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胡艳丽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胡艳丽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和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对心肌梗死发生,做好预防工作,一但发生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性 20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8.5±2.5)岁;其中前间壁及广泛前壁梗死患14例、下后壁梗死患23例,高侧壁梗死患8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1.5~13 h,平均时间(8.2±2.2)h。对照组患者45例,其中男24例、女性 21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7.5±3.5)岁;其中前间壁及广泛前壁梗死患13例、下后壁梗死患24例,高侧壁梗死患8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2~14 h,平均时间(8.5±3.2)h。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体征和病情进行密切监测,按照医嘱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2.1一般护理 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监护,配备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物,便于抢救。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1周,做关节被动运动,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限制探视人员数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2]。间断或持续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及提高血氧含量。重者可给面罩吸氧。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护士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其思想活动,接受患者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并给予解释病情,缓解其焦虑情绪,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保证足够的睡眠。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并记录尿量,判断有无肾功能不全。

1.2.2症状护理 疼痛发作时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并及时询问患者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3]。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h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经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又再堵塞,或虽再通但仍有重度狭窄者,可紧急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扩张病变血管。合并心源性休克时,遵医嘱应用升压药物及血管扩张剂,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同时注意保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溶栓护理 是指在急性心梗发生4~6h内使用纤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脉内的血栓,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溶栓可导致出血、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询问患者是否有溶栓禁忌证。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备用。做12导联心电图,氧气吸入,连接心电监护,备好利多卡因、除颤仪等抢救物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4]。遵医嘱应用肝素、阿司匹林及溶栓药物,确保用药剂量、滴速准确。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副作用,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停止治疗,紧急处理。观察并记录患者胸痛减轻或缓解的程度及时间。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查心肌酶,以判断溶栓是否有效。为患者采血、注射后按压时间适当延长,尽量避免采血后立即在同侧肢体测量血压,以防出血、渗血。严密心电监测,如出现室颤立即抢救。溶栓后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至恢复正常。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及并发症 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5例,有效41例,有效率为91.11%,死亡1例(2.22%),ICU监护时间(6.3±1.6)天,住院时间(13.5±3.3)天,出院时心功能 LVEF(58.9±10.3)%;对照组患者45例,有效36例,有效率为80.0%,死亡2例(4.44%),ICU监护时间(7.5±2.0)天,住院时间(15.5±2.3)天,出院时心功能 LVEF(52.3±9.3)%;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和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2.2 对两组患者心梗并发症 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5例发生,心律失常3例,梗死后心绞痛0例,急性心力衰竭 2例,并发症 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患者45例发生,心律失常8例,梗死后心绞痛3例,急性心力衰竭 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迅速,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是关键。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心电图示: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病理性Q波、T波倒置。尽早发现病情变化。耐心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解释和鼓励,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减轻恐惧及焦虑感。

在干预中给予教育宣讲,充分认识到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各危险因素 , 引导患者合理饮食 , 戒烟戒酒及合理运动等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议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一般分阶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提倡小量、重复、多次运动,适当的间隔休息,可以提高运动总量而避免超过心脏负荷。

参考文献

[1] 胡丽.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19):36-37.

[2]王春艳. 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 现代养生, 2015(10):101-101.

[3]蔡海羽, 赵秋菊. 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7, 28(8):628-629.

[4]曾秋莲, 黄丽君, 杨艳英,等. 全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黑龙江医学, 2016, 40(2):174-175.

论文作者:胡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胡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