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安全视野下的宋教仁经济思想论文

国家经济安全视野下的宋教仁经济思想论文

国家经济安全视野下的宋教仁经济思想

平英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 近代以来,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深,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宋教仁对国际形势的深入研究使其经济思想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均势外债和利用外资的思想、实业救国思想、农业发展思想等。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宋教仁不断揭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和政府出卖国家利权的行径,制定一系列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法规并身体力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宋教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宋教仁;国家经济安全;均势外债;实业救国

宋教仁(1882—1913),字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1901年,宋教仁考中秀才,但他却没有沿着封建知识分子的科甲正途而置身仕途。1903年,宋教仁与黄兴结识并创立华兴会,从此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改造中国政治的方略,也为维护中国经济利益奔走呼告。宋教仁的经济思想源于近代中国民族危亡之际,他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目的,继承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思想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财政经济理论与经验,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经济思想。学界对宋教仁经济思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宋教仁经济思想的总体概述[1-2],二是对宋教仁经济思想分专题进行论述,如农业思想[3]、均势外债思想[4]、利用外资思想[5]等。总体而言,学界对宋教仁经济思想的研究不多,仅有的几篇关于宋教仁经济思想的论述,也只是对其经济思想的概述。而对宋教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研究尚未给予充分关注,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和实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笔者拟对此做深入的探讨。

一、宋教仁对晚清国家经济安全现状的认识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经济侵略成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新形式,争相在华投资。一方面,清政府腐败无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换取列强对其统治的支持,清政府逐渐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另一方面,列强竞相争夺中国的铁路、矿山、借款等权益的控制权,企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经济主权被破坏殆尽,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宋教仁认为列强侵华必将运用经济侵略与武力侵略两种手段,经济侵略以美国为首,武力侵略以日本为首。经济侵略更为温和隐秘,不易察觉,并与政治渗透紧密结合,通过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控制中国政治,对此,宋教仁明确指出:“今后列强之支那政策,……而其枢机则惟于借款存在之,”[6]197认为列强的经济侵略以政治借款为主要手段,通过借款控制中国。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宋教仁对日本格外关注,宋教仁在日本留学6年,深入分析日本国情,认为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威胁。日本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一跃成为东亚霸主,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外侵略扩张。为缓解国际上对日本侵略扩张的不满,日本结合国际形势,开始调整对外扩张方式,从武力侵略转变为经济侵略。

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一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重视评价方式的多元性。那么如何发挥出多元性呢,教师可以从开放的角度出发。比如说,将评价的内容交给学生来进行选择。在期末考试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要测试的项目,让他们拿出最为拿手的项目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在实际效果的评价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或是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评价。这样可以减少教师评价所带来的压力,同时经过自我评价和生与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体育学习的不足,在之后的学习中激发出更好的学习欲望。

列强通过战争、条约等形式在中国获取种种特权,在中国大肆倾销产品,在华投资、设厂、开矿以及政治贷款等,获取高额利润,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宋教仁通过对国民经济的考察认识到列强的经济渗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洋货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货的市场,中国也沦为洋货的倾销市场,洋商在华投资也破坏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二)清政府腐朽无能,财政管理体制落后

除产业布局相关政策之外,我国纺织服装各行业也制定并发布了相关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使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方式更加明确。

对于如何利用好外资,使其服务于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并减少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宋教仁也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方略。针对盛行的“外债亡国论”,宋教仁提出“均势外债”的主张。他认为埃及因巨额外债而亡国,是因为埃及政府缺乏必要的财政知识,目光短浅,债权国选择失策。宋教仁之所以主张均势外债,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英美等国主张对华实施保全主义政策,日俄等国虽有瓜分之心,但迫于势力差距,也赞成英美的主张,中国实际上沦为列强共同保护的境地。因此,他认为中国要抓住有利时机“改革国政,恢扩国力,俟彼等维持均势之协约解散时,而吾之毛羽亦丰满,而后进而为主动的外交,以与彼等角智斗力焉”[6]219,维持列强在中国的均势局面,使其相互牵制,而中国则利用相对稳定的有利时机,改革内政、发展经济,然后开展积极的外交谈判,逐渐收回失去的权益。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列强林立的环境中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弱小,国际竞争力差

宋教仁极为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尤其是铁路修建。宋教仁认为“中国地域辽阔,非有铁路联络,断难谋行政之统一”,“西北省边防紧急,全恃铁道运送军队”,“农工商各界谋产业之发达,必须有铁道贯通”[6]447,铁路为国家生死存亡之所系,无论在经济建设中,还是在政治、军事上都发挥重大作用,必须大力发展铁路事业。孙中山也认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将修建铁路放在发展实业的首位[8]171。但修建铁路花费巨大,宋教仁认为“必须人民组织团体辅助国家之进行”[6]447,主张把政府投资与社会集资相结合。宋教仁修筑铁路的思想不仅可以缓解修建铁路缺乏资金的困难,又可以维护国家主权,避免列强控制中国的筑路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于工矿产业,他认为“矿业之发达有关国脉”,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矿业,但“自国势不竟,外人之谋我者,首以攫夺矿山开掘权为侵略最重要之目的”[6]474,列强在中国大肆开矿,掠夺矿产资源。为此,宋教仁主张大力发展我国工矿事业,保护国家矿产资源。

二、宋教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

面对严峻的国家经济安全形势,为扭转国家日益“枯槁”的经济状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宋教仁也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方案。

变电站控制终端也就是主计算机的引入,让变电站拥有了自己的大脑,可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作出判断和处理,在计算机终端短时间内反应,避免事故发生时由于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造成变电站故障,进一步导致整个油田电网的输变电事故。

(一)合理利用外债,主张均势外债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幅增加,涉及商品加工、船舶制造、政府公债等各个行业,除了在中国经营实业、商贸、交通运输之外,还加强对华经济投资和政治贷款。外资的大量涌入对中国民族企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当时就有有识之士认识到列强的经济侵略已远甚于武力扩张,宋教仁也认识到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危害,认为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大增必将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进一步奴役中国。虽然宋教仁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外资的性质有清醒的认识,但面对国家资本缺乏、产业落后的状况,认为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必须合理地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充实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

“振兴实业”是实现民生主义的重要途径,孙中山提出:“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11]196《实业计划》就是孙中山发展实业的集中展现和具体规划。宋教仁十分重视实业发展,辛亥革命后,宋教仁大力宣传发展商业和实业对国家经济的意义,在《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中指出:“中国今日苟欲图强,必先致富,以国内贫乏状况,则目前最亟之举,莫若开发产业。”[6]488中国要实现独立,则必须使人民富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实业经济,振兴中国产业。中国“制造品多,则我们中国就可以不用外货矣,可以挽回利权矣”[6]455,通过发展自身实业经济,增加产品供给,提倡国货,挽回国家经济权益。同时,宋教仁也提出了一系列振兴商业的方法,他认为“振兴今日中国之商业,尤以奖励土产之输出为宜”[6]169,鼓励发展农林产业,增加商品输出,扩大贸易顺差,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

清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现代财政管理理念。资政院形同虚设,“资政院议决奏定之预算案,彼辈迄今未尝依照实施,任意增改流用”[6]222-223,国家各种预决算没有定制,任意更改,经济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其次,管理机构落后,体系不全,“今上之既无相当之公债行政官署,下之又无完全之中央银行”[6]223-224,管理机构混乱、职责不明,机构内部又无严格的规章制度,财政管理混乱。第三,对外资的管理与使用异常混乱,“其管理方法,使用目的,已足病国”[6]202,外资使用效率低下,反而招致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纵观宋教仁利用外资的思想可以发现,其基本的理念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落后、资金不足,要想发展经济必须利用外资充实资本,因此在理论上主张利用外资。但是由于清政府腐朽无能,缺乏应有的财政管理能力,只会大肆举借外债,但无论是债权国的选择还是外债的使用,清政府都不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反而又因为借债而导致亡国的危险。对此,宋教仁主张均势外债,使列强在中国形成“连鸡之势”,中国则抓住有利时机发愤图强。当均势打破之时,中国已发展壮大,能够在对外交涉中占据主动。

(二)发展实业经济,挽回国家权益

清末我国主流舆论反对借债[10]400-431,认为国家贫弱,借债将导致亡国,“外债亡国论”盛行,将借债行为认定为卖国。宋教仁并不反对使用外债,“且极主张借外债者也”[6]202,他认为外债无损国家利益,并且今后借债也不可避免。但是,宋教仁也提出了自己的借债方略,认为借债“惟以管理债款之方法,使用债款之目的,与夫选定债权国之政策,皆非审慎周详,以研究其真正利害,而后逐绪行之不可”[6]202,唯有如此才能在经济发展中保持经济独立,并且“利用外债以强国”[6]388。宋教仁还提出要联合美国,利用美国对华投资发展经济,“盛劝奖两国国民经济的共同事业,以相应之条件,输入其横溢之资金,开发吾生产”[6]221-222,主张利用美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发展中外合资经济,利用美国对外资本输出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中国的实业经济。宋教仁还强调利用外资要讲求效益,外资需用于发展国民经济。据统计,袁世凯政府在1912年至1916年共举外债68笔,其中用于政治性、军事性的借款48笔,实业性贷款20笔。而在20笔实业性贷款中又被袁世凯政府挪用2笔,用于军事支出。至于其他地方军阀大肆借外债用于非生产性用途支出则不可胜数[5]29。宋教仁还批判政府利用外资填补行政费用的行为。综上可以看出,宋教仁主张国家要利用外资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但在利用外资时要考察外资来源、外资的管理以及外资使用方式等,体现了宋教仁在利用外资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警惕性。

近代以来,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国家主权遭到严重侵害。中国经济从独立的封建经济转变为依附性半封建经济,随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加深,中国经济形态又从依附性半封建经济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1895年以后,外国资本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经济成分,对华投资大幅增加,据统计,列强在华产业资本的数量从1894年至1936年增长了105倍,而同期中国产业资本增长62.3倍;列强在华产业资本占比达到57.2%,中国产业资本占42.8%,列强产业资本占据优势。其中,日本对华投资在各国之中增长最快[8]209。一方面,通过商品输出打击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通过资本输出打击中国民族工商业,以在华设厂、开矿等形式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列强在华开设工矿企业,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原材料以及商品销售市场,外国产品同比中国产品成本更加低廉,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9]9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十分有限,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产业落后,加之列强入侵和战争赔款,中国国民经济十分薄弱,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产业部门之间发展极不平衡[8]318-322。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育时间晚又遭到列强的强烈挤压,市场发育还很不充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同时还广泛存在着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生产之间的生产和交换”[9]72-74。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处于依附地位,资本主义列强一度控制中国的工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关税等。宋教仁看到中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式指出,“盖以吾国今日之状况论之,资本缺乏,产业幼稚,国民经济枯槁之现象,已达于极致”[6]204,对国家经济形势的认识可谓鞭辟入里。

(三)重视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宋教仁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孙中山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指出:“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具备,巨细毕赅,是即富国强兵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12]10认为农业是振兴中国实业的基础。宋教仁和孙中山对农业经济的认识如出一辙,宋教仁也主张要重视农业的发展。革命爆发后,农民失业,土地荒芜,农民生活苦不堪言,“民既不保,国何能立”[6]394。农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进展太慢是中国现代化进展不快的根源”[8]208。宋教仁将中国的落后与农业落后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农业发达才能使国家富强,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

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之后,中国经济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但清政府在传统与现代的转换过程中并不顺利。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一系列改革,仍然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封建管理体制,缺乏现代化的财政管理能力,更制定不出一套稳定且有效的经济制度与政策。宋教仁批评说“今日之政府对于财政问题,眼光异常短促”[6]459,批判清政府只为眼前考虑,不为将来之财政计划做丝毫打算。面对民生贫困、实业不振的状况,清政府也束手无策。在条约体系下,清政府也不可能独立自主地运用货币与财政政策,稳定国民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利益。面对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宋教仁也产生了反清的思想:“中国苦满政久矣。有英雄起……然后可得志于天下,”[7]202逐渐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期望建立民主共和国。

农业落后的现状激发了宋教仁对农业的忧虑之情,他在《致黎元洪黄兴及各省都督等电》中就表明自己发展农业的夙愿,希望实现国利民福,巩固国民经济基础。在《参议院宣布政见演说辞》中,宋教仁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农业政策:“故鄙人对农林一项拟以十年为期,定国家施政之大方针,并逐渐实行。关于农业之金融、教育等各种机关,其政策有三:一曰垦土地,一曰修林政森林之利益,一曰兴水利。”又针对中国农民文化水平低下、农业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提出:“拟设立拓殖之金融机关,劝农之金融机关;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为试验场等。”[6]394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农林部行政方针》中提出:“一设渔务局;二编订暂行渔业法令;三会同学部提倡水产高等专门教育,附行速成教育;四奖励内海渔业及远洋渔业;五调查从前渔业上种种旧弊,没法剔除;六防止外人侵夺渔业权之危险。”[6]387对渔业提出六条发展方略,促进渔业发展,维护渔业权益。宋教仁提出的一系列发展农业经济的主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现代农业的愿望,力图在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国富民强,达到巩固国家经济基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的。

晚清以来,中国农业经济长期落后,“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8]204。宋教仁认为农业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有:首先,中国国民经济落后,入不敷出。“中国民穷财尽矣,而政府财政则更枯窘竭绌,不可言状”[6]222。农民贫困不堪,政府财政枯竭,无力投资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致使自然灾害频发。东南水患“近之则十余年来,逐渐增甚,每发必成大患,……几无宁岁”[6]244,天灾人祸,农民温饱尚不能解决,农业发展更不可能实现。其次,列强对华侵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把中国变为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农业生产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中,跟随世界市场的需求而变动。第三,社会各界对农业发展不重视。清政府“关于农业之施政缺乏也”[6]395,苛捐杂税众多,农民极端贫困,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清政府“对农业无丝毫作用”[6]204。宋教仁在任农林总长时统计留学学习农业人员发现,“农业一项,中国更不经心。兄弟在农林部搜查游学农业学生,不足百名,是不但政府对农业无丝毫作用,即国民亦不热心”[6]454。不管是政府还是国民对农业生产的轻视,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忽视,都是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这一方面是由于民族危亡之时,有识之士均立足于研究救国救亡之道,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各界对农业基础地位认识的不足。

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F-κB中与HMGB1阳性表达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该模型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综合收益较高、资本较低的授信产品,从大企业腾出授信资源,加大零售贷款的投放,特别是定价水平较高的零售贷款的投放,资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整体风险权重降低。截至2018年半年末,案例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中,零售贷款占比较2017年末提高了1.95%。

三、宋教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思想的实践和影响

(一)宋教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思想的实践

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宋教仁在留日期间就十分注重学习财经知识,在法政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主修经济学和法学课程,在研习西方经济制度的同时还翻译了《比较财政学》等经济类书籍,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运行规律以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措施。在革命的同时兼顾建设的重任,为我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理论基础。在日期间,宋教仁已经系统掌握了经济学、法学知识,在与列强交涉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理有据的抗争。

宋教仁一面参加革命斗争,一面关注国内的经济形势。面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宋教仁拿起如椽之笔撰写了大量文章,揭露列强侵略行径,如《外债感言》《政府借日本债款十兆元论》《后四国借款之纷争》《俄人运动蒙古矿产》《蒙古之祸源》《二百年来之俄患篇》《讨俄横议》等文章,这些文章充分体现了宋教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也是宋教仁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亲身实践。宋教仁在对国际局势和日本国情进行考察后认为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威胁,撰写大量文章抨击和揭露日本侵华行径。揭露日本“最善用其外强中干之国势,以行政治的贷款政策”[6]213,日本控制琉球和朝鲜就是通过政治借款,进而控制琉球和朝鲜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最终达到殖民的目的。对清政府向日本借款十兆元的行为,宋教仁尖锐地指出,此次借款足以动摇列强在中国的均势状态,引发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强行干预。借款是其政治贷款的又一次实践,将成为“日本将来干涉吾国财政之口实”[6]207,实为日本控制中国财政,灭亡中国的举措。宋教仁也十分关注俄国的侵略行为,他在日本看到清政府与俄国谈判的报道,认为“所言利害甚切”,便计划将其翻译并发表在《津报》上[13]179。宋教仁指出:“夫俄人者,惯以贪狠狡狯之手段侵占人土地者也。”[6]15揭露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并对中国东北、蒙古、新疆等地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满洲马贼的兴起就是为了抵抗俄国的暴行。揭露俄国在新疆、蒙古地区的武力渗透,进行经济掠夺,将新疆、蒙古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针对列强争相对华贷款的局面,宋教仁揭露列强对华贷款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干涉中国财政,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从1895年至1911年,清政府共借债112次,金额高达18.06亿元,以关税、盐税、厘金和通商口岸的常关税作担保,列强通过借债控制了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8]232,清政府大肆举借外债,无异于“开门揖盗”。他还借鉴埃及亡国的教训警示国人和清政府,谨防列强对华经济借款。

周日,我们需要留出时间来整理自己的大脑,而文字是最好的记录形式。我创办了一个班级微信公众号,每周写1到2篇原创文章。有的是对本周工作的总结,有的是课堂再现,还有班级小故事。我还号召家长也写幸福日记,可以是“如何陪伴孩子做作业”,或“看《小孩不笨》有感”等。周日的班级群,是老师和家长原创文章的分享日,也是亲子日。一篇篇高质量的原创作品总能激发我们极大的热情,让班级群化为感恩与智慧的海洋。

辛亥革命成功后,宋教仁遂将自己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施政纲领之中。在任法制院院长时,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法律法规,保护工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在任农林总长期间,宋教仁又设立了发展农、林、牧、渔的分管机构,如垦殖厅、林务局、渔政厅等;设立农政讲习所、农事试验场等教育机构,培养专门的农业发展人才;颁布《农业计划条目》《农林部行政方针》《整顿矿务之办法》《渔政厅官制草案》等一系列政策法令,巩固国民经济的基础。为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宋教仁身体力行,亲身参与创办了共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汽船公司、湖南五金行总公司等民族工业。为了振兴矿业,1913年3月,宋教仁与黄兴等人创办了富兴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专以“振兴矿业为目的”[6]474。宋教仁通过亲身实践促进我国工商业和实业经济的发展,提倡国货和出口,引导民众阻滞抵制外货运动,极大地阻滞了列强对华倾销商品,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有一批资本主义企业正是在此形势下获得了发展[9]86-87。宋教仁通过亲身实践,促进中国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抵抗列强对我国的经济掠夺。宋教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在民国初年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大都得到了实施,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维护中国经济权益,实现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作用。

(二)宋教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思想的影响

近代以来,有识之士无不对列强在中国的经济侵略表示忧虑和悲愤,揭露列强通过经济侵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奴役和掠夺。宋教仁一生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主张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对内保护民众经济权益不受侵犯,对外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宋教仁极为关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揭露和批判列强对华侵略行径和政府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在维护国家利益时,宋教仁也主张运用国际法反对列强的无理要求,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情况下,开展外交谈判,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既积极发展国力,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同时又根据国际法论证列强侵略事实,获取国际同情与支持。同时,也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攻势,发挥民众力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宋教仁的经济思想是其投身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以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为根基,充分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成果,是宋教仁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理论指引,也是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宋教仁的经济思想主要散见于撰写的文章、演说、函电、书信之中,内容庞杂而丰富,包括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思想、政府财政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币制改革、市场金融等思想。在研究中也要注意,出于对革命宣传与实践的需要,宋教仁对国家经济形势的评论有不切实际的地方,对列强的经济政策也有空想的成分。但这些都不足以掩盖其经济思想的光芒,宋教仁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探索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宋教仁在国家经济安全思想领域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吴传清.论宋教仁的经济发展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2):30-34.

[2]邵长鹏.宋教仁经济思想的现代性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4):688-693.

[3]叶美兰,张忠山.宋教仁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9(6):172-176.

[4]严亚明.论宋教仁的外债思想[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32(5):41-47.

[5]吕剑轩.宋教仁利用外资思想探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5):27-29.

[6]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李新.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8]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

[9]中国经济发展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840—1949)[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10]苏全有.清末邮传部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1]孙中山.三民主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12]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等.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宋教仁日记[M].刘泱泱,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4.

On Song Jiaoren’s Economic Thought under the vis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Ping Yingzhi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School of Marxism,Hubei 430073,China)

Abstract: Since modern times,the economic aggression of the great powers against China has continued to deepen,seriously threatening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Song Jiaoren’s in-depth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has made his economic thoughts very practical and practical.Its idea of maintaining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dea of balancing foreign debt and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the idea of saving the country by industry and thought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country’s economic security,Song Jiaoren constantly exposed the economic aggression of the great powers against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s sale of state interests,formul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safeguard the country’s economic security,and practiced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Song Jiaoren’s idea of safeguarding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is also of great inspir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today.

Key words: Song Jiaoren;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Balance of external debt;Industry saves the country

中图分类号: K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5X(2019)01-0068-07

DOI: 10.16595/j.1671-055X.2019.01.013

收稿日期: 2018-08-21

作者简介: 平英志(1991-),男,河南汝州人,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

(责任编辑:张俊英)

标签:;  ;  ;  ;  ;  

国家经济安全视野下的宋教仁经济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