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和对策论文_杜健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和对策论文_杜健

(中广核洪雅高凤山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现阶段,电力结构自动化工艺的引入和发展引用,为国内电力结构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可能,可是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依旧存在诸多不足。经过对电力结构自动化工艺的安全展开了简单的研究,为处理电力结构自动化科技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电力结构;自动化科技;安全管理;问题;措施;研究

国内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电网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电网系统和自动化科技也得到了提升。这个技术的运用规模在扩展,同时,其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由此不难发现,电力系统和自动化科技的进步显得非常重要。

1 电力系统和自动化工艺分析

电力结构有很多构成部分,而且构成部分存在较大的复杂性。电网系统和自动化自身涵盖的知识技术也非常深,其中涉及电网结构高压工艺、电力结构机电保护和安全智能管理等,其专业性非常强。同时,伴随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结构也应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进行全面改进,因此,想达到对电力结构和自动化的管理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达到对电力结构和自动化工艺的安全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为了较好的管理电力结构和自动化,在具体施工中出现并创建了很多相应的管理技术与系统,比如,神经网络管理平台、专家管理平台、综合自动管理平台等。在这类管理平台中,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和自动化工艺的科技含量,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与自动化工艺的可靠性。

2 电力结构变电站中智能化科技存在的不足

尽管电力结构变电站的智能化具有许多优点,可是在具体的运行环节,依旧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能够从如下几方面展开分析:其一,在自动化电网结构运转环节,如果出现设施的绝缘问题、结构失灵和拒动等现象,要求展开现场操作,这时不可以对设施的运转状况实施远程操控。此外,电力结构中部分设施不能达到远程操控,例如隔离阀的闭合。其次,自动化结构各装置之间应实现数据共享,唯有数据达到共享方可让电力结构的运转更加安全简便,同时,二次电缆的问题,也大大影响着电力结构的可行性、可拓展性和稳定性。最后,智能化电力结构中,当前普遍采用的部件为硬压板,可是硬压板在施工阶段,通常不可以进行远程管理,其要求通过人工实现。这时应该对硬压板展开保护,会在较大限度上消耗人力与物力。此外,若一次装置在控制阶段要求确定过程的化,也应该由人工的干预方可以完成。

简而言之,变电站工艺的智能化依旧存在较多缺陷,这些不足的处理依赖于在具体操作中,尽量使用新型自动化工艺,把数据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统一起来,进而为新的变电站开发带来技术支撑。在这类科技的支撑下,所建设的新型变电所,既可以降低能耗、减缓生态问题,还让变电站在生产环节更为的安全稳定。智能化电力结构在生产环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应用测绘与传感二级,可以展开观测;其二,经过观测获得相关的信息以后,能够结合信息进行管理;其三,获得信息以后,能够经过信息的归纳,进而对相关的数据展开技术追踪。

3 电力结构中常见的电气自动化科技

3.1集中式监测方法

集中式检测方法是指使用相同监控平台,对全部装置进行全面监督。即把以往较为繁复的监控平台线路都集中在一起,使用更加简便的方法来操作和控制,同时还没有对运用的运行环境有更高要求。

3.2远程操作方法

远程操控方法就是在终端电脑管控下,对处在不同环境的电气装置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智能化科技统称[1]。使用远程监督工艺方法,能够防止空间、间距等层面因素其系统实现成效所出现的制约作用,让电气项目的“灵活性”特点得到大大提高,保证所有空间中的电气装置均能够保持安全的运行状况,而且较好的节省系统监督的费用,大幅度扩大了利润的发展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电力结构及其自动化工艺的强化措施

4.1促进信息的智能统一

电力结构及其自动化工艺在改进环节,需要尽量使用一体化工艺,采用开放标准的接口接受来源于变电所的全面数据。让数据可以在集中的系统中获得运用,同时经过模型的创建,以及规范的DL/T860通信装置的应用,让这类信息系统可以更为高效、安全和稳定。在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基础上,还能够安装一些比较常见的系统,如工具系统、状态监控可视化系统和报文研究软件等,同时,经过特定系统的管理流程,发挥智能报警、状态评价和故障集中研究等作用。

4.2设计自动化运行参数

在达到变电所的一体化创模阶段,能够经过模型映射和合同的无缝变化方法操作,但要注意两大技术重点:首先是在正常站的运转环节,需要注重其作用作用的发挥。其次是在调节系统的运转环节,需注意其和子站管理设备之间的衔接,进而让映射控制任务可以顺利实现。

4.3实现信息建模和信息模板之间的自动转变

提升电力结构的自动化,能够利用信息建模和信息建模支架的自动转变来实现。以往规约转变设备在电路结构的运用上,遭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若可以达到向智能型作用的转换,将会有助于电力结构自动化科技的实现[2]。同时,在安装智能接口设备时,应该以特定的作用安排为操作依据,这个功能需主要围绕智能变电所中智能装置数据支架的转换。

4.4加强自动集成在线控制

为了可以达到度变压设备顶部油温和油位、开关的控制,以及对信息实施在线监测的功能,能够经过智能管理柜来获得实现,智能管理柜之所以可以完成该项工作,取决于其拥有智能集成作用。另外,还能够在其他层面实现智能集成,例如信息的在线监督、地区辅助平台信息管理和断路器等装置。

4.5强化运行条件的智能控制

加强运行条件的智能控制,是提升电力结构自动化科技的重要内容。在视频软件整合阶段,应该对变电所监测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在运行条件的监测环节,能够合理使用自动化方法,进而在联动方面完成辅助平台的自动联动。当某个特定地区出现报警情况时,要求利用摄像头实现迅速定位,摄像头定位就人为定位而言,其可以达到迅速、精准[3]。同时可以非常准确的确定危害出现的程度。使用网络科技,能够对获取的图像展开研究,进而对变电所中相应的装置进行检验,如变电装置、收集断路器等,由此找出故障的原因。获得相关数据以后,支持变电生产巡视和程序化工作。另外,还能够把视频检测系统与其他结构相互衔接,如安防结构、照明管理结构等。

4.6提升电力结构自动化科技管理者的专业技能

一方面要鼓励在职管理人员结合电力的发展状况,明确自身的责任范围,进而让自身在日益的学习与发展中,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电力公司需不定时的组织工作人员展开职业教育,充实电力结构的相关理论概念和发展状况。此外,创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工作人员自觉的学习新技术和新工艺。

5 结束语

唯有不断的优化电力结构自动化科技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实现智能化科技的科学设计与科学控制,提升自动化技术控制人员的总体素养,才能较好的实现电力结构的自动化管理,才能够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国泰,南芳. 关于国网电力调控自动化机房安全运行管理浅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6):165-166.

[2]张毅,徐达.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2016(29):83+20.

[3]赵亮宇,黄敏均,陈建峰. 如何保障电力自动化系统持续发挥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69.

论文作者:杜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和对策论文_杜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