'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How she regretted that she hadn't told Jeanne what had happened then!She was too sad to say a word.But she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felt it wasn't a bad thing,because it made her a hardworking woman.

Student 2.Mathilde was very sad when she heard that."Dear me!"Then she fell to the ground.When she stood up,she kept on laughing and saying"Necklace."She was mad at last.

Student 3.Jeanne was so moved that she took Mathilde home and gave her a lot of money.With the money,Mathilde and her husband started a new life and lived happily.

正如3000年以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Plutarch)所写的那样:“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引自《学习的革命》)

4.努力创设情景,提供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满足学生求知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及时进行情景创设,开发课程资源,提出可激活学生思维,需要探索、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可创设的情景是多方面的如:多媒体网络情景,问题情景,课件辅助情景,实验情景,现实生活情景,操作情景;还包括心理情景等等。开发课程资源,要从新、旧内容的衔接处,知识结构的萌发处,理论与现实的撞击处,一般与特殊的异同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把握教材的规律、方法。

5.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受人尊重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起至关重要作用。开展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要注意协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内容;协作方式可采取小组讨论、学生上讲台、展开辩论、演讲、评论等方式,也可采取书面交流、协同实验、协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协作学习。

6.适时调控点拨,给学生提供科学的知识建构思路,适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创造性思维。

7.不断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空间与机会,并适时进行以激励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价,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尊重”、“自身价值”,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内在动力,帮助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自主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注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建立主体知识结构的核心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以学生为本的问题。因为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已经形成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的增长点,由教师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把握新的主干知识,建构主体知识结构。怎样帮助学生进行主体知识建构呢?

首先,课堂教学要真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逻辑性知识(为什么)、程序性知识(程序步骤)、策略性知识(掌握和运用学习内容的方法策略)等几种类型的主干性知识的建构过程,把每一节新授课上成帮助学生建立课时知识结构的课,把每一节复习课上成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章节知识结构的课,抓住了主干性知识结构,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学科能力,抓住了单元、章节知识结构,也就抓住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文科要侧重建立要点网络式结构,理科侧重建立程序步骤式知识结构;要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特征,压缩出要点,让学生适用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理性思考,用自己的语言使要点之间建立起一定的逻辑联系,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而后形成学科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思路,提炼方法。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思路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思路(思考问题的思路、解题思路、学习思路、根据个人特点掌握知识的思路……)鼓励学生追求思路,培养学生思考有序、做事有序的习惯;要注意类型化的作业训练,注意归纳解决某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要适当安排开放式的训练内容,鼓励不同思维路径的碰撞与融合,教师在进行思路的点拨时,要注意使用启发式,点在当点时,点在关键处,干净、利索。

三、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研究成果表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认知过程的本质。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对学生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我没有问题了”。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问题解决法,意即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不同思路甚至是用多种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以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掌握并能自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概括为有序递进的五个阶段:

1.寻疑,了解学生情况并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2.示疑,创设情境揭示问题,以疑诱思,激励创新。

3.探疑,深入探究,抓住问题,从独探到共探,由小组共探到全班共探。

4.释疑,在辅助教学资料基础上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点拨迷津,启发问题,答疑解惑,柳暗花明。

5.拓疑,通过形成性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回味反思,留下问题,开拓空间,深入探究。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但是我忘记了;我看见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而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通过认知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到认识其内部规律,并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学活动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既有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标签:;  ;  ;  

论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