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堡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研究论文_朱家萌

宣堡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研究论文_朱家萌

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摘要:“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大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营造和谐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将迎来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乡村游客更偏爱能够亲近自然、有一定特色的旅游业态。基于此前提,文章在详细分析了宣堡镇现状旅游资源后,对宣堡镇乡村下一步旅游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宣堡镇;旅游;乡村;发展

0.引言

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充满机遇。未来5年,是我国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发展期,人们出游意愿增强。我国旅游业正在进入产业链更长、消费率更高、发展质量更好的大众休闲度假时代。

长三角是我国休闲旅游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宣堡地处长江北岸、江苏中部区域,未来休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1.现状认知

1.1区域位置

泰兴市宣堡镇位于美丽富饶的苏中平原、扬子江畔,地处泰兴、高港、姜堰三县市交界处,是泰兴市北部地区的中心镇。宣堡镇东邻胡庄镇,西、北靠高港区,南接根思乡。路陆交通便捷,镇域境内有宁通高速、古高公路、宣泰公路过境,在镇区西侧设有宁通高速公路宣堡服务区,与镇区联系紧密。

1.2产业布局

以国家古银杏公园为依托,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支撑,致力于打造集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形成镇区、古银杏公园、崇头村、三堡村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结构形态。

镇区:以“苏中七战七捷”为依据建设七战七捷纪念馆,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核心突出红色文化体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古银杏公园:在现有自然地貌、森林植被以及其它景观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着力突出景区“中华古银杏第一园”的主题形象,重点突出水乡文化的旅游特色,把公园打造成集古树保护、观光体验、水乡度假、养老养生、科普宣教等于一体的古银杏文化主题公园。

崇头村园艺养生基地:以宣堡镇农业产业为基础,发展园艺养生基地,当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及工作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缓解压力,人们大都会选择与大自然亲近。

三堡村林果产业基地:以现状林果产业为基础,三堡村大力发展高效林果产业基地,打造观光农业基地,宜产宜游。

2.发展构思

2.1全域景区、珠玉串联——统筹全域旅游资源点,发展全域旅游景区建设

全镇构建由一座休闲度假小镇、一条旅游发展轴、三大旅游发展板块和五个美丽乡村组成的全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一镇是以宣堡镇镇政府为中心的城镇社区,是宣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轴是指以县道为主的旅游景观休闲轴;三区是指银杏公园区、田园风光区、民俗文化区;五村是指宣堡镇规划保留的五个行政村。这既合理利用了宣堡镇各处特色的旅游资源,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又避免了各区域的同质化竞争。

2.2产业融合、综合协调——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做引领,推一连二强三。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孤立,而是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因此,宣堡镇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使全域产业旅游化。

以宣堡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以“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工旅融合”三大工程为抓手,撬动全市各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以旅游为引导的产业升级模式。

2.3突出品牌、特色鲜明——塑造旅游品牌和形象,凸显“景镇”特色和个性

打破景区发展围墙,推进宣堡银杏景区、度假区与周边城镇一体化建设,促进各类优势资源的空间聚合,有效引导城镇发展空间脉络,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制定鼓励本土城镇居民参与旅游的奖励政策,引导居民合理开发乡村民宿、自驾营地、民俗文化体验等产品,打造特色旅游驱动型主题小镇,带动地方城镇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农民增收及就业。

2.4完善设施、和谐共享——加强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构建居民与游客和谐共享空间

宣堡镇应完善好乡村之间、景区之间的道路交通体系,实现网络化的交通格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宣堡镇户外运动、峰林观光、养生度假、民宿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同时完善镇域范围内的给水、排水、电力等系统,以更好地服务游客与当地居民。

3.整体定位

3.1总体定位——国家银杏公园乡村慢生活实践区

依托里下河生态涵养源,借国家古银杏公园创建契机,充分展示宣堡乡土文化特质,塑造宣堡小镇风情魅力,按照“全域景区”概念,建设集银杏观光、乡愁体验、户外运动、生态养生、休闲集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休闲生活目的地,凸显乡村慢生活目的地品牌形象。

3.2旅游主体形象——未来田园

宣堡镇没有独具知名度的旅游景点,但镇域内银杏资源丰富,利用“全域旅游”的群体效应,构建宣堡全域景区,打响知名度。

突出宣堡的银杏资源——田园生活和运动休闲相结合

突出宣堡的体育休闲——田园生活和运动休闲相结合

突出宣堡的度假养生——助推镇区和乡村旅游服务业升级

突出宣堡的文化体验——传承红色、佛家文化体验历史遗迹

3.3宣传口号——黄金之地•大美宣堡

核心功能:快乐养老、文化康养、美食养生,主要针对农业创客、退休长者、读书孩子、城镇游牧者等人群。儿童:有所学;青年:有所乐;中年:有所为;老年:有所养。

4.核心区研究

4.1方案构思——以水为脉,引水成环

核心区以水为脉,引水成环;完善路网,在现状路网的基础上形成网络状路网;水环与路网搭建起整个核心的整体框架。在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并结合《江苏泰兴国家银杏公园总体规划》,形成三个中心,分别为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展示中心、休闲娱乐中心。

4.2整体布局——三大片区

核心区主要有三大片区,分别为管理服务区、银杏文化园、儿童主题乐园区。

管理服务区内主要规划有游客服务中心、大型综合银杏博物馆、特色产品销售、停车场、电瓶车站、自行车租赁点等旅游服务设施。

银杏文化园在现有文化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整合银杏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题,依托古银杏资源,打造建设而成。

核心区西南区域通过水系连通成小岛,规划打造成儿童游乐主题游乐区。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征,以银杏为基调,分区规划,打造多功能综合性儿童乐园。

4.3核心项目及先期启动项目的操作模式

核心区预计一期启动管理服务区、银杏文化园,二期启动儿童主题乐园以及村民安置区。三期完善整治外围村庄环境。

核心项目的操作模式为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5.小结

全域旅游下的项目建设具有丰富的内容,涵盖旅游十二大要素的创新;在全域旅游新背景下,形成多样化的大旅游聚集区域和多层级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与体验。全域旅游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对传统旅游业态思维的刺激,更是对旅游人创新理念、贴近市场需求、完善规划布局、增添科技亮点,加深对全域旅游的再次认识与提高,进而完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区域产业的融合、服务品质提升、实现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泰兴市宣堡镇总体规划(2010-2030)[Z].北京炎黄联合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0.

[2]江苏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5)[Z].北京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2016.

[3]泰兴市宣堡银杏养生小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Z].泰兴市人民政府,2016.

作者简介:

朱家萌,助理规划师,现任职于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论文作者:朱家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宣堡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研究论文_朱家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