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理论在高校共青团活动中的应用_共青团论文

策划“三#183;三”理论在高校共青团活动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青团论文,理论论文,高校论文,活动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97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9-5446(2007)03-0012-03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从共青团的性质和青年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学校的中心工作,配合学校,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1]。因此,育人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功能,团的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共青团组织生命力的体现,是发挥团组织战斗力,带领团员青年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应用策划中的“三·三”理论来策划高校共青团活动,可以使团活动在青年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品牌力和影响力。

一、策划中的“三·三”理论

策划是指思维主体运用知识和能力进行思考运筹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是集诊断、调研、思考、创意、设计、决策和实施于一体的智慧结晶。策划是前瞻性、创造性、现实可行性的统一。

策划的“三·三”理论指的是:在对对象进行策划时我们要考虑3个层次;主题要有3个要素;方案要注意3个角度。

策划可分为3个层次:核心层、中间层、延伸层。策划的概念就居于最中央,而策划的主题则紧紧地包围着它。在其外层,则是时间和空间运筹的具体方案。3者关系可如以下图1所示。

二、“三·三”理论在团活动中的应用

(一)概念的提炼

一般来讲,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概念具有两个逻辑特征:一个是内涵,即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一个是外延,即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策划理论认为:概念是一种说服消费者接受和购买产品、品牌的借口,是一种类似于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的销售主张)却又超脱USP的销售卖点。通俗地说:概念就是产品或品牌的观念。概念处于策划的核心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策划共青团活动中,我们该如何去提炼概念?

1.从活动的特性提炼。可以是挖掘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特性,也可以是大家共有但都没有归纳过的活动特性。根据不同的思路可分为两种方向:(1)从活动本身的优势出发;这种策略主要是建立在活动的差异性上,强调活动的与众不同和实效的承诺。高校团活动众多,难免会雷同,要想活动具有一定的高度,必须从活动的差异性出发,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突出活动亮点,融合青年兴奋点,从活动本身优势提炼概念。正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提出区分于其他活动的独特主张。(2)从活动的功能角度提炼;马斯洛原理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团的活动,就是要从活动的功能和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受益出发,注重受众的自我实现需要和自我素质的提高,使青年大学生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实现升华。因此,从活动层面提炼概念我们要综合考虑活动的优势和活动的功能两方面。如在某高校“迎评创优”的大环境下开展团活动,配合学校“学生专题研讨”工作,开展一系列锻炼学生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团活动。在大部分活动诉求“学生讲,评委听”时,策划者提出“学生听,专家讲”,邀请演讲专家举办大型演讲会,一方面演讲的内容为当前最热门的策划,另一方面活动使得广大青年大学生潜移默化得到演讲能力的提高。

2.从品牌层面提炼。品牌层面思考的基点不是针对活动的事实,而是上升到品牌的高度,揭示一个品牌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并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来证明它的独特性。比如:“青年志愿者行动”揭示了爱与和谐的核心价值。

3.从社会观念寻找。观念的特点是:看起来好象与活动没有很大的关系,却无声地实现了诉求。观念涉及的题材可以是某种情结、人生、健康、运动、爱情、生活方式等。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观念出发,提出“生态也是生产力”的概念,诉求的是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概念是活动最精髓的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高度决定影响力”,有了好的概念,活动也就有了一定的高度,从而使活动有更广更深的影响力。

(二)主题的要素

活动主题,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而产生出来的口号或警句。一般用来反映活动的实质,激励和动员活动的参加者,并给他们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活动的主题是团活动的指导思想、宗旨、目的、要求等最凝练的概括与表述,是统领活动各个环节的“纲”,并贯穿活动的始终。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活动内容的安排、活动形式的选择和其他诸要素的设计。

策划主题是一个策划所要传达、诉求的中心信息,这一信息能刺激参与者的心理,使他们依循着策划者制定的路线去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策划主题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策划者的策划目标、信息个性以及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如图2所示。

1.策划目标。策划目标是指策划者通过策划活动达到的预计效果,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目标就是活动策划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在确定方案前把握好大方向、树好旗帜,明确了目标,做起事来也就变得更加明晰,能够做到提纲挈领、有的放矢。

2.信息个性。策划者提供给参与者的活动信息个性,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即从参与者的角度对主题进行修正。

3.心理需求。活动以人为本,高校共青团活动的受众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策划活动时要考虑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心理需求,主题要贴近社会、贴近青年。

综上所述,在策划团活动主题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团组织本身的实际问题(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预期投入的费用等)和分析的情况(包括广告行为分析、目标受众群体分析、活动亮点分析等)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在进行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之后,扬长避短、同中求异地提取当前最重要的,也是当前最值得推广的、广大青年大学生关注的一个主题,而且是有且仅有一个主题。比如“唱响时代旋律、传承爱国精神”、“志愿广东、共创和谐”、“诵中华经典古诗文,树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等都是当前热点关注的主题。在一次活动中,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把唯一的、最重要的、最想传达的信息,最充分地传达给目标受众群体,才能引起受众群体关注,并且比较容易地记住活动组织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从而对这个活动产生联想和记忆,使得活动有一定的高度和影响。

(三)具体方案的实施

再好的活动策划方案也要以人为本,在时间、空间、方式3维中运筹,活动的具体策划实施要在谋略的时间,谋略的空间,采用谋略的方式,3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个有机整体。3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体现,如图3:

1.“势”是指组织本身环境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势”的运筹,其实便是对谋略所处空间的筹划,即团组织要主动把工作纳入到党政工作大局中,主动为中心工作服务。比如在广东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以后,省内各高校团组织纷纷举办文化艺术节,实施精品文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很好地呼应了文化大省建设要求。

2.“时”是指策划活动开展的谋略时间。在时空的坐标中寻找最佳点来策划活动,会有最优的效果。比如开展以“生态”为概念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放在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通过独特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术”是指谋略所采用的招数。“术”是为活动主题和内容寻找一个完美的表达方式,使主题与内容得到更充分的表现。“术”的运筹,我们应该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受众的专业背景、用发展的眼光去考虑。

我们在策划团的活动时,要在“势”、“时”、“术”三者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团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体过程的完结,后期跟踪是超越的所在。活动后通过科学的效果检测与数据支持是促使下阶段活动更加完善的重要支持。其中诸如:现场效果的拍摄、活动预计效果和实际效果的统计以及后期媒体跟进的情况、活动的评估等等,在活动过后,这些效果的分析将成为活动成效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检测,同时为下一次活动找出问题点,从而有目的的制造机会点。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对以后团活动能否达到更好效果的有力的支撑。

三、结束语

共青团工作是常干常新的事业[4],品牌活动则是共青团赢得青年、赢得社会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持续地运用策划来推动共青团工作进展,创立更多的品牌,这是需要我们长时间思考、摸索的问题。策划是我们思想和眼光的引航灯,它可以使我们在活动设计组织时,想得更宽,看得更远,做得更深。它无时不在促使着我们不断与时代融合,从容的以政治、经济、文化的视角去达到创作的更高层的空间。

标签:;  ;  ;  ;  

“三三”理论在高校共青团活动中的应用_共青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