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万物 行云流水听清音——浅谈诗意语言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春风化雨论文,清音论文,政治课论文,行云流水论文,浅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篇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政治课堂应该是美的课堂,是诗意流动的课堂。我们知道,一堂好的政治课需要多种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等。而语言艺术是最基础的,它几乎贯穿在各种教学艺术当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要像磁石一般吸引学生,启迪、感染学生的心灵。强烈的语言感染力,是教师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识和才能转变为影响学生力量的重要条件。我认为,作为最基础的教学艺术,语言艺术最大的表征应该是诗意的,只有诗意的语言,才能让语言真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案例一:浓荫华盖如云翳,嬉戏逗乐谈笑间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眼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诗意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诗情画意的课,就像观赏一幅风景画,心动神移,心旷神怡;就像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余音在耳,萦绕不去。
下面是我教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的教学实录及随想的片断:
“同学们,老师首先请你们想象一下:有这么一棵树,挺立于大地,她要不断地长粗长高,成长为参天大树,在高高的天空撑起浓荫如云的华盖,她应该怎么做?”我一走上讲台,微笑地对学生们如是说。
同学们感到有点意外,并没有马上回答我的问题。但彼此间一番低语后,就很快安静下来了,几十双明亮的眼睛,惊奇地看着我。在课堂上,我依然微笑地对学生们如是说:“那她的万千根须则必须深深地扎进肥沃的土壤,那她的万千枝条则必须经过和风和阳光的爱抚。这一棵树,在温暖的和风爱抚下萌发出成千上万粒针尖般的芽苞,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舒张成千上万片绿叶。哦,这是一棵树,在这棵树下,有人在嬉戏逗乐,有人在饮酒谈笑,有人在闭目养神。这是多么美好和谐的一幅景象啊!”在政治课堂上,我这样动情地吟诵着,同学们惊喜地看着我。
这是在上政治课吗?是的。我正在给同学们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框。我饱含深情地对学生们如是说:“这棵树,挺立于大地,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这是一棵中国文化之树!肥沃的大地在源源不断给她输送养料。这块土地,广阔厚实,丰腴肥沃——这是我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的大地!今天,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史,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这不是在吟诗吗?是的。我在吟诗,我在着意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让学生诗意地栖居于此,尽情地享受知识的阳光。
——摘自本人论文《让学生诗意地栖居于课堂》,见《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9期
“浓荫华盖如云翳,嬉戏逗乐谈笑间。”在这堂课中,我首先运用诗意化的教学语言,创设了一个诗意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课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诗意的语言,亦如浓荫华盖,为学生送去一片阴凉,亦如和风阳光,为学生送去一片温暖。
案例二:钟灵毓秀山水景,绮丽自然风光美
我曾在一位老师的博客里读到这样的文字:善于驾驭语言的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语言艺术,总是使人们赞叹不已,但不少教师的课堂语言单调、干燥、乏味,既无启发性,又无吸引力。要么千篇一律:“下面是……请注意……你再看……”要么口头禅连篇。试想,初、高中政治教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理论性、抽象性的语言居多,较难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整个课堂中,都采用如此“单调、干燥、乏味”的教学语言,学生能对政治课感兴趣吗?学生“昏昏欲睡”是免不了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富有诗意的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强烈学习的美好情感。
下面是我在几年前的市级精品课大赛中获得“精品课奖”的课堂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你们去过当涂县境内的农村吗?告诉你们,我是当涂人,来自姑孰河畔、青山脚下的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今天,我有幸站在城市中学课堂的这个讲台上,感到十分兴奋和激动,作为见面礼,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我特意为大家带来的图片(多媒体展示课件:当涂自然风光,第一幅:相互辉映;第二幅,鸟瞰水乡;第三幅,争相斗艳;第四幅,临水梳妆),这是描写我们当涂农村自然风光的四幅图片。同学们欣赏之后,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答:略)
师:从这四幅画面中可以看出,当涂农村是一个“钟灵毓秀,风光绮丽”的好地方。你们看,蓝天、白云、青山、秀水——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就是我那美丽的家园。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想不想去我们当涂农村玩一玩,亲自去领略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呀?当然,我们农村有关丽的自然风光,你们城市也有环境优美的街道、小区、学校和公园。我们大家生活在这样美丽、幽雅的环境之中,就会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快乐,家庭的幸福。但是,“美好的东西,必须要大家来共同呵护”。古诗云“我爱青山,青山爱我”,只有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环境进行有效而精心的保护,大自然才会永远“碧水蓝天,鸟语花香”,我们的家园才会永远“美丽迷人,阳光灿烂”。那么,我们应如何保护好“生于斯,养于斯”的家园呢?
——摘自本人网易博文:《谈谈〈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一课获得精品课的点滴体会》
在这节全市精品课大赛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自己是一名农村教师的实际,在新课伊始,就运用诗意化的语言,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美丽家园”,秀丽的农村自然风光极大地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记得这节课上完后,评委们要我谈谈自己对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构想和上这节课的感想,我是这样说的:我们的人类应该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之中,作为老师,教育和引导学生保护环境,首先就应该把最美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如果这么好的东西被破坏了,那是多么痛心的事!所以,这节课开始,我没有把有关“环境破坏”的报道和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而是以我们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为新课切入点,用诗意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蓝天、白云、青山、秀水”这一美好的自然环境中,用“美”来感染和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保护好“生于斯,养于斯”的家园。“钟灵毓秀山水景,绮丽自然风光美”,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一段快乐轻松的旅行,让学生任意行走其中。
案例三:春风绿遍千山树,阳光做伴踏青山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单纯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多种个性心理协调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但要清楚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富于情趣和灵动,通过高雅的、诗意化的语言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种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下面是我在校教学开放日上的一节诗意化教学公开课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一个星期前的今天是什么日子?
生:清明节。
师:是的。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清雅深沉的节日。说到清明节,我们不由得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著名的《清明》诗。同学们知道吧?
生:知道。
师: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一下,好不好?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很好。那么,今年的清明节和往年有什么不同?
生:清明节第一次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师:为什么国家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国家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师:说得很对。今年的清明节,我们有3天的小长假。那么请同学们说说,在这3天的清明节假日里,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生:扫墓,踏青,爬山,旅游……
师:看来同学们也很会玩啊,形式还多种多样嘛。哪位同学能主动说说自己在扫墓、踏青、爬山、旅游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分享一下?
生1:我跟着爸妈到爷爷奶奶的坟头去扫墓了,来寄托我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师:有道理,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生2:那天我去爬山了。当我登上青山之巅时,我眺望远方和山下美丽的景色,就想到杜甫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同学们鼓掌)
师: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体验,收获不小啊!这真是“春风绿遍千山树,阳光做伴踏青山。登凌绝顶放眼去,无限风光任我玩”。(同学们鼓掌)
生3:那天,我也跟父母亲扫墓了,但看到了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如,到处在烧纸钱,还有的在放爆竹,这有很大的危害性,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引发火灾事故。
师:是啊,这确实要特别注意。最近我从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报道中得知,每到清明前后,火灾骤然增多,占全年火灾的40%以上,其中因为扫墓而引起的火灾占很大的比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变成了“清明时节火纷纷,风吹旷野纸钱飞”了,由此引发的火情、火警不断。天晴气朗、草长莺飞的诗意清明变成了环境污染、火灾不断、迷信盛行的可怕清明!那清明节烧纸钱祭奠先人,这是不是一种落后的文化现象和行为?
生:是的。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对落后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要摒弃或改造。(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生4:在清明节那天,我就劝我妈妈扫墓时不要烧纸钱,而改为用鲜花来祭奠先人。妈妈同意了,我非常高兴。
师:你做得很对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实际行动来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清明、文明祭祀。因此,你的这一做法值得表扬和提倡!(同学们鼓掌)除了送鲜花,同学们能否再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进行文明祭祀?
生5:可以在“网上”祭祀。
师:对,同学们的办法还是很多的。利用互联网这一高科技进行文明祭祀,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发展科技事业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不是?
生:是的,还可以栽树、种草等。
师:你知道的真多,你的知识面很广!是啊,献上一束鲜花,栽下一棵翠柏,种下一片青草,留下一段“网言”等,同学们想想看,这多美多好啊!多富有诗情画意啊!
生6:我还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那天坐车特别困难,乘客根本不排队,车站特别脏、乱,而且在一些风景区,车辆到处乱放,一点秩序没有。还有一些游客在山上乱折树枝、乱摘花,乱扔果皮和塑料瓶、塑料袋等。
师:观察很细致。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我们一些人的文明素质不高,道德水平低下。
师:那该怎么办?
生:要对人们进行文明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师:说得非常好。
生7:……
师:从同学们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在清明节去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祭祀华夏始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的凝聚力,植树和春游,可以增强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但人们在清明节用烧纸等不文明祭祀方式,以及游客在风景区游玩时表现出来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8:说明愚昧和封建迷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
生9: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文明修养。
师:是的。我们要远离愚昧、迷信和陋俗,让清明与“文明”相伴前行,是不是?
生:是的。
——摘自本人市级一等奖论文:《自主探究和谐共生回归生活诗意流动》
“春风绿遍千山树,阳光做伴踏青山。”中学生是一股正在生长的力量,是正在成长中的树,教师的诗意语言,就好比是和煦的春风,春风拂过,绿意绽开。学习好比登山,在崎岖的山路上爬行,在悬崖峭壁上攀援,登山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但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到学习是“痛并快乐着”,那么,教师的诗意语言就是洒满山道的阳光。“阳光做伴踏青山”,这将是多么美好轻松和富有诗意的过程啊!这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和经历的事例出发,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用诗意的语言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以情激趣,启发、引导、点拨、升华,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诗意化,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评课中,大家普遍认为,课堂上师生的“激情澎湃、诗意涌动”,使得这节课轻松活泼、趣味盎然、精彩纷呈、美轮美奂,诗意化语言的充分运用,是这节课成功的最大亮点!
结束语:春风化雨润万物,行云流水听清音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武器。“春风化雨润万物,行云流水听清音”,诗意化的教学语言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色钥匙。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生动、风趣、热情、有感染力的诗意化语言,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科学性的知识和抽象性的哲理,通过具有艺术性、吸引力的语言自然而然地传达给学生,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智利大诗人夸西莫多在他的诗作《海涛》中有这样几句诗:“像这茫茫黑夜里/大海的轻涛细浪/飘然来到你的身旁。”教师的诗意化语言,犹如“大海的轻涛细浪”,在知识的“茫茫黑夜里”,“飘然来到学生的身旁”,给学生以生命的温柔和情感的甜蜜触摸,这应该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是教师最高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